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作文常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析作文常见问题,引导学生写好导游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课改之花迅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开始绽放,我有幸成为课改的教师,迈进了课程改革的新课堂。
四年级上半学期,教到了关于《导游词》的习作课文。课前,我反复想着该怎么设计,学生才会懂。而且说实话,自己也从来没有写过导游词,况且要写中国的世界遗产导游词,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根本就没有去过世界遗产景区,这对于孩子们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无奈之下,我只能网上下载了几篇有关世界遗产导游词的范文,匆匆看了一遍,进了教室。
课伊始,我就提了一个问题:“孩子们,你知道什么是导游词吗?”学生倒也能说:“导游带我们去旅游的时候,给我们介绍的词就是导游词。”于是,我就出示了我找来的几篇范文,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写导游词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每段应该怎么写?学生边读边开始找。有的说:“开头要介绍自己的导游身份,然后要让游客知道去什么地方,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那个地方的总的特点。”有的学生说:“参观景点有一个先后顺序,要跟着导游的路线写。”“每个景点还是像写景文章一样,抓住具体景物进行描写。”“最后,导游还有个结尾词来结束这次快乐之行。”……我对孩子们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并且把写作的提纲列在了黑板上。心想这样一来就万无一失了。于是,就放心地让孩子们开始打作文草稿。
课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孩子们的作文本,想看看孩子们写的导
游词是不是会给我很大的惊喜。结果细细地看了下来,竟然没有几篇是完整的,学生的导游词出现了几类问题:1.中国的世
界遗产概念还不清楚,部分同学都写了一般的旅游景点。2.景点景物描写没有抓住重点,内容空无一物。3.导游的游览路线很混乱,方位不清楚。4.导游词有头无尾。总之,这是一堂失败的作文课,学生压根都还没有搞清楚导游词该怎么写,看来以往的传统提纲式作文教学在这里是行不通的了。思考之下,我打算分两处着手,重新设计教案,再来上一堂课。
一上课,我就让孩子们排好队,我拿了一面导游旗,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要游览一下我们的学校,老师先来做导游,我带着孩子们,边走边说,把学校当作景点游览了一番。接着,我分成八个小队,每队推选一名导游,带着大家再游一遍。等大家基本了解导游词之后,我让孩子们先把游览学校的导游词写下来。看来实地游览的效果不错,每个同学都能把游览的路径写清楚,有些同学还加了几句幽默的导游词。接着,我让学生举一反三,说说自己游览过的一处风景旅游区,请你做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次我让学生口头表达,同桌交流一下。巡视之后,发现同学们都能说下来。于是,我出示了我准备了一夜的有关中国的世界遗产景区的幻灯片介绍。我选择了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景区,黄山风景区、苏州古典园林、长城和故宫四个景区,收集了大量相关景区的图片,分门别类介绍每个景区的特点,以及特色景物。并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四个景区的景点介绍资料,帮助阅读。虽然学生没有条件去旅游,但是这些优美的图片和丰富的文字介绍,
仿佛让他们走进了这些世界遗产景区。接下来的写作,似乎顺风顺水,细细批阅,没有一个同学是偏题的,都能抓住具体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与第一次的作文截然不同。
回头想想我的这两节习作课,虽然内容相同,但是我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而收到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这次的习作教学也给了我一个启示,抛开陈旧的教学模式,走进生活,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这才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新课程的习作课我们应该怎么上好它呢?我从这次教学中得到了几点经验。
一、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实”与“美”
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事情,才有深刻的体会,生活中的小事虽然平凡,但却真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只有来自现实生活的题材,才最能打动人心的。在这次习作教学中,我第一次教学时,并没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而是空洞地介绍一下导游词该怎么写,每个步骤我们要注意什么。老师自己觉得这样的教学已经很清楚了,而没有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他们没有实际接触过的事物,尽管你说得再清楚,他也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因此他们总写不出你要的效果。第二次教学,我打破陈规,带着孩子们走出课堂,以旅游团的形式走进现实,亲身体验一下,作为游客,你听到的导游词是怎么样的,然后让你来做做导游,你又该如何给大家介绍景点。实实在在经历过的事情,孩子们的记忆会是很清晰的。经过实践游览,孩子们对导游词有了认识。不论写什么景点,导游词的格式都是大同小异的,如果能够完整地把学校的景点描绘出来,他就能把其他景区的导游词说好。写景文章即
是如此,那么写人、写事的文章,更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生活中获取题材,实“事”实“情”,才是最美的。
二、运用媒体,填补经历的“缺”和“憾”
习作的要求是能写真实的事,表达真实的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习作内容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当遇到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或者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事物的时候,但是我们又不能不写,这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从网上或书店找到视频或者图片的资料,加以文字的补充,来认识这个事物。比如,我教学的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导游词的习作教学,我们班四十个同学都没有去过其中的一个景区,但是我们不能当教材不存在啊,所以,我第二次教学的时候充分运用媒体的强大功能。找到了相关的大量图片和文字介绍,通过视觉欣赏和文字的描述来了解这些世界遗产,虽然不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但是孩子们可以在图文并茂的描述中,感受到这些遗产的魅力所在。
三、循序渐进,把握教材的“尺”和“度”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怕是一篇习作,我们也要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我第二次教学《导游词》时,并不是急着直冲教材的主题,写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导游词,而是从最简单的游览学校景点的导游词开始,让学生接触身边最熟悉的景物,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的话,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就降低了,学生对于“导游词”的畏惧之心消失了。通过写游览学校的导游词,学生对于导游词的格式基本掌握了。进而,我并不是直接跳到写中国的世界遗产景区,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拔高一
个层次,说说自己旅游过的风景区。第二阶段让孩子们用导游词的格式来介绍自己旅游过的景点,与世界遗产的景区介绍有相似之处,学生写世界遗产景区的导游词会更加得心应手。所以说,我们在教学时,既要正确把握教材的尺度,也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步步地达到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的习作教学给我们的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本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走进生活,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孩子们的学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真实的生活也成了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体会到这点,我们才能在新课程的改革中体验到教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