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初级社会群体)【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1.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
(1)什么是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其具有以下界定:
①社会群体并不是偶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
偶然聚在一起的,没有由互动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群体被称为偶遇群体。
②统计群体也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群体。
统计群体是社会对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甚至相同身份的众多社会成员的称谓。
(2)社会群体的特征
①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a.一定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
b.社会群体内的社会关系是直接的和持久的,它具体地反映于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之中,这种关系也是稳定的。
②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a.共同的身份是指在某种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身份是相同的;
b.群体意识是指群体成员对该群体的认同感,即他认为自己属于该群体并对之负有责任,他与这个群体利益相关;
c.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也包含了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并且意识到他们共同属于这个
群体,即群体成员获得了一致的身份感。
③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a.群体边界是不同群体之间互相区分的界限,群体边界由具体的人员反映出来,即某人属于或不属于该群体;
b.群体边界是由群体认同感和相互依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确定的。
④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
a.群体成员的共同期待是指这些人聚集起来,结合成一个群体抱有某种共同的期望,希望达成某种共同的目的;
b.群体具有行动的能力是说成员们能够作为一个群体去行动,当群体利益需要成员为之做出努力时,他们可以去行动。
2.社会群体的类型
(1)按群体的规模分类
①齐美尔的二人群体与三人群体;
②社会学通常划分的小群体和大群体。
(2)按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分类
①初级社会群体(或首属社会群体)是指群体成员之间有持续的互动,导致的成员之间的关系亲密的群体,是人们生活必须依靠的群体形式,因此在社会学研究占有基础的地位。
②次级社会群体是指成员之间关系不那么亲密的群体,它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人们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合作的形式。
(3)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程度分类
①正式群体是指群体内部的规范主要由成文的规定来表述并发挥作用的群体,基本上是指现代的组织形式。
②非正式群体是指主要是靠感情、道德、习惯、信任等非成文的规范来约束的群体。
③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并不一定完全是相互分离、没有任何交叉的。
(4)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分类
①血缘群体。
血缘群体是人们基于血统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群体,成员间的关系是由婚姻、生育来确定的。
家庭、家族、部落是其具体形式,这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最基本、最持久的群体形式,从而成为社会的基础。
②地缘群体。
地缘群体是由于相邻而居所形成的群体,相邻而居使不同的成员或成员单位发生生活上的联系,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形成地缘群体。
③业缘群体。
业缘群体是由于职业和劳动方面的原因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业缘群体或工作组织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形式之一。
④趣缘群体。
趣缘群体是因人们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形成的群体。
(5)其他分类
①内群体是指一个人所属于的、对其有认同感和忠诚的群体,内群体也称“我们群体”。
在内群体中,组成这个群体的成员之间有亲密感、团结意识和认同感。
②外群体是指相对于内群体来说,那些不属于“我们”的群体,是由非“我们”的社会成员结合而成的群体。
③参照群体也称参考群体,它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人类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3.人类结合成社会群体的原因
(1)人类结合成群体的一般原因:
①共同对付外在压力、寻求安全感和互相支持是人类结合成群体的重要原因。
②合作的需要是指人们在满足各自需要时可以互补,当个体靠自己的力量不能达到目标
时,他会寻求与他人的合作,而这种合作的经常化就会成为群体。
(2)群体凝聚力
①概念及含义
a.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它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
b.群体凝聚力也表现为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团结;
c.群体凝聚力是群体得以维持的原因,它的形成是一个由个体之间互相吸引变为个体对群体的依赖的过程。
②群体凝聚力的层次:
a.人际吸引,即群体成员由于共同的兴趣、愿望或共同的目标而相互了解、共同活动,形成相互之间的认同。
b.群体规范的形成与遵从。
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为规范并且遵从它是群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它是群体结构化的表征。
c.成员把群体的目标自觉地作为自己的目标,把群体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③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因素:
a.内部因素,如成员之间信息的沟通等;
b.外部因素,如群体所受到的外部压力及群体在同类群体中的地位等。
(3)群体过程
群体过程是指群体的形成和运行过程。
从人际过程的角度来看群体过程,它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a.行为——人们在面对他人时将如何行动;
b.情感——人们的动机、相互间的感情及对事情的看法;
c.规范——人们认为应该怎样去活动以表达感情;
d.目标——群体作为独立的单位希望做什么;
e.价值——群体作为独立单位希望是怎样的。
(4)群体中的权力
社会学通常将群体假设成为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达成共同认识、并进行协调合作的想法存在着危险,因为在群体过程中也存在着矛盾和不一致,也存在着强制性的权力。
权力关系的形成也是群体结构和群体过程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1.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与特征
(1)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
(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①规模较小。
在群体中,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群体成员之间关系数量的急剧增长,而在存在大量成员关系的情况下,难以形成普遍的亲密的人际关系,所以,初级社会群体规模都较小。
②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
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互动。
面对面互动的特点是:
a.互动是直接的,没有其他人做中介;
b.交往是带有感情的;
c.交往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个别的;
d.互动是全面的,综合性的,涉及他们的社会生活的更多方面。
③人际关系亲密。
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
④非正式控制。
初级社会群体也有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的规范,但是这些规范不像正式组织那样由正式的明文规则组成,而是由习惯、道德、群体意识等构成。
2.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与维持
(1)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
①家庭
家庭是人类的最古老、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它是建立在婚姻和生育之上的社会群体。
它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
②儿童游玩群体
儿童游玩群体在儿童成长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一种重要的初级社会群体。
③邻居
邻居是由于居住地域上的靠近,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而成的初级社会群体。
邻居在日常生活中守望相助、对儿童进行教导与看护是其基本的功能特征。
④朋友圈子
朋友圈子是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人形成的群体。
这类群体主要是基于成员的共同兴趣而形成的,他们聚集起来并不是为了功利性目标,而是为了性情上的愉悦,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松散的、无约束的群体就是目的。
(2)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与维持
①经常性的交往。
经常性的、持续的交往是形成和维持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前提。
②非利己的动机。
初级社会群体既不是因互相利用而形成的、进行内部交换的群体,也不是为了获取外部利益而结成的联盟,它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
③开放和宽容。
参与者一定的开放和宽容态度是大家互相接纳、协调相处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