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企业防范腐败风险管理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企业防范腐败风险管理的思考

为进一步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共中央下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工作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发生的许多腐败现象,是企业领导干部从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管理人员不廉洁开始而导致的腐败。所以,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责,除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约束和严惩腐败行为外,还要从预防经营管理人员易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方面着手,加强腐败风险防范管理,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防范腐败风险保障。

一、企业管理人员腐败的成本效应

企业廉洁经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层次员工廉洁从业是社会追求公平、正义对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企业员工特别是掌握经营管理权力的员工一旦发生腐败,对其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和国家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成本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首先体现在个人和家庭付出的成本方面。对个人而言,因不廉洁一时满足了非分之想的欲望,若其行为持续发生,必然导致腐败。而因怕败露和被追究,腐败者精神必然生产焦虑和内心恐惧,一旦败露必被追究,带来的是身败名裂或生命的赎罪,随之带来的是家庭必付出稳定生活的丧失、成员心理扭曲、经济地位下降或家败人亡的成本代价。

其二,企业员工工作在企业,成长在企业,因不廉洁而导致

腐败的行为是以牺牲企业利益而获得个人非法利益,在这一行为实施过程中,必然破坏企业内部正常的管理体系和规定工作程序;对外,必然使企业形象受损。为此,企业员工产生腐败,企业付出的是直接的经济成本、间接的管理成本和对外的信誉负面效应成本。第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其成员的腐败行为,必然会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权力,社会将付出负面的诚实、信用成本。

二、企业内部生产腐败的风险分析

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都需要借助于权力与资源、主观动机和适当机会三个必要条件才能完成。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类人员,都掌握着不同程度的企业权力和企业资源,如果有主观动机和机会,每个权力岗位都有可能产生不廉洁行为和腐败,这就意味着每个权力岗位和每个工作环节存在着发生不廉洁和腐败的风险。从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发生腐败的诱因来看,企业内部产生腐败的风险主要来自思想道德、制度机制(权力、资源流转环节)、岗位职责风险三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风险。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生活证明,产生腐败都有一个心理过程。贪欲是腐败的思想动因,贪欲若与权力结合就必然产生腐败。为此,思想道德风险要从个人的道德观念和各种心理等方面去识别。道德对于人来说,不仅有一种外在的约束力量,同时也有一种人自身固有的驱动力量。正确的道德观念一方面规定要求人们的言行,另一方面又驱动着人们的创造行为,激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首先是道德观念的不健康、人生观的扭曲,在心灵深处追求的是对财富满足的贪欲,这是产生不廉洁和腐败最主要的主观动机。其二,侥幸心理、从众心理等不健康心理也是产生不廉洁和腐败的动

机。对于一个私欲膨胀的人来说,总想通过钻政策、制度、管理、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趁机捞一把,总是用侥幸心态来对待自己的作为,侥幸心理的存在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同时,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意志薄弱者虽不愿涉足污浊,但不善于控制自己,面对来自周围的影响和压力,在受到他人腐败影响时,就会跟着做,这种从众心理也是产生腐败的心理风险。除此之外,企业内外人文氛围的好坏,也是不廉洁和腐败行为发生与否的一个风险控制方面,好的人文氛围对人既是思想的熏陶,又是行为的引导,反之则会诱导人的不良行为发生。

(二)制度机制风险。企业人员的不廉洁和腐败行为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资源和权力而发生,要想有效预防不廉洁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就要从企业资源与权力流转过程和监督盲区等方面的制度机制上对腐败风险进行识别。在企业资源和权力流转方面,首先要弄清楚企业不同资源的家底和分布状况及其管理分配权限,从企业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技术资源三个方面分析其流转的过程、进出的关口、管理的权力、制度的控制、运行的机制,查找出容易生产腐败行为的风险“空当”和“灰色地带”。从经营管理和查处的腐败案件过程来看,在大的方面来说,企业资源和权力流转过程中易产生腐败风险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涉及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范围和权限存在自由度;二是资金资源对外、对内两个运行点的筹资、调度、使用、分配环节管理失控和体外循环;三是技术、设备等资产引进购买或转让环节的变相操作;四是工程项目的入围对象选择和招投标定标过程的违规;五是掌握一定权力的人自由裁量权的活动范围限制不严;六是对外业务交往活动中的一些“潜规则”的交往。

第二,企业内部监督盲区存在的风险。企业制度机制的不完

善会导致监督管理的一些盲区,监督盲区的存在,就意味着腐败风险发生的可能。从企业内部现实来看,存在如下盲区风险:一是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产生的风险。在企业内部部分干部职工对加强内部监督在控制经营风险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监督只是防治领导干部个体腐败,有的领导干部自身缺乏接受监督意识,认为监督是与领导过不去。而现实社会生活告诉我们,企业领导干部个体的不廉洁和腐败往往和企业经营风险同在。二是内部制度设置缺乏相互牵制性监控机制带来的风险。在企业内部多数管理制度只是注重了本部门专业的管理职能,将业务决策、业务执行、结果检查兼容,缺乏不同职能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三是监督与被监督存在的矛盾会产生风险。监督的实质是对人的行为监督,对其权力的制衡。但在企业内部监督与被监督是下级与上级或平级的关系,监督者本身会产生顾虑,也存在难于监督或不好监督的矛盾。四是企业内部对重点控制面和控制点的过程监督不力。

(三)岗位职责风险。腐败问题的发生,有时候并不是人的主观故意,制度的不完善和岗位职责操作标准不具体往往会“诱导”人犯错误。从企业各类人员岗位特点来看,易发生腐败行为的岗位职责操作风险存在于如下岗位工作的环节之中:一是掌握着企业决策权力的岗位层面。这一层面的岗位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支配具有决定权,因而易发生不廉洁和腐败行为的风险也就最大。二是对企业人、财、物资源有相对支配权的岗位层面。这一层面的岗位虽然没有决定权,但是他们在授权下,对企业人、财、物资源有相对支配权和自由裁量空间。三是根据管理职责划分,对企业某一类资源有管理权的岗位层面,他们直接管理着这类资源在企业的出入,也有对物的自由裁量空间。四是经企业授权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