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讲稿1

周三多管理学讲稿1
周三多管理学讲稿1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活动

1.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2.西蒙:认为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一个组织是由决策者组成的系统。

3.罗宾斯:Management is coordinating work activities so that they are completed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with and through other people.

4、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本教材)

二、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Henri Fayol):二十世纪初期的工业家,提出管理者都履行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古利克(Luther Gulick):进一步提出了管理的七职能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孔茨(Harold Koontz):提出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控制、人事和领导。

而现在职能简化为四个: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1、管理角色: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加拿大管理学家.

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者的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Katz,1974)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1、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的能力。

2.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3.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尽管管理者不必成为精通某一领域技能的专家,但还是需要了解并初步掌握与其管理的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否则很难与他所主管的组织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各种层次的管理者管需要的技能比例: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的管理思想时至今日依然受到世人看重,并对当今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人物、军事家、生产经营者、发明家等,在治理国家、组织生产、兴建土木和从事经济、军事和社会、科学、文化活动实践中形成的,这些管理思想多属于认识性的和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在我国许多古典书籍中都有记载。

(一)中国古代管理实践的典型案例

丁渭修皇城我国宋真宗时期,由于皇城遭雷击而失火,宏伟的昭君宫被烧毁。真宗命令一个叫丁渭的大臣用25年时间修复之。这个浩大的工程,任务极重,不仅要设计和施工,还要清理废墟,挖土烧砖,运输材料。丁渭提出,首先在皇宫前挖沟,利用挖沟取出的土烧砖,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河水引入沟中,使大船直接从水路将大批建筑材料运到宫前,最后用废墟杂土填入沟中,就地处理碎砖烂瓦,修复原来大街。这一切省去了运土制砖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运输速度,一下子解决了就地取土、顺利运输、清理废墟三个问题。这个“一举三得”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公元11世纪初我国管理实践的伟大活动。

(二)社会管理思想

社会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和《老子》(又称《道德经》)等书籍中。

1.孔子的管理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生前言论的汇编,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管理思想大部分是与治理国家或社会的主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其伦理思想交织在一起的。孔子的管理思想是围绕“人”这个中心展开的。孔子心目中的管理最高境界是“仁”,他认为

“仁”

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高层管理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规范,符合社会尊卑贵贱秩序。这包含着在管理国家、稳定统治秩序及统治者的地位的管理活动中,人们要有各自的地位和层次,以及各自的责任和任务。孔子倡导“为政以德,譬似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说管理者统治组织如果以德治为法,他就会像北极星一样位于组织的中心,组织成员都自觉地围绕他而行动。这样的管理才算是处于最佳状态。孔子对人才的管理思想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就是信仰坚定,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组织的目标;据于德就是道德修养高尚,行事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符合组织与社会的利益;依于仁就是要爱人,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游于艺就是精通专业技术。这几个方面涵盖了品格、道德、技术、能力等方面,是一个全面的理想的人才评估标准。

2.老聃的管理思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是道家学派最著名的经典文献。《老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是一部可以与《论语》相提并论的著作。它一直在中国历史上成为儒学的重要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本义指道路,后来引申为法则、规律的意思。关于道的性质,《老子》讲:“道法自然”。“通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老子》的宇宙法则。自然界无为,道法无为,人循道便也要无为。于是,“无为”就成为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准则。

(三)战略管理思想

我国的战略管理思想可在《孙子兵法》中窥见一斑。《孙子兵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国外誉为“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书”。作者孙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因著《孙子兵法》而被称为“兵圣”。

《孙子兵法》是一部包含着丰富的战略性决策与管理思想的巨著。“未战先算”、“知己知彼”、“先知敌情、制胜如神”等论断就是战略决策思想的具体表现。“经五事”、“校七计”则是管理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先胜后战,组织治众”探讨的是组织与用人方面的问题。在管理方式方面,则提出“仁”、“严”结合,以及“任势而治变”、“因形而错胜”的权变方法。在领导素质的重大问题上也提出“智、信、仁、勇、严,不可失之一偏”是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气质和才能;“知诸侯之谋”是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政治头脑;“知三军之事”是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业务素质;而“料敌制胜”、“通于九变”是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指挥才能;“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则是领导者应具有的高尚品德。此外,通过“治心”来管理下级;通过“五问”获取信心等均是管理思想的具体表现。可见《孙子兵法》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与观念。

(四)人才管理思想

“用人”在历代的统治者中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养士”现象。如当时有名的平原君、信陵君等都拥有大量的门客,聚集天下智谋之士,为自己的统治服务。管仲说过:“士农工商,国之万民也”。曹操的《度关山》一诗中说:“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唐太宗对人的比喻是“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这些均是我国古代“知人善任,尊贤重士”的人才方面的管理思想。这些财富至令引人深思,足资借鉴。

(五)系统管理思想

早在《孟子》一书中,就记载着有关朴素的整体化思想的内容。在“万里长城”实例中,万里长城的建造与管理,不同等级的结构,多级形式的管理,以及信号传递的顺序都体现了古代系统的管理思想和观点。在“丁渭修皇城”的实例中,丁渭通过“就地取土、顺利运输、清理废墟”和“一举三得”的方案也体现了古代系统管理的思想。

二、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

失的时间,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进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费制度等。福利制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采取收益分享制度才能克服由利润分享制度带来的不公平。收益分享,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收益。哈尔西的资金方案:指出了当时普遍使用的三种报酬制度的弊端,提出了按每个工人来设计的奖金方案。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Taylor 1856~1915年)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德国城,自幼受良好教育,1875年进厂当模工、机工学徒,1878年转入米地维尔钢厂当机工,6年升6级,从夜校获得工程学位后升任总工程师,他除发明高速切削工具外,更多在管理上研究。他认为提高效率可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提高劳动生产率可给工人增加工资。要用科学方法代替常规的按经验办事的管理方法,才能提高生产率。他著的《科学管理的原理》出版于1912年。

他为研究提高工作效率、工资制度和组织管理,进行多年的实验。进行工时定额研究、动作研究、工具研究、程序研究、时间研究、设备研究、工资研究、方法研究。例如,他研究一铲以22磅重为好,提高生铁处理工装卸吨位,由每天12.5吨增到47.5吨,用这种方法增产300%,工资由每天1.15美元增到1.85美元。他很强调了解“公平的一天劳动量”,用最佳方法测定和奖励积极者,提出所谓标准化原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贯彻8个原则:1.工作定额制订合理的工作日制度。2.“第一流工人制”挑选和培训优秀工人成为标兵。3.恰当工作定额制工具、机器、材料、环境、操作标准化。4.刺激性付酬制强调激励,实行计件工资和超额奖励制。5.“精神革命”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人、雇主都在心理上认识统一。6.计划职能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定额,提出标准化方法,将计划与执行职能分离。7.职能管理,各司其责。

8.例外管理管理人员对重大事项有决定和监督权,并分权控制。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一次管理思想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同时又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科学管理思想的建立使管理从此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范围和内容较窄小;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等没有涉及;更为重要的是他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种对人性的假设限制了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高度,同时也为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留下完善的空间。

(二)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H.Fayol 1841~1925年)1841年出生在法国,原为工程师,后任法国一家冶金公司总经理,在严重的财政困难面前,他取得巨大成就,应归功于他运用的管理方法。他著有《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一书(1916年出版),使管理理论更加系统化。他认为管理不同于经营,管理只是经营的职能之一。任何组织都有6种经营活动:(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3)财务活动(资金来源和使用)。4)安全活动(保护人和资财)。(5)核算活动(会计、统计、成本核算)。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定义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计划即预测未来,安排现在,计划是最重要的职责。

2.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建立的双重结构,即人的组织(部门设置)和物的组织(车间布局、设备安排)。

3.指挥要做到:①全面了解工作人员;②淘汰不胜任的工作人员;③指挥者树立良好榜样;④了解组织和雇员间的协议;⑤定期审查人和物的组织;⑥利用会议做出决策;⑦不陷入烦琐事务中;⑧人员中发扬团结、干劲、首创和忠诚精神。

4.协调定期召开负责人会议以协调活动。

5.控制核实情况的进展是否同既定的计划、指示和原则相符合,工作应在一定时间进行,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法约尔提出管理原则:⑴分工;⑵权、责一致;⑶纪律:是领导人员的“产品”;⑷统一指挥;⑸统一领导;⑹局部服从整体、个人服从集体利益;⑺合理的报酬;⑻集权化;⑼管理层次;⑽秩序;⑾公道;⑿稳定;⒀创新精神;⒁培养团队精神。

法约尔对管理学上的贡献是明确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政治、军事、慈善等事业皆有)。他把管理组织和管理过程系统化,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强调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一次在大学里开设管理课程。

(三)韦伯行政组织理论

德国人韦伯(M.Weber,1864~1920年)著《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等。韦伯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成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二、行为管理理论

1924年,美国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一项研究,探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对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这项研究被称为“霍桑实验”,领导并完成这项实验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照明实验目的在于调查和研究工厂的照明度与作业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单纯的直接关系,但生产效率仍和某种未知的因素有关。

2.继电器装配室实验目的是要发现休息时间、作业时间、工作形态等作业条件与作业效率的变化存在何种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员工的情绪。影响员工情绪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的人文环境即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

3.访谈计划目的是了解如何得到员工真正的内心感受,进而了解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解决问题的帮助,最终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结果发现解决员工的不满情绪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具

有很大的影响。

4.配电器卷线作业实验这项实验的结果表明,除了正式组织以外,车间中还存在由于某种原因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后者对于生产效率的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霍桑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中存在很多问题。根据对霍桑实验结果所作的分析,梅奥在1933年发表的《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人际关系学说:

1.早期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建立在一种基本的人性假设上,即人是一种受经济利益驱动的“经济人”,因此金钱成为刺激工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即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必须注重满足工人在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2.早期的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霍桑实验证明了工作效率主要并非取决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重要的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工人的士气或工作情绪。士气又和人的满足程度有关,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因此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应当是提高员工的满足感。

3.早期的管理只注重正式组织的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等,霍桑实验证明员工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其特殊的关系和规则。正式组织通行的主要是效率逻辑,非正式组织通行的则是感情逻辑。管理者应当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现实,并处理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霍桑实验和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士气”、“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开创了管理学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即强调人际关系的整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霍桑实验以后,大批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继续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管理学的角度对人际关系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建立了关于人的行为及其调控的一般理论。1949年,美国一些从事人际关系研究的管理学者正式采用“行为科学”一词,并且成立了“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进一步开展对人的行为规律、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与提高工作效率关系的研究。行为科学研究有许多流派,归纳起来可分为个体行为研究、群体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和组织行为研究等几个部分。

三、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格局的变化,管理学的主流从行为科学理论逐渐演变成为多学派纷呈的局面。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管理理论丛林的出现反映了管理理论的复杂性和渗透性,也反映了现代管理理论的繁荣和发展。

1、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管理,其创始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C.L.Barnard,1886~1961年)。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巴纳德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包括军事的、宗教的、学术的、企业的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它们都是社会这个大协作系统的某个部分和方面。这些协作组织是正式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所有的正式组织中都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保持秩序和一贯性所不可缺少的,而非正式组织是提供活力所必须的。两者是协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所有的协作行为都是物的因素、生物的因素、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些不同因素的综合体。

2、决策理论学派。以美国的西蒙(H.S.Simon)为代表。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程序等学科内容后发展起来的。他对决策理论的杰出贡献使他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进行人工智能研究,使计算机更加像人一样地“思维”,作出决策。这个学派主张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所以管理就是决策。西蒙认为决策不仅是一个选择活动,而是一个过程,包括3个步骤:首先是搜集信息,包括社会、经济和技术等信息,并加以分析,也搜集内部有关信息;其次是拟订计划,以解决组织的问题为目标,拟订几种方案;三是选定计划,根据目前情况和预测未来,从拟订的各种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3、系统管理学派。以卡斯特(F.E.Kast)和罗森茨韦克(J.E.Rosenzweig)为代表。该学派主要侧重于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的基本职能。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组织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它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能够不断的自行调节,以适应环境和本身的需要;组织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4、经验管理学派。又称经理学派,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以德鲁克(P.Druck)为代表。“洛杉矶时报”称德鲁克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被称为经验学派代表是因为他不但通晓世界几千年的历史,遍找各国先进管理的经验,而且更重视实践调查研究。

5、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形成并在西方风行一时的管理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卢森斯(F.Luthans),伍德沃德(J.Woodward),弗雷德·菲德勒(Fred E.Fiedler)等人。该学派认为,管理实务取决于环境,在管理中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权变管理理论强调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各派学说,并根据外部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组织模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发展变化很快,组织也有了很大变化,使得权变理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6、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认为,管理是一种过程和许多相互关联着的职能。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 Hoontz),著有《管理学》,提出管理有5个职业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古利克则提出管理7个职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7、管理理论新发展: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核心能力理论。

管理学习题集--判断(149题)备课讲稿

管理学习题集---判断(149题) Part1-61 1.一个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有领导技能、人事 技能和技术技能三种。(技术、人际、概念)X 2.需要对环 境迅速作出反映的组织应当实行集权化管理。X 3.简 单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管理实行了专业化分工。X 4. 在管理幅度给定的条件下,组织的规模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越窄 则管理层次越多。V 5.领导者除了组织好信息沟通网 络外,还应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参与沟通过程。V 6.企 业家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企业家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学界所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 V 7.市场营销理论中的推销观念强调:企业的一切行为 要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以满足市场需要为归宿。X 8组织中的帮派就是一种非正式组织。 V 9.控制工作 力度越大、越严格,越能保证计划的实施。 X 10.计划过程中必须(改为尽可能)对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X 11.领导者不应采取独裁或自由放纵的领导方式。 V 12.领导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计划)X

13.领导者之所以对部下有影响力。全靠手中的权力,拥有权力才能有影响力,权力越大,影响力越大。 X 1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行为是由最高一级的需求所决定的。(最迫切)X 15.强调权力下放,主要是为了减轻领导者的工作负担。X 16.领导者的责任不能随着权力的下放而相应地全部转移给下级。(授权而不放权) V 17.企业的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出来,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X 15.企业战略决策思想越深入人心,其战略的实施就越有效。 V 19.企业员工的士气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必定越好。 X 20.企业规模越大,其经营的风险性就越小。X 21.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V 22.控制过程就是管理人员对下属行为进行评价考核的过程。X 23.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应该相应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 V 24.追求最大利润应该始终作为企业定价的惟一目标。 X 25.管理控制一般可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与事后控制三种。V 26.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越大就越倾向于采取更为分权的组织形式。V 27.管理学目前还只是一门不十分精确的学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历史还

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课件-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讲义

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课件-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 讲义 第四章政府的角色 问题一公共部门的重要性,存在的必要性。 马斯格雷夫妇认为,政府的普遍性或许反映出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这种意识形态不同于消费者选择和实行分权的决策等前提,并且“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离开了政府的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转,原因如下: 1、必须不存在任何自由准入(市场)障碍,且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必须具备充分的市场知识,这就需要有政府管制和其他标准来保证这些条件的实现 2、当竞争由于高额成本而变得无效时,政府干预也是必要的 3、一般来说,若无政府为其提供法律框架,进行保护和强化,市场运行所需要的合同性的安排和交易行为将无法进行。 4、会产生“外部性”问题并导致“市场失灵,”这需要通过公共部门制定解决方案 5、社会价值观要求政府对市场体系产生的收入和财富以及通过继承获得的转移性财产权进行的分配进行调节 6、市场体系并不足以保证高就业率,物价稳定以及社会所希望的经济增长率,这就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

7、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评估未来消费的贴现率方面有不同的观点。以上观点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某些理论依据,总之市场无疑是强有力的,并能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为众多商品和服务提供一套配置与分配体制。但要记住市场不是万能的,有时需要政府的干预。问题二私人管理与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差别。 赞成公共部门应具有专门的管理形式的理由在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之间具有巨大的区别。①公共部门的决策可以是强制性的,如公民可以被强迫缴纳税款,而私营部门不具有这一特征。并非所有的公共活动都具有强制性,而是那些需要比私营部门更谨慎执行的公共活动才具有强制性。私营企业在主观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对不同的消费者提出不同的要价,他们可以忽视正常程序的存在。②公共部门具有不同于私营部门的责任制形式。从理论上说,公司管理部门要对股东负责,而公务员要对政治领导人、国会、公众以及司法系统的不同部门负责。③公共服务管理者必须解决在很大程度上由政治领导人设定的外部议程。这一点就不同于以盈利为各级人员共同动机的组织。对公共服务的管理者,一方面必须执行政治议程,另一方面偶尔地反映冷淡,甚至采取不友好的行政行为,这样会引起官僚机构与政治官员之间的冲突。这并不是说按照政治议程办事就比按照盈利办事缺少合理性,而是说政治议程使得公共部门的管理不同于私营部门。这些由政治官员强加的大部分议程缩减了管理者的活动范围。④公共部门在测量产出或生产效率方面存在着固有的困难。公共部门缺乏类似于私营部门中利润这样的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笔记大全最新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4)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4)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5)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5)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6)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6)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6)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7)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9) 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2)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13)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13) 第二节系统原理 (13) 第三节人本原理 (14) 第四节责任原理 (15) 第五节效益原理 (15)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5) 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15) 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16) 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7) 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经 (17) 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18)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8) 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18) 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18) 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19) 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20) 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20) 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21) 第六节伦理原理 (21) 第六章决策 (22) 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22)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 (22) 第三节决策的理论 (23) 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24) 第五节决策的方法 (24)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26)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6)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26) 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27)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28) 第一节目标管理 (28) 第二节滚动计划法 (29) 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 (29)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 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其他: 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

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 2、管理的职能 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组织:计划的执行需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应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全体成员的努力,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控制的时效性越强,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高;越是高层的管理者,对控制的时效性的要求就越弱,而控制的综合性越强。控制与信任不完全对立。管理中可能有不信任的控制,但不存在没有控制的信任,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创新: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活动的空前活跃,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不创新就无法维持。成功的关键就是创新。 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一轮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位置,成为推动管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重点.docx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

撒切尔和梅杰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讲课稿

撒切尔和梅杰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 一、撒切尔改革 (一)思想基础: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新保守主义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 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而成为一种经济 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 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 —经济哲学,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 (二)改革措施 1、国有企业私有化——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效率 提高 2、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1)住房私有化。减轻政府的住宅支出,增加财政 收入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3)①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的补贴标准,减 少政府社会保障支出 (4)②改革英国社会保障中的一些惯例。例如:1980 年,政府宜布津贴只能和物价挂钩而不能和工 资挂钩。 (5)③对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实行私有化。私有化改 革主要体现在国民医疗保健的改革上。 3、教育改革 第一,实行代全国统一课程,和“全国统一测试”; 第二,扩大家长择校权;第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让私人企业参与教育。 撒切尔夫人的教育改革充分体现了新自由主义和和新保守主义的思想。撒切尔政府的这种带有明显 的意识形态特征的教育改革遭到工党的激烈反对,但 是改革使英国的公共教育变得更具自主性、竞争性, 提高的政府教育服务的质量。

4、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 一、地方政府管理引入市场机制;二、雷纳评审与下 一步行动计划 雷纳评审的一系列政策建议被采纳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减少了政府工作人员数量,其次,降低 了行政成本,最后,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 (三)评价 1、积极方面: (1)有效遇制了英国通货膨胀率的继续恶化,井使之 有所好转 (2)引领了当代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革的浪潮 (3)减少预算赤字,提高政府效率 (4)改善公共服务 2、消极方面 (1)公共开支井没有得到有效削减 消减公共开支是撒切尔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一,但是 从实际效果看并不明显。由于社会福利支出具有“刚 性”,真正受到削减的只有“住房”而其他项目只是 遏制了迅猛增长的势头。 (2)失业率居离不下 受撒切尔财政政策的影响,大量的劳动力被精简。 (3)贫富差距拉大 撒切尔夫人在税制上减少直接税,增加间接税。高收 入者的税率在下降,而低收入者的税率却一直在上 升。 (4)机构庞大导致协调控制困难 “下节计划”的核心观点是机构代理化,即创造“半 自治的代理机构”来负责政府运行的管理职能。到 1995年12月,已经有109个代理机构成立,并雇佣 着67%的政府公务人员。执法局的建立,使得政府管 理太多,机构庞大,监督力度不够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 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 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 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

管理学演讲稿

管理学演讲稿 管理学演讲稿精选范例 管理学演讲稿精选范例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管理学的魅力。 管理学有什么魅力为什么要探讨管理学的魅力呢这可是个新鲜的课题。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这样,工作也这样。 一个学管理、干管理、研究管理的人,如果不能领略管理学的魅力,甚至把管理学看成是枯燥乏味的东西,那他对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就缺乏基本的动力,这样八成是做不好管理的;反之,如果你被管理学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就会以持久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管理学的学习和运用中,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很容易就会取得成效。 另一方面,我们在探讨管理学之美的过程中,会了解到一些管理学的特点和发展脉络,了解了这些,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适当的方法来研习管理学,应用管理学。 这就是我们这个课题的意义所在。 那么,管理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学习和应用管理乐趣何在依我之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我在这里所说的是广义的管理学,是指一切关于管理的学问。你

也许会说:老师,你所说的不就是管理科学吗你只说对了一半,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我想说的还有管理艺术。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管理学的两个重要属性,片面强调哪个方面都是有欠公平的。 首先 管理学是科学。具备科学的特征。(数理工具的应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这就要求我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违背就要失败。我们学管理的,接触大量的管理案例,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有些失败就是因为违背了管理的基本规律。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管理者不懂管理(企业管理素质低下)所带来的失误和低效率触目惊心。管理者不能不学好管理学。 与此同时,管理又是一门艺术。灵活运用是灵魂。管理属于软科学,没有最优解,只有满意解。如何管理,受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更受管理者本身的价值观、风格和偏好的影响。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管理学。不信你去问问那些成功的管理者,他们的理论和方法有完全重样的吗?一个管理者如果有自己鲜明的管理风格,并且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他就是管理高手。 古往今来的管理大师,远到上古的成禹尧舜,近至当代的政治领袖,都把管理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虽然他们未必研修过管理学,但都深刻把握了管理学的艺术性精髓。相反,一些饱读管理经书的学者,在管理实践中却屡遭败绩,究其原因,缺少的是什么呢?可能就是管理艺术吧。 你看,管理学就是这样,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既有规律又不能拘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与参考答案、判断题: 0 )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1 )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0 )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0)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1)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0)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0)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0)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1、( 0 )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 1 )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 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1 )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1 )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0 )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1 )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 1 )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 ( 1 )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0 )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1 )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0 )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0 )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0 )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0 )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1 ) 9.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0 )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是成反比的。( 1 )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 ) 12.边际分析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0 ) 13.力求维持最少部门是部门划分的原则之一。( 1 ) 14.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一定是领导者。( 0 ) 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0 )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0 ) 3.企业文化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 1 ) 4.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源于霍桑实验。( 0 ) 5.管理责任原理认为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0 ) 6.管理原理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因此不用因时、因地、因事而变。( 0 ) 7.按决策所处的层次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0 ) 8.法律方法的缺点是横向沟通困难。(0) 9.运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0 )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相等时,总费用最低。(1 )

管理学要点笔记 周三多 第五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加◆◇符号为重点知识)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2:依存性 3: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 2 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年提出 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 7:管理就是决策。--1978赫伯特。西蒙 ◆◇管理的概念◆◇ 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 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 d:协调的中心是人

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二:◆◇管理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 为统治阶级服务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职能 卡次◆◇管理者三种技能◆◇ (一)技术技能 (二)人际技能 (三)概念技能 第三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复习资料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 1、组织及其要素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体 要素:成员、目标、活动、资源、环境 2、管理的必要性(6) 管理即是整合组织的各种要素 3、企业特征 商品性、经济性、联合性 4、企业的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要进行哪些活动 任务:满足社会需要、获取利润 活动:资源的筹措、资源的转换、产品销售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6、企业管理的性质和特征 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特征: 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7、企业管理的内容 (1)横向分析 经营管理 生产管理:生产条件、生产过程、生产成果的管理 技术管理 人事管理 财务管理:资金筹措、资金使用的管理 (2)纵向分析 计划:研究经营条件、制定经营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人员配备、开动组织、监视组织运行,分析企业活动及其环境特点,研究并实施组织机构与结构的调整和变革 领导 控制 8、作为管理方法论基础的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对我们的启示 系统基本元素:物质、信息、能量 系统分类: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系统是要素、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启示:企业管理必须有整体、层次观点;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顺道、重人、求和、法治(明法、一法、常法)、守信、预谋 2、工厂制度早期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管理的探索和思考 小詹姆斯·瓦特、马修·巴尔顿 欧文: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 查理·巴贝奇:计算机之父 3、泰罗的科学管理为什么会在美国产生和迅速推广(29、30)

公共管理学讲义(2015完整版)

公共管理学讲义 课程编码:0501104 学时:40学时 学分:2学分 班级:公管14 (1、2) 教师:李兴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公管系 2015年3月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性较强,且前几章节的内容专业术语也较多,这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的大一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讲述关于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他们理解起来比较慢。因为,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公共管理场景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并让游戏后的学生分享其观点。

游戏名称:模拟公共管理 游戏道具:卡片、中性笔、桌牌 所需人数:40人左右 游戏步骤: 第一步:分组。将班级学生分为十七组,第一组扮演公安局局长,第二组扮演检察院院长,第三组扮演法院院长,第四组扮演民政局局长,第五组扮演计生委主任,第六组扮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第七组扮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第八组扮演交通局长,第九组扮演财政局局长,第十组扮演税务局局长,第十一组扮演教育局局长,第十二组扮演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第十三组扮演小学校长,第十四组扮演中学校长,第十五组扮演慈善基金会会长,第十六组扮演医院院长,第十七组龙江银行行长,第十八组为公民组。前十七组一组一个人就行,第十八组为多数人。 第二步:抽签。教师将事前准备好的卡片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进行抽签。其中,有17个人抽到的是公共管理主体的签,如政府的各种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其他的学生抽到的是公民签.每个签上都写着扮演角色遇到的困难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角色扮演。抽签结束后,即开始角色扮演。抽到公共管理主体的学生坐在事前准好的桌牌签,等待着处理公民组所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在旁做好记录,将角色扮演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或细节或之前没有想到但却发生的现象记录下来。 第四步:讨论与总结。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谈谈在角色扮演时候的感受和想法。之后,教师对有关问题和观点进行点评及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及学科特征 一、何谓公共管理? 1.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与科学研究领域,严格来说,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人类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人们各有描述,如第三次浪潮(198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出版了《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书,风靡一时,影响深远,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的说法。

周三多管理学讲稿6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几十年前,像RCA 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齐尼思公司统治着美国的电视机市场。如今,这些公司的电视机产品都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松下电器的Panasonic 和Quasar 等牌号的电视机。类似的,你所见到的许多品牌的录像机如Sylvania、Magnavox、Montgomery、Ward 也都是松下电器制造的。当今全球著名的消费电子企业松下电器公司,其产品从阴极射线管到飞行通信系统,它已经成长为1997 年《财富》全球排行榜上名列第22 位的大公司。松下电气公司的故事,说明了广泛的计划能够怎样促进一个公司巨人的创建。松下电器是松下幸之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他肩负着重建日本强国地位的使命,使日本成为电子学领域的领导者。50 年代初期,松下公司确立了控制美国电视机市场的目标,他与其他日本电视机制造商组成了一个卡特尔,将进攻的焦点集中在美国市场上。在20 年时间里,松下电器将它的美国竞争对手从25 个削减到6 个,最终,所有的美国竞争对手不是破产就是被外国同行所兼并。通过精心策划的、长期的计划,松下电器成为世界消费电子产业中的巨人。松下电器的管理者将公司看作是长盛不衰的企业,作为一个例证,公司实际上已经制定了250 年的规划。松下电器公司是这样一种公司,它试图不给竞争对手留下任何可乘之机。松下电器公司的长期计划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怎样制定这样的对企业促成重大成功的计划?本章将会系统地介绍有关的内容。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 一、计划的定义计划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基本职能,决策同样至关重要的工作。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安排。它包括明确组织的目标、考核的指标,实现目标的手段选择、战略制定,以及进度的安排等等。它是一项基本的、先导性管理活动,并且先于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因此有人认为,计划是管理工作的首要职能。 计划工作有如下特点:第一,它与组织的未来有关。它既不是简单地总结过去的成绩和教训,也不是描绘现在状况,而是在预测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对组织发展的一种前景规划,计划能使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应付未来。第二,它与人们的行动有关。它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制定一个应遵循的行动路线。第三,它与管理的其他职能相关。它影响并贯穿于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中。根据计划的编制情况,合理有效地组织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在领导的带领、指导、协调。控制下,确保高效率地完成计划,即计划是要通过管理的其他职能活动去执行的。在国外(主要在美国),计划工作的具体内容常用“5W1H”(下列句子的英文首写字母)来描述:What to do it——做什么?一项计划的活动内容、工作要求及工作重点。Why to do it——为什么做?说明此计划制定的理由、意义、重要性。What to do it——谁去做?计划中的人员安排、部门安排。奖罚措施。Where to do it——何地做?计划实施的地点、场所、空间组织和布局。When to do it——何时做?计划中各项活动的开始时间、进度安排、完成时间。How to do it——怎么做?实施计划的手段、途径、主要战术。 二、计划与决策 区别: 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联系: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三、计划的性质

管理学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好,在介绍福特的发展史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大家可以翻开课本23页,里面有关于他的理论的介绍,这里不多说。总结起来泰勒的管理思想就是:将正确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并要求工人按照严格设定的动作进行操作,同时用更高的刺激性工资来激励工人,就会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可以说泰勒侧重于从理论上研究管理问题,福特则身体力行实践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接下来我们来看下福特是怎样通过实践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从而创建他辉煌的汽车帝国。 1903年,亨利〃福特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由他本人出任董事长,兼设计师、总机械师、总监、总经理等等职务,对比一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福特无疑像一个开国君主,总揽大权,高高在上。并且他的处事方式跟中国古代君主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点等会会说明。 总结亨利〃福特在位期间,在汽车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上的实践,他最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三个。首先,他缔造了T型车时代,T型车也就是后来吉普车的雏形,这里给大家看一个视频。T型车凭借其简单、耐用、廉价的优势,迅速为福特汽车公司打开了巨大的平民市场,帮助公司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刚刚大家在视频里也看到的,亨利〃福特第二个主要贡献在于他首创了大规模汽车装配流水线。汽车装配流水线的原理是:1.按照工序安排工人和工具,在最短的距离内完成整个工序;2.一个人负责一道工序;3.运用传送带,以合适的速度将需要装配的零件传送至最易操作的地方。装配流水线的应用减少了工人无谓的思考和动作,把动作量降到最低,几乎只用一个动作就完成一件事情,极大幅度地提高了福特的生产效率。 亨利〃福特的第三个主要贡献是他实行的5美元薪酬制度。制度规定:在任何条件下的任何一项工作的最低工资是每日5美元;同时,将每日工作时间从原来的9小时降低至8小时。这就使得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的工资比行业中的普通工资高出近一倍。受到高工资的激励,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然而,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老福特管理理念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刚刚说的,他的处事方式跟中国封建帝王有很多相似之处。亨利·福特的作风极其顽固保守,他所注重的经营事务以具体的生产技术为主,对于生产上的组织管理,产品更新换代方面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像许多帝王一样,为了巩固皇权而削藩废相,福特为了独揽大权,兔死狗烹,他辞退了一些劳苦功高的伙伴,实行个人独裁,退回到了家长式的领导体制中去。公司的高级领导人员不过是虚设的组织形式,公司的一切事务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亨利·福特个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虽然这种制度在创业期间有助于保证指挥系统的号令有效,但是因为内部没有一个能够制约平衡亨利·福特的治理机制,决策的随意性很大,第一把手的决策错误除了企业破产无法纠正,不但福特公司为此遭受了重大损失,亨利·福特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跟科学管理理论一样,福特还忽略了人的感情需求这一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要素。在福特的观念里,员工无异于商品,对于不服从命令的员工可以随时扔掉,反正只要出钱随时能够再“买进”新的员工。而且这种思想随着汽车装配流水线的发展而加剧,同时还衍生出了“工人是机器的附属品”的思想,使得工人在企业中地位降低。企业发展的不稳定与工人地位的降低就导致了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冲突频发。

管理学讲义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的科学。二、管理的定义 1、学术定义 (1)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来实现企业目标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福莱特1942) (3)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学派代表人西蒙1978) (4)管理就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芮明杰1999)(5)指组织为了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来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周三多) (6)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调配组织资源以有效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协调过程。(金润圭) 2、要点: (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人: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物与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 机构: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 信息:管理的依据、媒介,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 目的:即宗旨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①各种关系:a、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a)人与人;(b)人与物;(c)物与物。b、各项活动的时空关系。c、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②协调的中心是人。 (4)管理的对象: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三、管理的特性 (一)科学性 (二)艺术性 (三)动态性 (四)经济性 四、管理的职能 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周三多: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金润圭: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但由于主管人员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他们在执行这些职能时也就有所侧重。 五、管理者的角色 (一)管理者的角色: 1、管理者即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2、管理者的角色的概念 指作为管理者在组织体系内从事各种活动时的立场,行为表现等的一种特性归纳。. 3、明茨伯格:管理者的十种角色: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二节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特征 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三节人本原理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四节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五节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概念 二:效益的评价 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周三多笔记 整理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笔记减缩版,打印只要21张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1978赫伯特。西蒙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一)计划.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管理的自然属性。三:管理的社会属性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2: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3: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本国经济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干预4: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二)人际技能(三)概念技能: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为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