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插本政治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插班生入学考试公共课

政治理论

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2012年10月

第一章

1、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3、邓小平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和理论是建立在:对时代主题转换的正确判断。

4、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了:苏联模式。

5、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

6、我们党从什么时候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和波匈事件的发生。

7、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年代形成的—种社会主义模式,带有明显的:备战型或准战时型的特点。

8、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在:1982年的十二大。

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与入党章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

10、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后来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体时间是:1945年党的七大。

第二章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5、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物质生产力。

6、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7、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发展生产力。

8、解放国内和国际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第三章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5、我国改革的性质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四章

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2、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利益。

6、处在我国经济工作首位的是:农业。

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8、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效益。

9、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是指:运用市场机制管理。

10、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五章

1、决定所有制结构的是: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5、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普遍采用的经营体制是:家庭承包经营,双层经营。

7、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章

1、针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

2、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以及市场活动最基本的主体是:企业。

3、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

4、在我国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市场。

5、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公司制。

6、宏观调控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7、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政企职能分开。

8、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

第七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是: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形式。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共同富裕。

3、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将: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还是谋生手段。

5、党的十五大在分配方式上第一次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

6、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富起来的思想是:一个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政策。

7、社会保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8、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第八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