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6期山东社会科学No.6总第202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2
·经济与管理研究·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李永刚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欧洲债务危机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希腊债务危机可以说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导火索,而且随着债务危机向欧洲腹地
的扩散,欧洲经济也将下滑并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进而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降低了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规模、使中国外汇资产缩
水、压缩了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助长了中国通货膨胀。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余波未平,中国应有
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继续为欧洲债务危机埋单。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中国经济;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6-0078-05
2009年10月20日,希腊宣布本国当年财政赤字将占GDP的12%以上。从此,欧元区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引起了全球关注。随后,欧元区成员国的债务危机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时至今日,“欧猪五国”相继陷入债务危机。①
一、欧洲债务危机原因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引发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欧元区货币制度的内在缺陷、欧元区救助机制不完善、高福利制度以及国际信用评级等。
(一)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欧洲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关。2007年发轫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欧元区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后,欧元区经济全面下滑。欧洲一些国家为了应对次贷危机的不利影响,稳定金融市场、化解金融风险,对部分银行实行国有化改革。国有化改革在稳定金融市场的同时,也把银行负债转移到了财政部门,商业负债规模降低了,政府负债规模却扩大了。实行银行国有化改革的国家,其债务负担率最终都超过了欧盟规定的60%的警戒线。据欧盟预测,2011年西班牙债务规模达到GDP的72.5%,法国和爱尔兰分别达到了GDP的88.6%和87.3%,葡萄牙达到了91.1%,希腊甚至达到了GDP的133.9%。除此之外,为应对金融危机,欧洲央行采取频繁向市场注资增加流动性的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升后,一方面造成实际财政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各国为了挽救自身经济、避免衰退、稳定需求,纷纷加大了财政支出力度,结果赤字更加严重。据欧盟预测,2011年,葡萄牙财政赤字约占GDP的7.9%,西班牙和英国分别为8.8%和10%,爱尔兰为12.1%,希腊甚至达到了13.5%。欧元区几乎所有国家的财政赤字都超过了欧盟规定的3%的警戒线。这样,债务规模的增加和财政赤字率的提高,使得欧洲国家债务状况更加严峻。②
收稿日期:2011-12-17
作者简介:李永刚,男,财政学博士,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政与税务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2YS15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开放经济与风险管理学科群(2011)项目(KFXKQ11-5)、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题项目(shlx004)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预研究课题项目(1131IA0203)的资助。
①希腊债务危机发生后,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也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这五个国家便被称为PIIGS国家(欧猪五国)。
②根据《稳定与增长公约》,欧盟规定成员国加入欧元区的财政条件必须满足:一是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不得超过3%;二是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不能超过60%;三是中期财政预算应实现平衡。
(二)欧元区货币制度缺陷推动了欧洲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与欧元区货币制度内在缺陷有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两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在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时,二者应该相互搭配、相互配合。诺奖得主、荷兰人丁伯根提出的丁伯根法则(Tinbergen Rule)和“欧元之父”蒙代尔提出的蒙代尔政策搭配原则(Mundell Policy Principles)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丁伯根法则认为,若想使一国经济达到内外均衡,必须有两种以上的政策进行搭配使用;蒙代尔政策搭配原则认为,一国政府要想调节经济、实现国际收支均衡,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且以财政政策实现国内收支均衡、以货币政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但是,在欧元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制定权归于欧洲央行,各国财政政策则由成员国政府分散实施。欧洲央行负责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各国政府负责本国的财政政策,也就是说,欧元区只有统一的央行而没有统一的财政部。这种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的二元矛盾是欧元区货币制度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极易造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和错配,导致经济政策工具与经济政策目标不匹配。这种体制使得欧洲央行无法影响各成员国财政政策。同时,各成员国也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从而无法运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由于失去了利率和汇率工具,一旦遇到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成员国就只能借助财政政策调节本国经济,财政支出过多就会引发赤字和债务风险。此时,一国的债务风险如果扩散到整个欧盟,就会引发区域性债务危机。
(三)欧元区救助机制不完善滋长了欧洲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与欧元区救助机制不健全有关。欧元区缺乏危机救助机制,在成员国出现危机时无法及时相救,没有相应的金融稳定和危机防范机制。面对债务危机,各成员国不愿为他国背负债务负担。欧盟条约第103条第1款规定:“欧盟和欧元区将不承担成员国出现危机时的援助义务”。①因此,面对爱尔兰和希腊的援助请求,欧盟迟迟不采取应对措施。如果援助,那么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也将增加。其实,欧盟各国迟迟没有援助也是受自身条件所限。法国和德国经济刚走出衰退,没有财力承担希腊和爱尔兰的全部债务。更重要的是,欧盟规定各成员国央行之间不得直接进行财政援助,如果非要实施救助,则必须附加限制条件或修改相关章程。如果接受IMF等的援助,那么接受援助的国家必须要履行严格前提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财政赤字、增加税收等,而这些措施将直接增加短期内的民生压力,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四)欧元区高福利制度加剧了欧洲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与二战后欧洲各国采取的社会福利制度有关。二战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以高福利为特征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这种号称“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儿童津贴、残疾人补贴、工伤补助、教育、医疗卫生、失业救济、老年保障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在给民众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大大的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欧盟统计,其平均社会保障开支占GDP比重的27%以上。其中,丹麦、瑞典和法国等国家,社会保障支出超过了GDP的30%,相比之下,美国的社会福利开支仅占GDP的16.3%,日本为19.1%。②这种强调“公平”忽视“效率”的高福利制度大大加重了财政支出压力,使得经济增长乏力。安永在《2010年欧洲投资吸引力报告》中预计,2010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仅为1%,2011年可达1.6%。此外,在完善的高福利制度下,不少居民宁愿选择失业,也不愿意工作。这种情况不仅直接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也导致经济增速变缓、财政收支状况更加恶化、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即使财政出现赤字,也不能通过发行欧元来缓解,因为任何一个成员国都不具有货币发行权。根据欧盟有关规定,欧洲央行也不能直接借钱给成员国,成员国只能依靠发行国债筹措资金。因此,欧盟各国为了维持高社会福利只能借债,而债务超过了合理界限,就必然引发债务危机。
(五)国际信用评级放大了欧洲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对欧洲国家主权信用评级降低有关。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惠誉、标普和穆迪三大信用评级公司下调了希腊信贷评级或主权信用评级。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从A-下调到BBB+;2009年12月16日,标普将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聪A-下调到BBB+;2009年12月22日,穆迪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从A1下调到A2。希腊信用评级在两周的时间内被世界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使得希腊主权信用环境逐渐恶化。2010年4月9日,惠誉将希腊本币和外币违约评级从BBB +下调到BBB-;2010年4月22日,穆迪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从A2下调到A3;2010年4月27日,标普将希腊短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2下调到B、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BBB+下调到BB+。希腊信用评级在一个
①②崔文芳、马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特点与成因》,《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欧盟统计局网站: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OECD数据库:http://stats.oec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