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生态农业战略意义与文明生态村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生态农业战略意义与文明生态村模式

周祖光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摘要海南岛由于过去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加上违背自然规律的农业活动,打破了农业发展的基

石,反过来抑制了农业的发展。海南省近年来高度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创建适合本省的生态农业新模

式——文明生态村,使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发生了前所未有变化,得到了协调、共赢的快

速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警钟新模式生态村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按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一体系内,农、林、牧、副、渔诸业都能因地制宜地协调发展;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与正常更新;其产品经过多层次转化利用与加工过程,大大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自然和人工调控作用,生产潜力得以发挥并持续地增值;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功能齐全与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生产。因此,生态农业又称之为可持续农业,无废料、无污染的高效益农业,其目标是与自然和谐共存,而不是掠夺资源以求一时的经济收益。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

(一)历史曾经敲响的警钟

海南岛在远古时代为热带原始森林所覆盖,到公元前111年海南岛划入西汉王朝版图之前,全岛的热带原始森林覆盖率为90%;1933年覆盖率降至49.9%;1955年覆盖率又降至25.7%,全岛天然林面积有86.3万hm2;1980年全岛天然林面积仅有33.1万hm2,覆盖率仅剩9.8%。在解放后的25年间,天然林就减少61.6%,大大超过了全世界天然林在100年内消失40%的速度,且剩下的天然林也已残破不堪,有79%是经过不同程度破坏后恢复起来的中幼林[1]。由于森林遭受严重破坏,打破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石,造成海南农业生态系统恶性循环: a.气候反常,水旱灾害频繁。海南旱涝灾害频繁出现,尤其是70年代和80年代,几乎年年出现旱涝灾害。据统计,70年代海南早造受旱面积6.67万~8.00万hm2的有3年,受旱面积3.33万~5.33万hm2的有4年,真是“十年七旱”。80年代,水旱灾害也屡有发生,很多县经常出现生活用水困难,山塘水库干涸,河溪断流等。

b.水土流失,江河水库淤积严重。据不完全统计,50年代至70年代,海南岛水土流失的面积超过1000km2,流失的土壤超过33亿t,每年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氮、磷、钾相当于27.3万t 化肥。60年代海南三大江河(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平均含沙量为0.1072kg/m3,70年代平均为0.1492kg/m3,含沙量增加39.18%。海南最大的松涛水库从1959年平均泥沙淤积量8万t/a 猛增至1984年的70万t/a,超过了允许淤积量近10倍。

c.土壤肥力下降。海南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由60年代的1.5%下降至80年代末的0.8%,氮、磷、钾含量缺乏水平的占70%。此外,由于大面积的刀耕火种也造成了土壤肥力急剧下降。

d.生物多样性锐减。据估计,在过去的40年,海南省至少有200多种植物已经灭绝;动物物种的丧失更加严重,在50年代调查鸟类时记录了344种,而现在仅能见到70多种。被称为植物“大熊猫”的野生稻,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消失,20世纪60年代海南岛有野生稻200多hm2,目

前仅剩10多hm2;普通野生稻的1182个分布点已消失了80%;药用野生稻保存下来的分布点也只是原来的3%~5%;疣粒野生稻已有12.9%的居群灭绝,83.9%的居群处于中度和重度外界干扰下[2]。

e.农业经济受到严重的创伤。由于人们不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大规模的刀耕火种,甚至死套硬套大寨式的梯田,连文昌市铜鼓岭这样优秀的自然风景区也遭到严重破坏,开发成大寨式的梯田种植菠萝,结果既违背了自然规律,也给农业经济沉重的打击,造成了粮食、棉布、肉类等农副产品都要按人头定量供给。此外,农产品也出现了减质减量。如素有“荔枝故乡”的羊山地区,由于人为的干扰,生态严重失调,各种鸟类减少80%以上,失去自然天敌的控制,害虫猖獗,从1976年至80年代末,连年落花落果,严重失收,每年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当年价)[3]。

(二)生态农业的特点

生态农业是一种投资少、能耗低、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坏最小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相结合,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相结合,农业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利用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环境与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达到既满足当代人对农产品需求,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生存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它既不同于传统农业,又有别于现代化农业[4]。生态农业强调应用生态学理论指导农业生产;生态农业吸取了传统有机农业的精华和工业化农业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成果,同时又避免了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和工业化农业高消耗、高污染的缺陷;在产业结构上强调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结构;重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并将先进农业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结合;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文明生态村模式

海南省吸取过去农业发展的教训,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的要领,在全国率先创建了生态农业发展全新模式——文明生态村,并将成功经验及时积极稳步地推广,把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作为生态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1年以来,至2004年底,全省已建成文明生态村480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20.6%,且还有600多个正在创建中。

(一)文明生态村主架构

文明生态村模式的主架构可以用三个方面来概括:优美的生态环境、发达的生态经济、健康向上的生态文明(图1)。这三个方面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密切联系,其中,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生态环境是基础。

图1 海南省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文明生态村主架构

(二)文明生态村主要立体经济模式

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在大力植树造林的同时,采取农林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时空排序,建立高生产力,综合效益大的立体生态系统,并进行综合管理,使之发挥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文明生态村采用的立体生态系统主要为林—果、林—药、林—藤等林农模式(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