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第六章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网页问卷调查——将问卷放在某个网站的网页上, 然后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统媒体渠道告知调查对象, 由其上网填写问卷,调查结果自动进入数据库。 • 电子邮件调查——将问卷直接发送到调查对象的 私人电子邮箱中,由受访者主动填答,并回送问 卷。
• 弹出式调查——网民浏览网站时,屏幕自动跳出对 话窗口,邀请浏览者参与调查,获得浏览者的许可 后,弹出调查问卷,由网民在线填写并提交。 • 网上固定样本调查——通过随机抽样,获得目标群 体的固定样本,并对其中的非网民采取赠送电脑和 上网条件的办法,然后对这些样本定期进行网上调 查。
受众调查的方法
• 反馈与受众调查 反馈是构成传播过程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指 受传者对接受到的讯息的反应和回应,也是受传 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受众调查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以帮助传播 者了解分析受众,改善提高传播效果为目的的一 种研究方法。
• 受众构成调查
(人口学特征,即性别、职业、年龄、收入、文化 程度等)
第六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分析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 章做演说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 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 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 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 毛泽东
要点提示:
• 受众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 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研究
• 受众选择的心理机制
• 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
受众选择的心理机制
• 选择性注意 • 选择性理解 • 选择性记忆
受众三重防卫圈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记忆
(1)选择性注意
受众会选择性注意哪些传播内容?
§信息本身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或娱乐价值。 §信息具有易得性。 §传播内容的形式能引起受众注意。 §受众有自己的选择。
• 增大刺激物的强度 • 增大刺激物之间的对 比 • 提高刺激物的感染力
C、问卷设计的一般原则:
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 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和缩写; 避免使用意义含混的说法; 避免虚构性的提问;
避免主观诱导提问;
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 避免同一个选项双重提问; 留意提问顺序可能造成的影响: 先问事实性问题,再问评价性问题,将调查对 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放在最后。
(2)对问卷进行试测和修改 培训调查员 (3)进行实际调查 当面访问 邮寄问卷 电话访问 (4)整理分析数据 计算信度、效度、方差、置信区间 归纳总体情况 进行因果分析
• 媒介接触行为调查
(受众的数量、受众接触什么媒介和内容、花费的 时间等)
• 受众意向调查
(受众对媒介内容的态度和意见)
1、制定研究方案: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范围 调查方法 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 实施日程 费用预算
2、抽样
非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随机抽样 整群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多级随机抽样 一般使用:多级分层混合抽样
• 适当减少广告信息数量
• 适当重复广告信息
• 广告形式新颖独特
• 运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
• 增加感染力以引起消费者的情绪记忆
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
• • • • 个人差异论 社会群体论 社会关系论 文化规范论
个人差异论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ory in communication) • 以“刺激-反应”论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阐 述受众特征,认为并不存在统一的大众传播的受 众。由于每个人身处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不同,造 成个人的种种差异,包括个人心理结构、先天禀 赋、后天习性、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决 定了他们对信息有不同的选择和理解,进而有不 同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分类论
以美国传播学者赖ຫໍສະໝຸດ Baidu夫妇为代表。
该理论认为,受众在接触媒介和选择内容时不仅 受个人差异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他们在社会结构中 所处地位的影响;这种社会结构是由性别、年龄、 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等差异而形成的社会群体组成 的;因此,确定社会群体类别形成的因素可以影响 受众对信息的注意,从而使各个社会群体作出大体 一致的反应。
社会关系论
大众传播的受众不是孤立的个体,也不仅仅 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被种种社会关系左右他们对信息的选择。一方 面,受众个体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另一方面, 受众与有关社会群体之间也不断地相互影响。
文化规范论
德弗勒提出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
强调大众传播未必直接使受众发生变化,但它可 以作用于受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变化了 的社会文化背景,再作用于受众,使其观念发生 变化。
(3)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 (4)接触使用后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满足需求, 一种是未满足 (5)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选择 使用行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 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 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
§获取信息 §娱乐消遣 §增长知识 §满足合群需要,实现心理健康
需求
个人特性
其他满足手段 媒介接触的 可能性
• “使用与满足”的过程:
(1)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 需要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2)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 a 接触媒介的可能性 b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这种媒 介印象或成为评价是在过去媒介接触使用经验基础 上形成的
• 增强广告的重复率
• 广告符合消费者的兴趣
• 运用口号和警句
• 利用悬念
• 巧用人物模特
• 突出刺激目标
• 利用刺激的变化
(2)选择性理解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选择性记忆
受众在无数信息的“轰炸”面前,特别听 得进去的是有利于加强和保护自己原有观点的 信息,而无视或忘记那些与自己的观点不同或 相反的信息。
• 面访法——由调查员亲自去样本家庭,逐一调查 其家庭成员在过去24小时内的视听行为。
• 电话调查法——在节目播出的同时,随机拨打电 话,询问受访者的节目接触情况及其对节目的意 见、看法等。
• 日记法——将调查材料发放到调查对象手中,要 求其逐日记下自己开机、关机的时间,收看频道、 节目,定期回收。 • 仪器记录法——调查公司向样本家庭提供专门的 记录仪器,它被连接到收音机或电视机上,能自 动记录收音机或电视机的开关情况,以及收看的 频道、节目。
一般性受众和专门性受众
(2)依据日常接受某一媒介内容的习惯和程度: 基本受众和潜在受众 (3)依据接触媒介方式: 读者、观众、听众和网民
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研究
• 使用-满足理论
(Use and Gratification Approach)
•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 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 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 为上的效用。
• 受众调查的方法
• 受众的内涵
受众,英文对应audience,指信息传播 的接受者群体,即信宿。
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它广泛包括书籍和 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和电视的 观众以及接受网络信息的网民等。
• 受众的基本特征
(1)众多 (2)分散 (3)匿名 (4)流动 (5)异质
• 受众的分类
(1)依据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和内容的范围:
3、获得量化数据
(1)设计问卷 A、问卷的构成: 前言 基本项目,即调查对象的特征指标; 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 关于态度、意见、行为倾向等评价性项目。 结束语 B、问题的设置:开放式、封闭式、混合式 选项的设置:结构式、开放式、半结构式
• 你购买雕牌洗衣粉的主要原因是(选择最主要两 种): (1).洗衣较洁白 (2).售价较廉 (3).任何商店都有出售 (4).不伤手 (5).价格与已有的牌子相同,但份量较多 (6).朋友介绍
卡茨
1974年,传播学者卡茨发表论文《个人对大众媒 介的使用》,提出了“使用-满足”理论研究的基本 逻辑:
①具有社会和心理根源的②需求,引起③期 望,④即对大众媒介和其他信源的期望,它导致了 ⑤媒介披露的不同形式,结果是⑥需求的满足或其
它的大多是无意的结果。
竹内郁郎
媒介印象 社会条件 媒介接触 满足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