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丧偶老人服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偶”不失伴,“失偶”不失爱

——城市社区丧偶老人服务方案

一、项目名称:“失偶”不失伴,“失偶”不失爱

二、项目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60 岁以上的丧偶老人474 万,其中城市丧偶老人103 万,在城市60 岁及以上的丧偶老人中,女性丧偶人数为78 万,而男性为25 万。1

丧偶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被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所关注,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子女多不在父母身边,丧偶老人独居情况较多,丧偶老人精神上缺乏慰藉,生活上缺少关爱,这对于年迈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丧偶老人渴求被照顾、被关爱和陪伴,对他们而言,丧偶以后冷清的家,无人倾诉的状态,无人相伴的现实让他们更觉得生活无望。生活态度消极,生活激情减弱,生活质量下降是丧偶老人普遍的状况。这就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个人等共同努力,为丧偶老人建设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环境,让丧偶老人能够“失偶”不失伴,“失偶”不失爱。

三、项目服务群体界定2

老年人在丧偶后,根据丧偶老人的心理状况,其生活阶段常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1、丧偶初期是接受阶段,也就是在心理上接受伴侣去世这个事实的阶段,属于丧偶老人心理最脆弱,也最悲痛的时期。

2、丧偶中期是怀念阶段,通过子女、亲属的安慰与陪伴,丧偶老人的悲伤情绪被慢慢抚平后,他们会陷入深深的怀念,常常感到很孤独。

3、丧偶后期是恢复期,丧偶老人通过自我开导以及家人朋友的帮助,认识到“生老病死”的规律,重新参与社会活动,心理慢慢恢复健康状态的阶段。

四、项目简介

项目以实地探访、文献梳理、生活经验为基础,拟从“丧偶”老人的家庭氛围重构、家庭功能纽带重构两方面为“丧偶”老人提供为老服务。“丧偶”老人家庭氛围重构,以“丧偶”老人聚会为形式,开展康乐活动、集体生日会、节日1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局,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2王欢,城市丧偶老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

集体出游、亲子活动等集体活动,强调“抱团取暖”,让“丧偶”老人享受“大家庭”温暖。“丧偶”老人家庭功能纽带重构,强调“功能弥补”,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丧偶老人结对帮扶、定期入户探访、社工家政、健康监测等个别化服务,弥补“丧偶”老人因为配偶离世而造成的家庭功能缺失问题。

五、项目目标

总目标:通过开展谈心茶话会、节日康乐活动、趣味运动会、集体生日会、节日集体出游等“丧偶”老人聚会,实现丧偶老人“抱团取暖”,让“丧偶”老人感受“大家庭”温暖。重构“丧偶”老人的家庭氛围以及弥补家庭功能缺位。

具体目标:

1、“丧偶”初期老人:通过鼓励老人亲属、好友、社工、志愿者对老人进行陪伴和安慰,帮助老人度过丧偶悲痛期。

2、“丧偶”中期老人:通过“丧偶”老人亲子活动使得老人能够更多的与子女在一起,缓解老人因“丧偶”带来的孤独情绪,密切“丧偶”老人亲情纽带。

3、“丧偶”后期老人

①通过“丧偶”老人集体活动,建立老人之间的相互支持系统,让老人感受到“丧偶”大家庭的温暖,重构“丧偶”老人家庭氛围。

②通过组织丧偶老人结对帮扶、定期入户探访、社工家政、健康监测等个别化服务,弥补“丧偶”老人因配偶去世而导致家庭功能紊乱和缺失。

六、项目内容

(一)针对“丧偶”初期老人

这个阶段,“丧偶”老人主要在失去配偶的悲伤中,其他发展性的活动在这个阶段开展是没有成效,反而适得其反的。这个阶段的“丧偶”老人主要需要陪伴、悲伤辅导、生活照顾等服务。社会工作者要根据每个老人的情况根据其切实需要提供服务,充分利用亲属、好友、社区等资源,积极帮助老人走出悲伤期。

1、亲人陪伴:跟老人的子女亲戚协调,多抽时间陪伴老人,多给予老人支持、陪伴和鼓励,充分表达对老人的支持和照顾,让老人不会过度悲伤。

2、朋友相伴:联系老人的好友,上门与老人聊天,分散老人的注意力,安慰老人,给老人带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小礼物,鼓励老人走出悲伤,让老人不至于过度沉浸于悲伤中。

3、社工上门探望:定期安排社工或者志愿者上门探望老人,与老人谈心,听老人倾诉,(多用肢体语言如拥抱、握手等)为老人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事物,让老人能够尽快面对现实,从“失偶”的悲伤中解脱出来。(二)针对“丧偶”中期老人

这个阶段“丧偶”老人处于怀念期,会常常想起与配偶生前的一些事情,怀念二人之间点点滴滴,高兴的,不高兴的,难忘的,感动的,甜蜜的等等。在介入过程中需要紧紧依赖“丧偶”老人状态和资源,抓住老人与逝去配偶之间的切入点,帮助老人转变观点,不再沉浸在悲伤中,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逐渐让老人接受和适应目前的状况。亲人之间、与旧友以及与社会工作者的互动都能够帮助老人注意力,让老人不再觉得孤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

1、亲子活动

①亲子公园游。组织老人子女带着老人去公园去散步,拍照留恋,与其他老人相互交流,看看外面的风景,缓解悲伤情绪,排遣孤独情绪,重拾生活热情。②亲子电影汇。组织老人子女带老人去电影院看电影,陪伴老人,丰富老人的生活,让老人不再觉得孤独,逐渐走出悲伤。

③亲子心愿相互说。组织老人及子女共同参与活动,双方可用任何方式向对方表达心愿(以子女为主),充分表达出最想对老人说的话,也可以家庭之间相互表达,相互鼓励支持。

2、志愿活动

①百善孝为先活动。收集老人的小心愿,组织志愿者为老人达成这些小心愿,包括唱歌、跳舞、按摩、聊天、讲故事等。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重新恢复积极的心态。

②大家齐帮忙活动。组织社区的儿童为老人制作小礼物,包括手工艺品、画画、剪纸、折纸花等,让老人意识到还有很多人陪伴和关心他,自己不是孤独无助的,帮助老人重建生活信心。

(二)针对“丧偶”后期老人

这个阶段是老人情绪和心态的恢复期,“丧偶”老人通过自我开导以及家人朋友的帮助,认识到“生老病死”的规律,重新参与社会活动,心理慢慢恢复健康状态。这个阶段的介入活动主要增加“丧偶”老人的社会参与度,扩大其交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