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择偶与恋爱

资源来自:管理员上传日期:2016/1/22 浏览次数:1156

学习目标:

1.掌握择偶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2.掌握关于结婚的法律规定

3.理解恋爱婚姻伦理价值

一、择偶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父母偶像”理论。提出者为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该理论认为男性会选择具有

自己母亲个性品质的人作为伴侣;女孩会选择具有自己父亲个性品质的男性作为自己的伴侣。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该理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个体差异。

“需求互补”理论。提出者美国社会学家温奇认为人们在择偶时主要考虑彼此各种

需求的相辅相成,遵循互补性原则。虽然该理论存在很多争议,但其对婚姻生活中很多方面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刺激一价值一角色”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默斯坦认为择偶中双方关系的发展是个

渐进过程,可以分为刺激、价值和角色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关系的解体。

“进化心理学”理论。进化心理学的理论核小是,认为由于进化与遗传的作用,人

类具有先天的择偶心理机制。亲本投资理论、性策略理论、好基因模型、二元模型等是具有代表性的进化心理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的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海斯认为,不同性别人群会根据

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同及社会化的力量来择偶。

“择偶坡度”理论。该理论认为,男女性倾向往往按照婚配模式中的“男高女低”

模式进行。

“相似性或一致性”理论。该理论中,相似性是择偶的重要原则,这里的相似性更

强调家庭背景、种族、观念等社会属性的相似。

二、择偶心理匹配度的测量工具

择偶心理匹配度测量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测评的维度测定,一定要和婚姻质量、婚姻满意度有很高的相关性;二是匹配的规则,即在某个心理维度上,具有什么特征的人在一起更容易实现幸福婚姻。

国外择偶心理匹配度的测量工具。美国心理学家阿维拉博士根据荣格和迈尔斯的理

论发明了恋爱类型系统。恋爱类型是16种特别的个性风貌,每一种个性风貌在面对亲密关系时都有其独特的特质和偏好。他发现某些性格类型的丈夫和某些性格类型的妻子更容易建立幸福的家庭。

国内择偶心理匹配度测量工具。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借用成熟的测量工具应用在择偶选择中,如运用《16PE人格问卷》。另一类是国内自主开发的专用婚恋(择偶)心理匹配度测量工具,如“心灵匹配测量系统”等。

三、择偶方面的法律建议

结婚的必备条件

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

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这是婚姻自由原则在结婚问题上的具体表现。

达到法定婚龄。我国现行的法定婚龄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晚婚晚育作为一项

导向性规定,应当予以鼓励和提倡,但不能强制。

符合一夫一妻制。任何人都不得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偶,申请结婚的双方当

事人应无配偶,即只能是未婚者、丧偶者或离婚者。

结婚的禁止条件

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直系血亲是指彼

此之间具有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包括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等,无论代数多少均不得结婚。旁系血亲是指彼此之间具有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具体包括: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姐妹;同源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伯叔与侄女、姑与侄子、舅与外甥女、姨与外甥;同源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

四、爱情的测量工具

成人依恋类塑的测量

美国心理学家巴塞洛缪认为存在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恐惧型、多虑型和超脱型。

爱情类型的测量

美国心理学家亨德里克根据约翰·艾伦·李对爱情的六种分类,编制了包括42个项目的爱情类型测量表,来测量人们对这六种类型的认可程度。

爱情三元理论的测量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把爱情分为亲密、激情、承诺三个成分。在爱的三元素中,承诺较为稳定,而激情最容易产生变化。三者之间的关联是:能够分享亲密的人更容易感觉持久的激情。

本土化的爱情心理测量

为了对中国人的爱情心理进行科学测量,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娟编制了爱情心理问卷。它分为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接纳和浪漫。

五、恋爱中沟通技巧的辅导

沟通技巧的知识包括两性沟通的特点、模式,还有性别之间的差异。在对沟通问题的辅导上,需要了解恋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和个性特点,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与求助者一起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此外,还可以给求助者布置家庭作业,以巩固咨询效果。

第二讲择偶婚姻伦理价值

资源来自:管理员上传日期:2016/1/22 浏览次数:972

学习目标:

1.掌握恋爱道德标准

2.理解恋爱中的道德责任

3.了解如何恋爱误区

一、恋爱的道德标准

1.情爱与性爱的统一

恋爱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以缔结婚姻、加你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为归宿。真正的恋爱过程首先应以情爱与性爱的统一为道德标准。性爱是爱情产生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也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根本表现。爱情还具有社会属性,那就是情爱,情爱是爱情的灵魂。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的恋爱应是美好和谐的性爱与有感情、有理智、有道德的情爱的统一。

2.道德情感与道德义务的统一

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的恋爱过程,必然体现为道德情感遇到的义务的统一。道德义务与道德情感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补充和辅助。一方面,道德情感是恋爱关系存续的重要基础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在现实的恋爱关系中,道德义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和要求。

二、恋爱中的道德责任

1.向恋人奉献爱心

2.理解恋人的向往和追求

3.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

4.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三、走出恋爱误区

防止“爱情至上论”,摆正事业在爱情中的位置

爱情与事业是人生的两大主题,只有爱情或只有事业的人生都是不完满的人生。如果把恋爱看成是自己生活、生命的全部,失恋以后就会悲观失望、甚至产生厌世之想。如果只把恋爱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失恋以后就不会那么失望、绝望,因为人还有很多其他的目标要追求。摆正爱情在事业乃至人生中的位置十分重要。

防止把爱情“庸俗化”,摆正金钱在爱情中的位置

没有金钱作为基础的婚姻可能不幸福,但金钱绝对不是婚姻幸福的唯一要素。如果双方在爱情中更看重的是情感,而且相信只要通过努力,贫穷的现扶可以改变,金钱就变为爱情的动力。

防止把爱情“理想化”,用理智驾驭感情

很多年轻人会不自觉地把“爱情”想象得过于超脱和浪漫。而婚后的生活却是现实的、具体的。婚后恋爱双方应理智地驾驭感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义务感,借以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引导恋爱关系向着更坚定、更持久的方向发展。

四、婚姻价值观辅导的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