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墙板一体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这一建筑名词也频频亮相。
通俗讲,装配式建筑是指从装配式理念出发进行设计,将大部分的构件在工厂高质量生产,然后运至现场装配安装及内装,以装配式特点进行运营维护的建筑。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适应性设计,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建设为“冬季不用采暖、夏季不用空调,几乎不用消耗能量,使室内年平均温度达到20—26摄氏度,年平均湿度达到40%—60%,室内的空气质量得到优化提升”的舒适空间。
如果您对二者“联姻”还未具体化,不要着急,本文将带您走进这样一座装配式+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中建科技长沙产业园综合楼,亲自感受它的魅力。
正文开始前,先看视频,了解什么是被动式建筑:
一
项目概况
中建科技产业园综合楼项目坐落于长沙市宁乡县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由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中建科技自主设计、生产、施工。
目前,中建科技湖南公司设计院联合中建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院、中建科技集团绿色建筑业务部、中建科技集团建筑节能与分布式能源事业部完成综合楼项目方案、被动式建筑技术方案、供暖空调冷热源方案等设计,设计方案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中建科技产业园综合楼项目效果图
该项目为装配式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装配率达72%,将被打造为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项目由办公楼(A座)、宿舍楼(C座)及食堂(B座)组成,总建筑面积约5689.44平方米。
项目效果图
作为中建未来大厦的先行试点建筑,国家“十三五”重大科研课题的推广示范项目,综合楼项目将凸显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示范技术。
因此,综合楼项目对于各项技术指标有着非常明确且严格的要求。
建筑能耗指标和室内舒适度指标如下表。
从表中数据可以刊出,与传统建筑相比,“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将更加节能、更加舒适、具有更好的空气品质及更高的质量保障。
二
主要技术要点
综合楼项目设计以长沙气候特征为引导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围绕六大技术要点,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能耗,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
技术要点
1“空气净化器”——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本项目要实现节能目的,避免冷却除湿造成冷表面,避免潮湿生菌等。
此外,该系统内溶液除湿机组能实现除尘、灭菌功能,并通过盐溶液(氯化钙或溴化锂)吸附空气中的细小灰尘、可吸入颗粒物,具备空气净化作用。
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原理示意图
2“自然暖气”——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是利用浅层地热能,通过输入少量高品位能源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
它比燃油锅炉采暖节能50%,比电采暖节能70%。
地源热泵原理
3装配式技术
本项目办公区、食堂区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宿舍区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同时将被动式技术与装配式技术相结合,实现主体结构装配化,外墙板装饰、保温、承重一体化,提高建造质量和建造效率,实现构件“少规格、多组合”,降低建造成本。
装配式技术体系
装配式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主要优点则包括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侧移相对较小。
据统计,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每平米可降低水耗64.75%、降低能耗37.15%、减少人工47.35%、减少垃圾58.89%、减少施工污水64.75%。
三
项目进展
中建科技长沙产业园综合楼项目作为装配式+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性工程,动工之初便备受各界关注,已于2017年3月初完成综合楼项目专家评审。
综合楼项目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现场
公司PC车间、设计院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和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并定期进行专业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被动式建筑技术等技能培训,储备专业资源,为综合楼项目建设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
PC车间产业工人技能培训
目前,项目已完成食堂区域基础施工,用于食堂主体结构建设的27根预制墙柱、24块预制外墙板均已成功生产完毕。
预计6月中旬,综合楼项目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四
项目预制构件
“cscec”预制围墙板综合楼预制外墙板“五合一”预制墙板
预制梁
预制楼梯
预制路基板
预制双皮板
综合楼项目坚持装配式建造、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优化的建筑理念,以满足建筑功能为前提,积极探索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并不是高科技的堆砌,更重要的内涵是回归建筑的根本,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和精细施工,建造高品质的精品建筑。
优点:以装配式建筑带动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全面发展,当前的一般提法是:提高建筑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投资成本,降低能源消耗。
其实最核心的目标是:延长建筑的寿命,构建绿色人居空间。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并不是高科技的堆砌,更重要的内涵是回归建筑的根本,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和精细施工,建造高品质的精品建筑。
装配式建筑有哪些优缺点你知道吗
RSS 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16-10-26 10:16:03 装配式建筑,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之前已经介绍过装配式建筑的详细分类,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和局限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第一,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可以再工厂实现产业化的生产,构件就相当于标准的产品,而运到现场就可以直接进行安装,可以说是既方便,又快捷,在争分多秒抢工期的建筑领域,尤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二是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质量比在现场生产更有保证,更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三是用于周转的材料投入量相对减少了很多,降低了租赁的费用;
第四是现场作业量的减少对于环保而言是很有好处的;
第五,标准化的生产可以节省材料,减少浪费;
第六,构件的高标准的机械化程度,减少了现场人员的配备,在用工成本和安全生产方面都有帮助。
装配式建筑局限性
第一,在我国,目前的设计验收等相关规范明显滞后于施工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领域还相当有限,在建筑总高度和层高上限制很大;
第二,建筑物的预埋件等使用量相对传统技术有很大的使用量的增加;
第三,构件的机械化生产因为设备的限制,尺寸要求具有局限性;
第四,构件生产的工厂距离施工现场如果太远,将会增加运输的成本。
发布时间:2018/3/5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作者:刘洋[导读] 装配式建筑体现了现代建筑的产业化特征。
这种建筑方式提高了建造速度,减少了施工现场环境污染。
青海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装配式建筑体现了现代建筑的产业化特征。
这种建筑方式提高了建造速度,减少了施工现场环境污染,提高了建造效率。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发展对促进现代建筑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求及其特征,对装配式建筑应用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特征;应用;设计要求;发展
装配式建筑能有效地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降低劳动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浪费,减少施工噪声、粉尘污染、建筑垃圾和污水排放,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又利于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施工必将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一、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求及其特征
1、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1)质量要求。
其不仅体现生产质量和设计质量,还依赖于建筑师的工作质量。
为了能够使预制装配建筑取得成功,只要生产质量提高,建筑才能变得更加标准化。
(2)成本要求。
预制比传统的现场施工方法在成本控制上更加有效,主要表现为:材料、劳动力和时间的降低,从理论而言,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减少,成本也降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预制减少了整个项目的预算。
比如通过针对性的设计,对材料用量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采购。
(3)进度要求。
装配式建筑具有最重要的特征是缩短了现场施工的工期。
装配式建筑的项目能够节省时间源自工厂制造和现场施工可以同时进行。
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预制基础,因此现场在建造基础的同时工厂加工生产结构、构造构件以及服务系统和室内集成模块。
2、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特征。
装主要表现为:(1)设计多样化。
过去的建筑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间的空间无法灵活分割。
而装配式建筑则采用大开间,用户根据需要可灵活地利用组合式墙体分割成“随心所欲”的空间环境。
(2)制造设计标准化。
以标准层每层、每户为单元,根据结构特征和便于构件制作和安装原则将结构拆分成不同种类的构件(如墙、梁、板、楼梯等)并绘制结构拆分图,这样便于标准化的生产、安装和质量控制。
(3)设计质量的可靠性。
构件图绘制详细,构件工厂加工,都使构件质量充分得到保障。
构件类型相对较少,形式统一使现场施工标准化、规范化。
外墙采用混凝土外墙,外墙的窗框、涂料或瓷砖均在构件厂与外墙同步完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窗框漏水和墙面深水的质量通病。
(4)环保节能。
大部分材料在构件厂加工,标准化统一化的加工减少了材料的浪费;现场基本取消湿作业,初装修均采用装配施工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模板除在梁柱交接的核心区使用外,基本不再使用,大大降低了木材的利用率。
二、装配式建筑应用的现状分析
1、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应用的现状分析。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应用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并且应用最多的是多种预制屋面梁、预制空心楼板、大板建筑、吊车梁、预制屋面板。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现浇式混凝土建筑体系逐渐取代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随着科技的进步,提高了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并且由于预制构件加工精度与质量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不断升温。
目前国内的一些知名建筑企业如上海万科集团、上海瑞安集团等开发的项目中均采用了装配式建筑,取得了较好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效果。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装配式建筑应用比较普遍,香港屋宇署制定了完善的预制建筑设计和施工规范,
高层住宅多采用叠合楼板、预制楼梯和预制外墙等方式建造,厂房类建筑一般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建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装配式建筑在国外应用的现状分析。
二战后装配式建筑以其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
作为工业革命源头的欧洲,建筑工业化比较发达,装配式建筑得到广泛应用。
西欧发达国家如法国、英国等,对装配式大板建筑进行了重点发展,总结了建筑构件生产施工过程中的经验,研发了一套专用于装配式住宅建筑的体系。
美国提出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作为美国建筑业发展的契机,带来了装配式建筑在美国二十年来长足的发展。
二战后的日本,建筑工业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日本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亚洲也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现有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房屋是装配式建筑。
三、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前景分析
1、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设计的节能环保。
结构构件是装配式建筑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构件装配主要是用于高层、中层结构的施工,初始时并不需要对所有构件都实行装配,可以优先进行外墙保温墙板的预制问题,将外墙装饰层、保温层、结构层合三为一,这样制成的预制板不但能够明显加快工程施工,而且又避免了墙体外脚手架的搭设、外墙保温层的铺设,既消除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又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
结构的内承重墙仍可考虑现场浇注,楼板采用预制楼板或者叠合楼板,取消楼板支模的施工;对于隔墙、楼梯、阳台等,可以使用工厂预制构件,以避免抹灰作业。
采用以上措施后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工程量仍很多,但由于商品混凝土站的增多以及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混凝土浇注机械化作业。
对于6层以下的多层住宅,可以结合标准住宅设计而采用全装配结构;对于钢结构及框架结构,可以采用永久性模板和叠合楼板充当建筑物的楼板。
2、装配式建筑向减少建筑工程湿作业的发展。
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应当逐渐减少抹灰、砌筑等湿作业,尽可能采用构配件工程预制、施工现场组装的办法,如可以采用两面不抹灰的轻制隔墙板来充当隔断墙。
在墙体砌筑时,应当推广采用规格统一、不需要抹灰即可砌筑的砌块,还可适当加大砌块的尺寸;对于建筑结构中所采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或者现场浇注的混凝土构件,应考虑采用清水混凝土,取消抹灰作业。
3、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使得装配式建筑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近几年国家提出了建筑市
场的相关政策,鼓励装配式可持续建筑的发展,还特别专项设置了产业化技术指标和体系化技术,为大量、快速的住宅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从根本上全面推进了绿色建筑行动。
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之下,随着相关政策标准的不断完善,我国建筑业正向着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
201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并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绿色保障房工作,并同时发布了《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明确各地依此研究制定本地区的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政策,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导则》共有八大项,其中强调了绿色保障性住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研究和制定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建造施工和产业化等技术要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环保政策的提出,装配式建筑施工已成为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装配式建筑施工实现了预制构件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运输物流化以及安装专业化,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减少了施工废弃物的产生。
因此装配式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政策大力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起步晚,施工优势与自身成本之间的矛盾一直制约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
其次,技术还不成熟以及管理模式的落后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成本的提高,再加上政策约束力不强,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发展装配式建筑,由此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有一段缓慢时期。
直到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紧接着2017年年底,住建部印发通知,使得装配式建筑从试点示范走向全面推广阶段,步入高速发展时代。
从行业改革发展的布局来看,我国建筑业又向产业现代化目标前进了很多,装配式建筑呈现出
蓬勃发展态势,行业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303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4682亿元,预计2018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达到6532亿元。
建筑面积逐年增长区域分布较集中
我国建筑业当前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以现浇建造方式为主的传统产业,传统建造方式提供的建筑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建筑产品的美好需求。
为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随着各地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壮大。
据统计,2012-2017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增长,从2012年的1424.8万平方米增长到2017年的15240万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0.6%,预计2018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到19000万平方米。
从区域分布看,北京市和山东省装配式建筑项目较多,占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比重分别为16%以及15%;其次是上海和江苏、湖北地区,项目占比分别是14%、13%和7%;浙江省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占比为6%。
综合来看,华东地区仍是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最多的地区,仅上海、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市项目占比就已经达到48%。
行业基础研究缺乏可持续发展基础不良
目前,国内对于装配式建筑模式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现状,这就说明,想要使得研究成果更深入,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经费和人力。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自身的经济实力之上的。
目前,我国的建筑领域不断引进国际上通用的建筑施工技能,但是想要创造出更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将建筑模式、监管体系、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养一同提升,只有整个领域一起提升,才能使创新效果更明显和准确。
建筑领域装配化的改革,必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装配式建筑模式的建设离不开设计人员的帮助和经验支持、建设团队规定的工期和资金投入,然而以上所讲内容只是目前一个理想化的状态,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跟随“一带一路”政策走出国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现有的传统技术虽然为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弊端也十分突出。
这说明我国必须结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并且改变传统工艺,加快改造步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经过近1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装配式建筑在世界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领先地位,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万科和元达住宅等的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建筑,适用于多层、小高层办公楼等住宅建筑;其次是预制装配钢结构,如东南格栅、中坚钢结构,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办公、酒店等建筑,有些还适用于住宅建筑;三是以长期工业可持续建筑为代表的全钢预制装配式建筑,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办公建筑、酒店和公寓建筑。
它们完全取代了传统技术,节能、节约钢材、节约混凝土、节水。
随着“一带一路”总体规划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技术除了在国内得到推广,还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将其带往沿线国家,包括中亚、南洋、西亚和欧洲的一些国家,而这些国家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他们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有着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通过和他们互利合作,我国传统的企业模式不仅能得到转型升级,还会帮助中国装配式建筑企业走出去,为它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