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2019基础讲义-第26节中国法制史-中国古代法制史(1)--理论法学-杨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刑鼎 公元前 513 年晋国赵鞅把范宣子所编刑书铸于鼎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二、《法经》
法经 魏国李悝所做,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篇目:盗、贼、囚(网)、捕、杂、具(总则)。“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律始于盗”。杂法中规
定六禁:淫、狡、城、嬉、徒、金。
《法经》六篇为秦汉直接继承,成为秦汉律的主要篇目。
的地点又逃走)。
徒刑
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候
刑罚
羞辱刑
髡、耐、完
经济刑
赀(罚款)、赎
1.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能力,六尺五寸以上为成年
2.累犯加重
3.区分故意(端)与过失(不端)原则 刑法原则
5.共同犯罪与集团(5 人以上)犯罪加重处罚
狱:刑事案件;讼:民事案件;五听:辞、色、气、耳、目。
司法制度 三刺:遇有重大疑难案件依次交群臣、官吏、国人商讨,体现明德慎罚。
三赦:指幼弱、老耄、蠢愚者,犯罪从赦免。
三宥:指因主观上不识、过失、遗忘而犯罪者,应减刑。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
一、成文法的公布
铸刑书 公元前 536 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首次公布成文法。
汉高祖刘邦七年。后,宣帝、平帝相继规定。东汉时成为普遍特权,从徒刑二年到 死刑均可适用。
家化 恤刑
矜老恤幼,80 岁以上,8 岁以下,怀孕未产者、老师、侏儒等,不戴刑具。老人幼 童及连坐妇女,除犯大逆不道诏书指明追捕的犯罪外,一律不再拘捕监禁。
亲 亲 得 相 汉宣帝时确立,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卑幼首匿
三、商鞅变法
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强调法律的普遍性。
颁布了《分户令》和《军爵律》,富国强兵。 商鞅变法
贯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轻罪重刑;不赦不宥;鼓励告奸;实行连坐。
用法律的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太子犯罪,刑其师傅。
第三节 秦代法制
侵犯财产罪:盗;侵犯人身:贼杀、伤人、斗伤、斗杀。
罪名 法官渎职:见知不举、不直、纵囚、失刑。
废除肉刑 景帝
笞三百改为笞二百;笞五百改为笞三百。颁布《箠令》(规定笞杖尺寸,以竹板制成, 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
为结束传统刑罚制度,建立新的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汉律的儒家化 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对传统法制的影响至为深远。汉代开启了法律儒 家化的进程,后世因袭之。
上请 汉律儒
中国法律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制史
第一节 西周的法律思想和法律
一、立法指导思想
“德”的含义
敬天,敬祖,保民。
以德配天,
要求
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明德慎罚 西周初期的基本政治观和基本治国方针。西周法律特色是礼刑结合。后来被儒家发挥为“德
主刑辅,礼刑并用”,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4.盗窃按赃值定罪 6.教唆犯加重
7.诬告犯罪:以被诬告人所受的处罚来制裁诬告者。 8.自首减轻
司法
皇帝掌握最高审判权;廷尉为中央司法机关的长官。 御史大夫与监察御史进行法律监督。地方司法行政合一。
第四节 汉代法制
一、肉刑的废除
导火线 缇萦上书救父。
文帝 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
原则
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违背者为淫奔)
六礼 婚姻
七出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
三不去
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继承 政治身份的继承,嫡长子继承制。财产继承不可考,后世诸子均分。
四、司法制度
天子是最高裁判者。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基层:士师、乡士、遂士。
冬至以前执行。唐律“立春后不决死刑”,明清律中的“秋审”制度溯源于此。
三、司法机关
审判机关 司法机关
监督机关
承秦制,廷尉为中央司法长官。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基层设乡里组织,负 责治安与调解。 御史大夫(西汉)、御史中丞(东汉),负责法律监督。武帝后设司隶校尉,监 督中央百官与地方司法官吏。又设刺史,专司各地行政与法律监督之职。
二、“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
亲亲父为首(家族范围),尊尊君为首(社会范围)。
吉礼(祭祖之礼);凶礼(丧葬之礼);军礼(行兵打仗之礼);宾礼(迎宾待客之礼);嘉礼(冠 礼与刑
婚之礼)。
出礼入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三、契约与婚姻继承法律
买卖契约 契约
借贷契约
质,较长的契券;剂,较短的契券。统一制作;设质人管理 傅,标的和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简札中间写字,一分为二
首匿
尊长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卑幼,罪应处死的,可上请皇帝宽贷。
董仲舒所创,依据《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审理案件,“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
春秋决狱 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对传统的司法和审判是一种积极的补充,
但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
依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所建,除谋反大逆等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 秋冬行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