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环评(简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第1章总则
1.1 规划背景及必要性
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好地引导我国公路交通发展走向,2007年5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全国共有196 个城市被纳入规划范围,确定国家公路运输枢纽179个,其中12个为组合枢纽,南平市被确定为福建省5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之一。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是位于重要节点城市的国家级公路运输中心,主要由提供与周边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省际之间以及大中城市之间的公路客货运输组织及相关服务的客货运输站场组成,将与国家高速公路网共同构成我国最高层次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网络。
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与浙江、江西交界。南平既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又是福建拓展经济、发展腹地的前沿基地,国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户籍总人口310.1万,常住人口29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0.3万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621.65亿元。
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采取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未来南平市将着力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峡西岸重要的公路、铁路交通枢纽。
目前,南平公路客运站规模普遍较小,停车面积不够,候车环境拥挤,可拓展空间有限,与城市交通体系衔接不畅,站点布设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未来南平都市区组团发展及客流增长的需要;尚没有成规模的公用型公路货运站场,难以适应未来工业产业、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公路运输枢纽对提升公路运输服务水平、推动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南平市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2010~2020)》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在南平市的具体实施,规划建设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发挥南平独特的区位优势、促进海
峡西岸闽北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集聚中心、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运输中心建设,既符合交通运输部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总体战略部署,也是南平市建设成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关于交通业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南平市交通运输局委托我所承担《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2010~2020)》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收委托后,我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公众调查和资料收集,并根据公路运输枢纽的特点、性质、规模、环境状况和城市发展规划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环评导则要求,编制完成了《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1.2 评价的指导思想、目的和原则
1.2.1评价指导思想
在科学论证评估区域环境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及福建省、南平各级地方政府的有关要求,从布局格局及发展规模、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内容进行环境可行性评估,从而对规划提出环保反馈意见,使规划更加合理,做到交通规划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1.2.2评价目的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协调交通格局、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识别和评价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与福建省、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南平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南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南平市交通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性,预测和评价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并提出预防、舒缓和补救措施与建议。
(3)为今后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相关场站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积累经验。
(4)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区域环境质量、环境影响、功能区划分”
等方面,分析开发区总体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5)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大(2010~2020年),规划周期长,影响范围较大(涉及南平市延平区、建阳市、武夷山市)、规划实施“七客六货”13个公路运输枢纽,对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环境等因素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规划环评将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缓措施。
1.2.3评价原则
(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2)早期介入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规划中。
(3)整体性原则。
(4)公众参与原则。
(5)一致性原则。
(6)可操作性原则。
1.3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空气:规划站场枢纽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标准。
地表水:规划站场枢纽涉及的地表水主要有闽江南平段、南平西溪、建溪、富屯溪、崇阳溪等,水环境功能为Ⅲ类水域,水域功能为渔业水域、游泳区和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3,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
3声环境:规划站场枢纽所在区域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分别执行2类或4a类标准。
生态功能区划: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闽政文[2010]26号),本次枢纽规划场站主要属于闽北-闽西山地盆谷生态能区,编号有第1106和1314号,第1106号生态功能单元为建溪流域河谷盆地复合农林业与生态城镇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复合农林业生态环境,主要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是:有规划、有步骤地建设生态环境城市和生态工业区;第1314号生态功能单元为南平中心城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