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新区南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新区南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一、区位及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武夷新区南部童游组团。距离武夷山机场约48公里,距离高铁武夷山东站(在建)约12公里,距离建阳城区约6公里,紧邻浦南高速公路建阳出入口。

规划区东至峰福铁路,西至规划改线浦南高速公路,南至童游大道,北至林后大桥。规划总用地面积10.5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南林片区是武夷新区的核心区和重点建设片区,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居住综合、商业金融等现代服务功能。

三、规划规模

(1)用地规模

规划总用地1054.61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895.88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81.44平方米。

(2)人口规模

规划居住人口规模为11万人。

四、功能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两轴、六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带:崇阳溪滨水景观带。崇阳溪滨水景观带是规划区南北向的滨水特色生态景观带,纵向串联了整个武夷新区,是武夷新区最主要的绿道,展现了武夷新区独特的山水风貌。

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895.88公顷,占城乡用地的84.95%。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道

六、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武夷新区南林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按“市级—街道级—基层社区级”三级进行配置。以规划城市道路或自然河流为界划分为溪仔边、丁墩、南林西、丁墩东、新村西、南林、新村、林后、底詹、江厝十个基层社区,原则上每个社区居住人口0.8-1.2万人。

七、绿地系统规划

结合水域、山体、道路等构筑绿地系统网络,以公共绿地为主核心,规划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规划绿地广场用地面积186.4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0.82%。

绿地系统点线面相结合,形成“一心、一带、两楔、多节点”的绿地系统结构。“一心”是指市民广场与中央公园形成的城市绿心;“一带”是指沿崇阳溪形成的滨水绿化景观带;“两楔”是指市民中心北部保留的自然山体与规划控制绿地连成的生态绿楔、新村西社区保留的自然山体与中央公园、水之廊连成的生态绿楔;“多节点”是指多个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

(1)“点”: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大小不一的街头公园或街头小游园,形成公共交流的平台,并通过慢行网络与主题公园相连接。

(2)“线”:保留自然山体,打通生态绿楔,形成带状生态绿脉;控制城市主干路和主要次干路两侧防护绿带和公园绿地,串联各个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形成布局均衡、结构完整的绿化网络。

(3)“面”:着力打造市民广场——中央公园城市绿心,使其成为南林核心区的主要的绿色公共开敞空间。

规划主要公园有2处城市公园(广场)、2处滨水带状公园和10处社区公园。

八、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195.92公顷(其中城市道路用地184.3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1.87%,规划区内道路总长为69.08公里。

(1)道路网骨架

规划区形成“四横四纵”的城市主、次干路网框架。“四横”由南至北依次为童游大道、南林大道、纬三路和纬一路;“四纵”由东至西依次为嘉禾北路、经九路、快速通道和经二路。

规划主次干路的走向原则上不允许调整,道路的具体线型可局部微调。在满足区内交通需要的前提下,可对规划支路进行适当调整。

(2)规划区道路规划

规划区路网基本呈方格网状。规划将现状浦南高速公路改为城市快速通道,现状浦南高速公路道路两侧各控制30米防护绿地,可作为道路拓宽空间,其道路断面形式待浦南高速公路明确改线方案后再进行确定。主干路规划控制红线宽度为40米,次干路为24-30米,支路12-18米。滨江西路红线控制宽度为28米,局部不对称断面适当放宽。滨江东路红线控制宽度为30.5米。

(3)慢行系统规划

规划构建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慢行通道,连接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开敞空间和主要交通换乘点。

(1)慢行交通系统应较机动车交通系统拥有更大的通行优先权。

通过加密路网、交通拥挤收费、提高停车收费标准、交通进出时间段管制等手段限制社会机动车辆大量进出和穿越,营造良好的公交、步行、自行车行驶环境。伴随武夷新区南林核心区的发展,可在局部特别重要的地区,宜根据周边用地布局因地制宜的设置全日制或分时段步行街、步行区。

(2)在主干道、滨水道路及以下级别的道路建设需考虑独立的步行空间。

在主干道、滨水道路及以下级别的道路断面设计上提供独立的步行系统,并形成系统和网络,联系生活区、工作区及主要公园、绿地等。

(3)沿崇阳溪和其支流沿岸,结合地形地貌、用地布局设置专用的休闲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在生活区、行政办公区设置通勤公共自行车道。

九、城市景观格局

形成“一带、两轴、三心、多廊多点”的整体景观格局,构筑“山依水、水融城”、“城在景中,景在城内”,山水城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一带——崇阳溪滨水景观带,是规划区南北向的滨水特色生态景观带,纵向串联了整个武夷新区,是武夷新区最主要的绿道,展现了武夷新区独特的山水风貌。

两轴——公共服务轴和滨水活力轴。

公共活力轴纵向串联市民中心、市民广场和中央公园,展现武夷新区核心区现代化的城市风貌。滨水活力轴(水之廊)横向串联中央公园、“水之廊”、“水之门”等重要的公园和商业服务业设施,展示武夷新区核心富有人气和活力的城市景象。

“三心”——片区主要景观中心,包括行政中心、“水之厅”及“水之门”滨水景观中心。

多廊多点——多条通山达水的景观通廊串联各景观节点,形成完整的景观结构。

十、建筑风格

(1)控制原则

规划区内建筑风格以融入传统元素的地方建筑风格为主。新城建筑富有时代感,同时能够体现武夷地方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2)控制要求

性质相同和相似的建筑保持建筑风格和色彩的统一;位置相邻的不同风格建筑之间注意过渡和延续,避免在整体形象上产生强烈反差。

(3)建筑风格指引

规划区建筑主要分为以下三种风格:

新地方主义风格——融合、概括地方建筑元素的现代建筑风格,具有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倾向。

新现代主义风格——具有现代主义建筑严谨的功能性和理性特点,但外观设计具有地域性的象征元素,注重外表有机性和场地特色。

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外观设计尊重建筑内部结构和空间逻辑性,线条简洁,没有多余装饰的建筑风格。

十一、建筑色彩

核心区公建部分建筑色彩采用主色调统一控制的方法,主色调的基色以白色为主,在此基础上再以暖色等中色作为辅助色,如:木构件的棕色;玻璃的反射光影成为自然活跃的元素,使立面雅致而丰富。

居住性建筑色彩采用闽北民居主色调白、灰为基调。在此基础上点缀黑、棕红作为辅助色,如黛瓦、红瓦屋顶等。

(1)控制原则

青山、碧水、蓝天”是武夷新区的自然主色调,“青砖、白墙、灰瓦”是武夷民居的主色调。综合自然和历史人文因素,规划区建筑色彩控制原则为——清新、和谐,与自然山水有机融合,富有地域建筑景观特色。

(2)控制分区

根据不同性质及功能,划分为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

重点控制区——城市重点地段,包括行政中心区、商务区、崇阳溪滨水地带等。一般控制区——重点控制区以外地段,包括居住片区、文教区、会展商贸区等。

(3)控制手法

以主色调、辅助色、点缀色三个方面来控制

主色调:建筑外观立面中占主要比例的色彩,如建筑主体墙面色彩。

辅助色:建筑外观立面中占次要比例的色彩,如屋顶、裙楼等部位的色彩。

点缀色:建筑外观立面中仅占少量比例的立面色彩,如门窗框、线脚、立面装饰线的色彩。

根据不同控制区不同性质建筑分别提供色彩样本,加以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