初中历史课“问题式导学法”教学模式探索历史组课堂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课“问题式导学法”教学模式探索

问题式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它立足知识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问题激起思维,以探究产生共鸣,以争辩掀起高潮,以问题解决实现目标达成,高效地完成初中历史教学任务。教学的环节设计要做到教法设计与学法设计并重。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巧妙导入

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恰如其分的导入能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内容的情景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到探求新知识上来,同时教师也自然的把学习目标展现给学生。导入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但应紧扣本课学习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一般的课堂导入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①从复习相关旧知识导入;

②从时事政治导入;③运用歌曲、故事、情景表演、视频材料等多种手段,激发情趣、设疑导入。

第二环节——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此环节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导学案中列出的知识结构

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知识结构查阅课本,自主探究基本的历史知识。教师提出要求,指导自学的方法。限定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或查阅资料或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填写知识结构。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确定重点讲解的内容及方法,同时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知识或方法上的辅导。

第三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每一课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探究题,题目要体现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然后由学生再重点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动脑思考,合作讨论、探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简单的运用情况。学生之间就自主探究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相互提问,相互解答。自主探究结束后,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询问学生还有哪些不会或不明白的,给学生一个提问的机会,简单的知识点学生相互解答,较难的知识点小组讨论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充分的去感知历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了解了学情,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探究,分析、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全面准确透彻的掌握、理解、运用知识,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的应用。

新教材的编写注重图文并重,在每一课都精心选择了很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图片和地图。教师展示每课中的有重大意义的图片,让学生读图识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和从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四环节——构建网络,拓展升华

课堂小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契机和切入点,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传统教学中小结这个环节基本上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其实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的。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观点,既体现了师生教学相长,又引导学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做到知古鉴今,从而使学生将刚学习的知识升华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克服了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弊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较好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第五环节——自我检测,巩固提高

本环节主要是知识运用、补偿提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要求既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考试的特点,又灵活多样,赋有新意,实现了寓教于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了知识,教师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另

一方面在学生相互提问的过程中找出他们心目中的重点、难点,从而进行针对性补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目的。

第六环节、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在于借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联系现实,关注未来。既活学活用了本课知识,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每学习一节历史课,教师都要至少出一道开放题联系现实,关注未来。

知识小结。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来讨论完成。最后老师总结这节课,布置作业。注意的是,我们要侧重评价其研究学习的过程,要特别对于讨论时的好现象和模范典型大加表扬,以激励大家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该注意的几点: 第一,议题要合情合理,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不应过难、过大。

第二,班级讨论,应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研究成果的展示要条理分明,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根据研究对象和小组成员的特点,展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口头讲述、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重现历史场景等。

第三,对于问题探讨,要特别处理好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应通过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初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所有过程,老师只可以做督导工作,不可以包办。学生的解答可以宽约、开放,使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路提出有价值的创见。有可以是相反的结论。

第四,教师注意适时育人。对于学生的讨论情况,要及时的评价反馈,随时鼓励,调动大家的讨论热情。对回答有偏差的同学不要讽刺和挖苦,并要求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不可以打击和取笑。当然,学生的不良行为要适度的批评,对好的举动要大力表扬。总之,处处注意培养他们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品格。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既掌握系统知识,实行“知识储备”,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特别是使他们获得了德育教育。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学

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为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求知,在合作互动中发展,在交流互补中迸发出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的理念,扮演好合作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历史教学就会上一个新台阶,收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有许多细致而复杂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吾辈共勉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