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用水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农业用水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分析了浙江省农业用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几项应对的策略,如改革水的管理体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改革农业用水收费模式,适当提高农业水价;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推行参与式管理模式;建立水权市场,

促进农用水资源优化配置等。

标签:农业用水;节水型农业;水权市场;浙江

1 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

1.1 浙江省农业用水总量及比例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用水情况统计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浙江省农业用水量逐年下降趋势,农业用水比例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比例急剧增加,水资源“农转非”比较普遍。而与浙江在人口、面积等方面相似的韩国比较来看,我省的50%的农业用水比例明显高于韩国的30%左右的农业用

水比例。所以,今后浙江省农业用水的比例降低是一个发展趋势。

1.2 农业生产用水效益

农业生产用水效益指标可采用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单方水粮食产量来分析用水效益及其变化。现将浙江省2000-2005年用水效益指标列示如表2所示。

农业灌溉用水是总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位面积的用水量对于缓和水紧张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00年以来,浙江省农田亩

均用水量持续下降,从508 m3减少到414m3,年均下降4.01%,这一指标略低于同期全国平均的450 m3,与北京、天津等缺水地区比较,浙江省明显偏高,其原因一方面与浙江省的种植结构中水稻生产比重较大有关,同时也说明浙江省灌溉效率较低,农业用水浪费较多,农业节水力度尚不够。

单方水粮食产量是指每一立方米用水量所能生产的粮食产量,用于反映农业用水产生的效益。从2000年以来,浙江省单方水粮食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08公斤减少到0.86公斤,年均下降4.33%,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明显偏低,与世界90年代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逐步压缩耗水量大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

积所致。

2 浙江省农业用水的主要问题

2.1 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等不相匹配

由于水资源年度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多年平均水资源的资料来说明浙江省各地区的水资源分布特点。总体上可以得出:浙江省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匹配。浙东北六市(宁波、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的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总量的37.38%,而这些地区耕地占58.72%,人口占50.87%,

GDP占66.41%。这六市人均水资源仅为1525.84 m3,属中度缺水,因此易发生周期性和规律性的用水紧张;相反,浙西南地区GDP总量仅占33.59%,人口占49.13%,耕地占41.28%,而水资源占62.62%。

2.2 水资源意识淡薄,用水管理不善

绝大多数农户认为水是天上落下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况且浙江雨量丰沛,不利用也会白白流入大海,不用白不用的思想比较严重;农田灌溉大都采

用漫灌,且对已灌水量也很少采取较好的保水措施。

浙江绝大多数水库、灌区大部分没有较好的用水计量装置,对其承担的灌溉区域在某一灌溉期所需水量缺乏较准确的掌握,放水灌溉具有较大的任意性和盲目性;由于硬件原因我省目前还无法进行计量收费,农业用水基本上均按面积(水稻田)收费,管理体制上无法调动农业用水户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农业用水价格

偏低,难以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不利于节水灌溉的推广。

2.3 用水粗放,浪费严重

浙江省2005年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为1307.87万亩,其中,渠道防渗控制面积1091.5万亩,输水控制面积177万亩,喷灌面积30.7万亩,微灌面积8.5万亩。总体上说,灌溉工程发展迅速,全省水利设施显著改善。但是,全省至少还有42%的农村输水设施,由于建设年代已久老化失修,属于建设标准低下的土渠输水工程,水分利用系数很低。一般情况下,节水灌溉工程的水分利用系数可达65%左右,而土渠输水多在40%以下。因此,尽管浙江省的灌溉利用系数,2005年与1995年相比,增加了10%左右,提高到58%左右,但仍有近一半的水在输

水过程中损失,灌溉水利用系数显著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70%-80%。

2.4 水资源“农转非”严重,水权成为重大问题

“农转非”是指农业水资源通过不同的途径改作它用,导致单位水资源所产生的效益高于原有的水资源利用模式。浙江省农业用水量和用水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据预测,到2020年浙江省农业用水比例将下降到40%以下。因此,农用水资源将面临严峻考验,农用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水资源的“农转非”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农民的水权,而这些被挤占的水量未对灌区和农业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农业的“水权”未得到体现,

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3.1 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到目前为止,我省只有9个县(市)(岱山、玉环、永康、武义、义乌、兰

溪市、武义县、浦江、兰溪)成立了水务局,仅占浙江县级以上行政区9%。与浙江毗邻的上海和江苏都已成立了水务局,其中江苏县级以上行政区成立水务局的比例大约是50%。应加快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水务统一管理体制,降低水资源管理行政成本,提高管水、防污效率,推进城

乡供水一体化。

3.2 虚实调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应对水资源布局进行合理配置。通过跨流域、跨地区调水工程进行较大范围内的水量调配,以改善我省水资源分布不均,缓解重点缺水流域与区域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实施跨流域、跨地区的水资源配置是解

决浙江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不相匹配矛盾的重要途径。

3.3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改变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特别是改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方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和更新改造。现有大中型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渠系简陋不配套,严重影响灌溉效益的发挥,必须当作重点来抓。通过大规模高标准灌区配套改造,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挖掘农业灌溉节水潜力。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秧、水稻强化栽培和薄露灌溉等粮食生产节水技术。研究推广大棚微灌、山地“微蓄微灌”等经济作物高效节水型灌溉技术。同时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

旱粮生产,促进节水型农业。

3.4 改革农业用水收费模式,适当提高农业水价

由于历史条件、灌溉的硬件设施以及“水资源意识”淡薄等众多原因,浙江省农业用水基本上均按面积收费,农民交了钱,就想多用水,水用得越多,所占的便宜就越多。这种水费的征收模式,要想推广节水型灌溉是不可能的。应该试点开展计量收费,增加硬件(计量装置)的投资。计量收费是一条必经之路,早投资就能早收益。通过加强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建立起科学的农业用水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再制定相应的市场规则,就可以使节约下来的农用水权出卖转让为可能,从而推进水市场的形成。适当提高农业水价,推行阶梯式农业水价,推行农业灌溉计划(定额)内成本价用水,超计划(定额)加价收费的措施,激励农

民改变传统灌溉模式,节约用水。

3.5 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推行参与式管理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