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复习过程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复习过程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复习过程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精品文档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的方式以及阅读有关资料,分析乐谱等辅助手段,同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现阶段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讲授,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使欣赏课成为了语文课、历史课,今天借29中学刘兰青的一节欣赏课,谈谈音乐教师该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导语设计至关重要!

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言语,是课堂讲授的第一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巧妙的设计导语,从上课开始就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如<<舞剧中的音乐—《红色娘子军》片断赏析>>时,刘兰青老师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游戏形式—找不同(通过两种不同音乐形式的演绎,同一首歌曲《红头绳》被演变成不同的形象、内容),展开了欣赏课的序幕。这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为接下来的欣赏埋下伏笔。

二.欣赏课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诱导,营造"参与"氛围".

欣赏之前,已经用游戏的方法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质,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学生们已经产生了强烈要求欣赏的欲望,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氛围.而接下来的赏析过程,也不紧紧围绕乐曲的曲式分析,作品背景,而是将音乐分成若干段落,请同学们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去探讨,去研究,教师在音乐声中,只起到渲染情景,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个简单的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不仅让学生在氛为音乐中体会了舞剧音乐的重要性,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中国芭蕾舞在世界芭蕾舞乐坛上的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

三.欣赏课中,让学生"动起来",恰到好处的设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乐曲的感受,更好的理解音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音乐鉴赏课的心得体会

关于《音乐鉴赏》课的一些体会与感想 在大学生涯中的最后一次选课中,我选择了《音乐鉴赏》,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因为我喜欢音乐。听音乐是我的业余爱好,也是我娱乐消遣的方式,不管是开心或是不开心,我都会去听音乐,因为音乐能带给我心灵的慰藉,平静我浮躁的心情。在音乐中,我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忘却一切烦恼与忧愁。 在短短的几个星期的课中,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很多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介绍了很多乐器,也让我们欣赏了众多乐曲。这其中,在讲到有关民族音乐的知识时,让我无比兴奋。 每次接触中国民族音乐都仿佛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它的每一个音符仿佛都融入了我的血液,它的每一个起伏仿佛都牵起我驿动的心。每次倾听都有新的感受,每次关注都会感到无比的振奋,总感觉那些音乐融入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灵魂……在不断深入学习与了解中,我的心情既有激动又有赞叹,我的心被中国音乐的精髓冲刷得越发清净透明了,我的民族自豪感被中国音乐灿烂的历史激发得空前激越豪迈了! 面对着中国音乐如此璀璨的历史,我不觉感到自己的无知与渺小。或许,对中国民族音乐,我还知之甚少,但我从中得到的知识、震撼与感悟却是比任何时候都多的。 我们说,音乐是流动的诗歌,是浪漫的思想,是历史的传承,是文化的积淀……中国民族音乐则是艺术这份璀璨的天空中,最耀眼的明星。其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一般而言,民族乐器可分为四大类:即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属于罗类的有大锣、小锣、汤锣、云锣、八音锣、马锣等,属于钹类的有大钹、小钹、四钹、简钹等,这是根据乐器的形制和特点而划分的类别。 民族器乐的主要乐种有:吹打乐、丝竹乐、鼓吹乐、弦索乐、锣鼓音乐。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有独奏、齐奏、重奏、小合奏、大合奏。 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包括我国各兄弟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统称为民族乐曲。对乐曲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生活、思想、创作意图等的了解是欣赏民族音乐的重要一环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欣赏民族音乐作品,不仅需要通过听来辨别音高、音乐力度节奏等基本的要素,同时要力图把这些要素所形成的主题、旋律、乐段、乐章等加以分析,从而加深对乐曲的体会,这还不够,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当我们有了对音乐的感受力时,我们自身的感情就必然有了某种体验。 中国民族音乐有其巨大的自身价值,这也是其将拥有美好前景的重要因素。中国民族音乐的价值主要包括:一方面,线性音乐的审美价值。我国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线”型单声织体的音乐表现体系,使民族旋律不仅具有婉转迂回的曲线美,更具有深刻的表情意义。它不同于西方音乐以旋律、和声、复调共同完成音乐的表现内容,而是仅以单声旋律完

中国音乐欣赏与感悟

中国音乐欣赏与感悟 摘要: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走进这部史诗,你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篇,更能体会到作为一个大国所能折射出的深深的文化底蕴。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关键词:中国音乐、传统文化、欣赏与感悟 在“中国音乐艺术赏析”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从远古先秦到唐宋元明清的许多音乐种类和各式各样的音乐器材,我们深深的被中华名族先人的智慧和崇高的艺术修养所折服,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感动。 一.中国音乐的渊源 中国音乐,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时代,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曾经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从唐代的胡琴到孔子传六艺近代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又在吸收外来音乐要素的过程过不断充实发展。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能发出七声音阶。但中国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声音阶。)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在长达1700年的奴隶制社会中,中国古代音乐有着很大的进步。这也是伴随着劳动力的发展和阶级制度的产生而来的。物质生活的相对充盈让百姓开始有机会去创作音乐,并且,处于奴隶主阶级的贵族也开始要求又文娱生活的享乐,价值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制作出更多的乐器,而曲谱等也能较为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有着空间大的发展。 从夏代开始,音乐的功能便具有多极化,在现在发现中的夏代音乐中,很大一部分是统治阶级来颂扬功德、祭祀祖先为目的的音乐。到了商代,更是出现了带有占卜意义的乐曲出现,而到了周代,更是将以前的音乐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礼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歌舞的主要表

生物观摩课学习感悟

观摩河北省初中生物学科优质课评选的学习感悟 肃宁县尚村中学刘朝霞2017年11月22日,由县教育局悉心组织,我有幸去沧州十三中去参加了河北省初中生物学科优质课的评选活动 的学习,听了多名教师的参赛优质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在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生物实验课的创新新课堂教学方面,是小组合作方面,有了很多的感悟,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十八位老师课堂教学风格各异,都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更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学习。从中,我不但收获很多,而且也认识到了自身平时教学上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引发了对课堂高效最优化的思考。 从教学基本功上,十八位老师各有风采。从表情、神态、动作到语言,都散发着每一位教师自身独有的魅力。语言上的启发性,更能提升课堂氛围,深入探究科学真相。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基本功对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形象的感召力、微笑、亲切、抑扬顿挫的语言以及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皆是一节好课必不可少的调 味剂。 十八位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合作学习,使学生乐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上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事做,有目标追求,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课堂设计上,新颖,独特。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贴近学生。通过视频教学,分组合作,并精心设计实验,让生物课堂成为探究的课堂。各位老师在课上都精心设计了实验,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发现中学习。 优美的语言及多媒体的使用锦上添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次观摩课,每一位老师都在多媒体的设计上下了工夫,将多媒体与课有机的结合,多媒体优美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老师们的语言准确规范,优美动听,带有鼓励性,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此次听课学习,让我对于课堂的新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个个教学实例让我更加形象具体的进一步加深理解。在生物课堂的创新上,有了更开阔的思路,创新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创新离不开思考,只有在平日的教研活动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才能更新思路,才能有进步和发展的空间。 尤其是第一位参赛教师赵丽玲老师的草履虫一课,给我的感触更深,在休息期间,我和赵老师做了十几分钟的探讨,

音乐欣赏中的聆听

音乐欣赏中的聆听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应着重培养、提高人的音乐感受力,而人的感受应该是自由的。因此,不该规范的地方不予以规范,无限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畅想,这正是学生的“心理自由”的需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听赏美好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而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 一、用心聆听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按理说,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听觉,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这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二、放飞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例如,学生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应启发他们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 三、反复聆听,充分发挥通感作用 通感是人类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联通。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表面上互不干扰,实际上却相互感通,我们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仿佛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在听赏一首抒情曲时,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通感在起的作用。白居易的《画竹歌》中“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也都说明了这一点。在欣赏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其它各个器官,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教学必须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教学中根据课的类型和教学重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专业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而普通音乐教育则主要是培养对音乐有兴趣,能积极地感受、理解音乐的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一般人才。普通教育培养的学生,将来可以不会作曲,不会器乐,不大会唱歌,但不应该不会听音乐。社会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听音乐应该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愉悦方式。少数学生可能由于生理的、心理的原因,会出现“五音不全”的现象,但他们却有可能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甚至还可能具有潜在的音乐感受能力。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呢? 首先,欣赏曲目一定要精选,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接触到十分优秀的、有高尚情趣和格调的精品;其次,欣赏曲目的安排,可以从声乐曲到器乐曲,从小型作品到大型作品,从单一的声乐或器乐作品到综合性的歌剧、舞剧选曲。具体做法如下: 1、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欣赏教学 学生欣赏音乐时的心理反映过程是:音响感知―情感共鸣―想象、联想―理解认识。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学生从感知入手,逐步开展想象、联想到理解作品的意境。初中学生乐理知识还不是十分丰富,对音乐作品的认知水平也不是很高,在欣赏课教学中切记“曲高和寡”。 2、灵活多样地设计音乐欣赏课的课型 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很多,如何将众多的内容科学地、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学生有效地感受音乐和学习有关的音乐知识,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选择地设计成若干课型。 (2.1)以题材为中心 音乐作品表现的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是表现同一内容不同的音乐作品,组成以某一题材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如“赞美伟大的祖国”,就可以围绕这个中心内容,将独唱曲《我爱你,中国》、合唱曲《歌唱祖国》、领唱合唱曲《我的祖国》……等等与内容有关的不同表演形式的声乐曲和器乐曲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种课型由于内容统一,学生可以从不同形式的作品中,集中地感受到作品内在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 (2.2)以演唱形式为中心 将同一表演形式的不同内容的作品,组合成以某一表演形式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如:“独唱”,就可以将古典的、近现代创作的、民族民间的、外国的、颂歌性的、叙事性的、欢乐的、衰伤的……等等作品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还可以以合唱、重唱、独奏、合奏等表演形式为中心组织教学,这种课型,可以使学生除了了解表演形式外,还能感受、理解到每一种表演形式都具有表现众多丰富的不同内容的可能性。 (2.3)以音乐作品的曲体为中心 将同一曲体结构的音乐作品组合成以曲体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如“三段体”,

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3篇

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3篇 篇一:音乐欣赏课的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课的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 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下面就针对本期活动做以下总结。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 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 →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 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 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 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 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

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篇二:民族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一) 回顾以往的音乐教学过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尤其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不理解内容,自己 还教得特别累。拿到了新教材时,一开始还是很茫然的,不知 如何去教。细看后觉得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 的年龄特点,更生活化,大众化。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 有趣。在教学中,我就感到,新教材一定要用新的观念去理解它,要用新得方法去教学生。 在旧的“课标”里,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只是知道“唱”,老师 一句学生一句,学生可以不用书本,不用耳朵听琴,就能够学 会一首歌曲。而我们会很少让学生去体验“为什么?”这样就 导致了,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课堂的模式基本上是老师 在台上拼命讲,唱,学生在下面很安静的,很乖的听或者是机 械化的跟唱,我们经常用“这个时候,除了老师的歌声和琴声,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话语来赞扬课堂的良好。 比如说,我在这最近的一两年里,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让 学生自己听琴声,自己模唱旋律,或者一句句唱乐谱,小组合 作学习,之后给予奖励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了成功感之后,绝 大部分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学生主动学习,

遇到新的歌曲的学习,能够跃跃欲试,抢着出来给大家范唱。 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伴奏”,还有就是“及时纠正错误”, 比如,“音高不到位”,比如,“节奏唱得不太好等问题”。 一节课下来,老师轻松,学生开心。在欣赏课的教学中, 学生依然是欣赏的主体。但是,学生的欣赏,审美是有个体的 差异的。这些都与他们的阅历,文化背景,家庭教育,音乐技能,基础知识有关。一首乐曲,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会让他们用语言,肢体,或者是图画,或提供乐器给学生的 方式表达出来,但是,不会给予绝对的评价。因为,艺术本来 就没有绝对的“好”与“差”。 当然,不是说,新的教学模式都是好的,旧的就都不是好的。也不是说,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会比另一种模式显得更加高贵。也所有 的内容都适合让学生去探究。一些很容易的知识和一些很难的 知识都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太容易了,浪费时间;太难了,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探究”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只有中等难 度的问题,才比较适合让学生去探究。而且,考虑到各方面的 问题,一个学期,我们能有几次很成功的“探究式教学”和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已经很好了。 我们不能因为提“新课标”而把过去所有的东西都否定掉。其实,如果从教学效率上来说,讲授式教学模式(满堂灌)是最有效率的,一节课下来,能教唱好几首歌。最终,我们教学的

最新观摩课心得体会和感悟

我有幸参加了市优质课,15节课中包含了统计、空间与图形、概念、解决问题等课型的教学。可以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几位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加上深入细致地剖析、点评,我收获很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充分的备课 在这之前,我参加了全县数学提高班培训,本来我不是组长,但自己的表现让大家记住了我,我和几名优秀的学员和李老师一起参加了北京市新鸿儒教材教法培训,回来参加了县优质课评选,又有幸参加了县暑假提高班培训,通过市优质课初赛,我有幸得到了去市里讲课的机会,这些机会都得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争取,也谢谢李老师和郑老师的赏识。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过来,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老师,成长为一名获得县市优质课老师。 二、准确的数学语言和充分的教材分析灵活使用 参加数学教学工作才两三年,我感觉对于教材教法的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到位。这让我在讲优质课前的摩课中可吃透了苦头。 看到《统计》课题后,首先是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翻遍了教研室所有的资料,查遍了网上优秀的课例和教学反思,觉得自己经准备的很充分了,我就把教学设计发给李老师看,但李老师说“再看看吧!”这一话让我感到我下的功夫还不够! 周一我又把我的教学设计拿给我们学校的领导看,袁校长说“得要详案!”回到家后我又把课堂实录写了一遍,又拿给袁校长和秦主任看,他们告诉我“数学语言要规范!数学语言要简炼!!每一句话都要去琢磨去推敲!” 一句句话真得很重要!不仅体现上下内容的衔接,而且每一句话都代表一种思想!比如开始上课的第一句就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统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使统计表中的数据更直观形象我们可以制成统计图”说的是数据的作用还可以制成统计图,“除了用统计表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形象直观的表示这些信息呢?”体现根据已知数据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现出来!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深刻的。他会有种成功感,愉悦感。学生小组成员间讨论,通过学生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几种几何形体的认识。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音乐教学中对有效聆听方式的界定

音乐教学中对有效聆听方式的界定 音乐课的主要内容除了唱歌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音乐欣赏。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材也是非常重视音乐的欣赏和聆听。那么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要如何保证孩子们的每次聆听都是有效的呢? 首先,什么是聆听?聆听是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带有尊敬的色彩。聆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所以聆听是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并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其次,我们要保证每次聆听都是有效聆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欣赏教学中,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不要用“支解的碎片”代替完整的音乐。 在欣赏课时,有的老师迫不及待地想把整首乐曲解说一遍,所以在第一次播放音乐的时候,就开始不停地讲解,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们疑惑,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听音乐还是应该听老师的解说?同时也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孩子们得不到对音乐整体的感受,他们所听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片段;其次,老师的不断讲解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西方谚语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孩子听到同样一段音乐都有不一样的想象,不管他的理解是多么的天马行空,我们都要尊重。所以在上欣赏课时,第一遍聆听一定要完整,同时要让孩子们带着想象和思考来聆听音乐,比如有一次我带着孩子们学习《渔舟唱晚》,这样的古曲对于他们来说多少有些难懂,同时担心他们没有兴趣聆听,于是我就引导孩子们:“让我们回到古代,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学习古代文人墨客温文尔雅的姿态,一起感受作曲者当时的心境。”我要求他们全部闭上眼睛,因为音乐只需要耳朵,这样孩子们立刻进入了状态。一曲听完,每个人都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我相信这对他们来说一定是一次非常特别的音乐体验。 二、歌唱教学中的聆听,重视学唱前的聆听,学唱前的聆听是新歌教唱的必经环节,或教师范唱,或听音响。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 聆听时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初听歌曲的良好习惯,即要“静听”。聆听新歌的次数由教师掌控,可根据歌曲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决定。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初听时都很兴奋,手舞足蹈,忍不住要跟着音乐唱起来,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提醒他们认真聆听,暂时不可以张嘴唱歌,因为唱歌会影响到聆听的准确性,我认为想要唱好一首歌,首先就是要把歌曲听熟,只有耳熟,才能准确地演唱歌曲。值得注意的是,重复聆听歌曲时,教师切忌停留在“单纯重复”的阶段,应该逐步提高聆听要求,每次聆听的目的应非常明确,聆听难度依次提升,聆听要真正能为学唱服务,体现出“有效的聆听”。

如何使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

如何使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小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

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应该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儿童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 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有了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乐作品的侵入。 在教学时,要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的《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的《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合理地选材,能使欣赏教学适合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音乐鉴赏课程心得体会(原创)

音乐鉴赏课程心得体会 在本学期,我选择了《音乐欣赏》课作为选修课。本来我只是想完成学校规定的必须选一门艺术类的规定,但是后来我就不这么想了,我发现音乐的真正的魅力了。我住在13栋,被12栋的音乐学院的女生和14栋的男生的音乐一直熏陶着,但是作为学计算机的自己只会在电脑上听听流行音乐,偶尔听一下钢琴曲之类的,但是对音乐没有很好的了解。虽然自己蛮喜欢唱歌的,经常被别人叫出去唱歌觉得唱的还不错。经常会听到音乐学院的同学在练习歌喉和乐器,我很是羡慕,我也有很多同学会弹弹吉他什么,我拿到手里也不会如何下手,所以,我一直都觉得音乐这东西很深奥、很有内涵、很专业,像我这样的人是没办法理解的,对于那种专业的音乐,还有肖邦、贝多芬什么的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 虽然每次上课我不是一直在认真的听,但是,当讲到我感兴趣的地方我就会很认真的投入,我一直记得老师给我们做题,让我们识别各个音乐片段是属于哪种类别的音乐,我很认真的听,我全身心的投入聆听各种优美的旋律,好像我置身其中一样的,闭着眼睛好像看到了大海高山田园等等景物,我完全能辨别出所听的是哪类的音乐。还有老师给我们给了打了那个牛奶糖的比喻。其实当初老师给我们看那么多音乐大师的画像我认识的并不多,而且诧异怎么会有爱因斯坦,我也不了解莫扎特是个什么人物,直到后面老师给我们介绍莫扎特他的一生以及他的一些作品,令我感到身心感到震撼的是他写得音乐让后人来抄都要他一生的时间才能完成,还有他临死的时候还在为一位

神情冰冷、身着黑衣的前来拜访的陌生人请他写一首《安魂曲》。老师也给我们看了那段电影,他死的时候连棺材都没得给。老师除了给我们介绍西方的很多音乐大师,也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的一些音乐大师。还介绍了各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在最后我们欣赏了《梁祝》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曲中音调婉转,悲凉。使听者动容. 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乐曲的最终部分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题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虽然《音乐鉴赏》课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的收获却非常多,这门课程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我对欣赏音乐的看法不再是那么简单了。通过上《音乐鉴赏》课激发了我对音乐的兴趣,使我更加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使我懂得了在欣赏音乐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一:语文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在“春的使者”招引下,4月19日至21日,受学校的派遣我前往成都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贾志敏、武琼,张红,吴勇,宋运来的作文课及讲座。两天里我的心一直激荡着、澎湃着,甚至可以说是震撼,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一、课堂教学引导得法、精彩纷呈 这次创新力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既有特级教师的精彩授课,又有专家独到的讲座,无论是贾志敏老师的示范课《古文今译》,还是武琼老师的的《活动作文》,或是张红 老师的作文教学《观察作文》,以及宋运来老师的《新编乌鸦喝水》都给人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他们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印象最深的还是贾志敏老师的《古文今译》,从一篇37个字的古文编写出500字现代文,让我知道了原来听课也是 一种享受。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贾老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注。他不断地让学生听后复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他要求学生听四句话后写下来,并且有具体的要求:字要写工整,标点写完整。在学生写的时候,贾老师边巡视边说:坐得正坐得直的小朋友字写得好。马上,学生的腰板便都挺得直直的。此外,专家们的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还必须要层次清晰,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学生遇到难题时,怎样去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就能看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到底怎样。第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并能用语言把它表述出 来。 二、专家报告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如运动觉、视觉、语言知觉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启示或寄托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则是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进而对音乐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创造与表现的活动。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一阐述强调了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性。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组织和实施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时,对于作品的选材、指导策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无序 因为教学难度、教师自身素养、幼儿表达表现、课程呈现结果等因素,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还未系统纳入、融合到音乐课程中,相关课程安排缺乏整体性、连续性的思考与计划,对积累形成的教育方法、经验也未作深入、系统的整理与总结。音乐教育中幼儿歌唱教学和律动舞蹈教学比较注重,音乐欣赏的活动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很小。同时,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生活经验等,使活动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2、活动目标偏离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陶冶情操,获得审美情趣。然而,目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往往忽视音乐教育本身的审美特点,忽略对孩子音乐

欣赏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目标的确定过于偏重技能的获得,只注重表现、创作,轻视感受、欣赏,偏重单一的模仿;忽视了音乐欣赏活动本身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使得音乐教育课程产生了结构上的缺陷。 3、教学策略缺乏 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缺乏,或为指导过多的“全面引领型”,教师采用的基本是填鸭式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指导语过多、控制过多,过程中所有的一切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幼儿则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行动,基本没有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或为缺乏目的的“放任自流型”,与“全面引领型”相反,教师走的是另外一个极端,所有的一切都听凭幼儿自由发挥,教师没有必要的梳理、提升。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的指导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避免教师过多的主导和限制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应避免幼儿被动地模仿教师进行学习的现象,要注重挖掘音乐欣赏活动的核心教育价值。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在促进幼儿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1、选材——音乐欣赏的基石 好的选材是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基石,能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共鸣。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应考虑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和可接纳性。如:

音乐课的体会

对音乐欣赏课的心得体会 很高兴这学期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在陈老师耐心、满腹热情地指导下,我深感受益匪浅。正所谓,师傅领进门,造化在个人,在短短8次课的学习中,我觉得我对美好音乐的欣赏能力,对各种乐器的鉴赏能力,以及对高雅音乐的敏感程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在欣赏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麻烦和困惑的事儿。下面我来细谈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的心得体会:首先来谈谈我们的陈老师。第一节课,初次接触陈老师,被她的认真劲儿吓一跳,因为陈老师一上讲台,就来句“上课”,班长接上“起立”,我们集体来场正式的见面礼仪活动,而且还实行每节课点名制度,不得让在座的各位咋舌诧异。在后来的课堂交流中,越发觉得老师很可爱,第一:老师很负责,课上的很充实。第二:老师很有魅力,她在教学中,乐理知识说得很生动,乐曲鉴赏得很有感情,重要的一点是,她试唱得很有味道,圆润的嗓音中跳动着对音乐的热爱,丰富的表情更传达了对音乐的陶醉,具有相当大的感染力,有时我们觉得,光听老师试唱就是享受了。第三,老师很大方、热情,不论在讲课还是试唱中,眉宇之间都散发出一股豪放之气,学音乐的就是不一样。 再来谈谈对音乐欣赏课认识和体会。我认为,没有音乐是乏味的,不懂音乐更是悲哀的,有旋律、有节奏、有音符的生活是享受的,这门课的学习正提高了我们对美好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引领我们走进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具体地说,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第一、我了解了许多乐理知识,如旋律、节奏、复调等,认识了音乐的曲式美,知道了音乐欣赏的审美实践,欣赏音乐应从音乐感知入手,然后进入感情体验,再唤起我们的想象和联想,最后通过理解,认识领悟音乐的思想和生活的意境,最终获得音乐的美。第二、了解了国 内外民歌的风格特色,比如日本民歌的演唱方法很独特,采用独特的颤音,一次多音的拖腔,表现了日本的民族风格,民谣《樱花》便是典型的代表;再如艺术歌曲---咱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她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把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融入到西方交响乐当中,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再创经典,她感伤的旋律,柔柔轻拨,是微痛的驿动,是心愁的缓泻,深深的哀怨、浓浓的情殇;她感人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儿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第三、了解了多种乐器的音色演奏特征,如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大号)音色特点是雄壮、辉煌、热烈,虽然音质各具特色,但宏大、宽广的音量为铜管乐器组的共同特点,这是其它类别的乐器所望尘莫及的。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音色特点是柔美、动听,在古典音乐乃至现代轻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乐声部来演奏。 最后谈谈我对音乐欣赏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我觉得应该配教材,这样利于老师的特色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讲乐理知识的时候,光是老师“讲”学生“记”,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第二、老师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试唱得环节,这样让学生自己参与,主动体验,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总之,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对民歌、艺术歌曲以及通俗歌曲有了新的诠释,现在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耳朵里只容得下流行歌曲了。篇二:音乐心得体会我对音乐的欣赏体会 我从小喜欢听音乐,每当自己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拿起mp3或者手机带起耳机听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沉浸在放松的气氛里,自己的心情机会慢慢变得平缓放松,心中的郁结能在音乐中消散。我喜欢音乐,喜欢一个人伴随着轻轻的音乐静静的躺着的感觉,音乐是个奇妙的殿堂。在大学生涯中的最后一次选修课中,我选择了大学音乐,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因为我喜欢音乐。在音乐中,我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忘却一切烦恼与忧愁。在一个学期的课中,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很多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也让我们欣赏了众多乐曲。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的音乐文化知识增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 中文系09心理 SY0910148 郑卫荣 这学期选上了音乐欣赏这门课我感到十分庆幸。我原本是想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调节一下平日紧张的学习情绪。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熏陶后,不仅能舒缓平日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且还能掌握许多音乐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我的音乐修养。所以我要感谢张又丹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欣赏音乐的平台,让我在那么优美宁静的环境下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欣赏音乐。我很珍惜每周仅有一次的音乐欣赏课,每一节课我都提早到场,完整听好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在课上我会把好听的歌曲的名子记在笔记本里,课后我会简单的写下自己的感受,再课后找找音乐听。现在翻起我的笔记本感触真的很深:原来我在欣赏音乐的道路上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艺术。而音乐欣赏则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一个方面,是音乐创作、演唱、演奏的延伸,是一种审美活动。

说到音乐欣赏,很多人会感到音乐很神秘,不容易听懂,尤其是对于古典音乐来说,似乎更加难以理解。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不清楚音乐语言的特点,听觉与音乐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机联系,对音乐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其实音乐之所以能被欣赏,就在于其具有内在的美,音乐的旋律线条、节奏律动、和声织体、调性色彩、曲式变化与统一等,都能产生美感,而音乐欣赏本质上就是在聆听的过程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捕捉和有效感知。那么,音乐和音乐欣赏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音乐欣赏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是我的上课笔记,谈谈我的看法。 王洛宾,一个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一位被誉为“西部歌王”、“西部民歌之父”和民族文化交流使者的音乐家,他的人生,正如他在写给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诗中所说,“本是一场迷藏的梦”。这个梦仿佛一段交织在时空中的五线谱,却无始无终,永远与那一支支一首首如诉如泣响彻灵魂的歌谣回荡在祖国的山水之间。他创作了《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达坂城的姑娘》、《青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4篇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4篇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一:观摩优质课心得 非常开心能有这么一次学习的机会,也很珍惜这次观摩交流会,通过这次的学习,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以后需要努力地方向,给自己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更为专业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下面是我整理的这次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天上午共四节观摩课,重点是数学教学活动,分别是金卓玲(伤害优秀青年教师)老师的中班数学活动《小黄和小兰》小班数学活动《数小脚》,以及黄敏君(上海市教学评优一等奖)老师的大班数学活动《我的体重》中班语言活动《这就是秋天》,首先,听了第一节课《小黄和小兰》,我感觉金卓玲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清新自然,由于是青年教师,身上散发出来那种活力,和孩子们很快的融入到一起,看得出孩子们被这位老师的语言表情吸引着,这是一节中班的课,老师在活动目标中体现

要在观察,猜想,游戏中积累感知不同空间方位的经验,教师制作的ppt简单直观的呈现了空间,方位感觉,孩子一下子就自己发现了这其中的变化,老师引导语到位,及时的把孩子引导了教学重点上,并让孩子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我们在上课时往往用一些边边框框限制住孩子的思维能力,往往,我们老师说得多,孩子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固定被模式化,听了这节课,我感觉老师的教学随机性很强,大胆放手让孩子去看,去想,去说,去做,这点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金卓玲老师上的第二节课是小班数学活动《数脚丫》,结合现在孩子们最喜欢的翻翻看系列绘本,为孩子们呈现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首先教具非常丰富,这也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这节课情境性非常强,一下子把孩子们逮到了沙滩上,由故事情节引出人物,开始说出数词,课堂气氛很活跃,充分体现教学中游戏占主体的教学方针,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开心。接下来是黄敏君老师的大班数学课

音乐(心得)之聆听--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

音乐论文之聆听--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 聆听--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江苏省高邮中学华华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听赏美好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而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一、学会聆听,培养音乐的耳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按理说,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听觉,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欣赏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这一唱段时,可先让学生完整地倾听音乐,形成初步印象,再仔细感受乐曲中旋律的走

向、节奏的安排、速度的把握和力度的控制,特别是乐曲第七小节中休止符的处理,更进一步地从音乐的角度分析乐曲,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最后感受出喜悦、祈盼的情绪特点。二、聆听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例如:学生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应启发他们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三、反复聆听,充分发挥通感作用通感是人类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联通。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表面上互不干扰,实际上却相互感通,我们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仿佛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在听赏一首抒情曲时,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通感在起的作用。白居易的《画竹歌》中“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韩愈的《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