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亟待转型-精选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旧有的政策性依赖发展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必须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

服务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现实潮流为基础,尽快探索建立以数

字技术为核心牵引力的新发展战略。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政策的推动。从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到2011 年《中共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的建议》中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

的支柱性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促进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

产业成长在政策扶持下呈现显著的外生动力特

征。然而,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本轮改革进

入尾声,文化产业的政策红利期行将结束,成长中

的一个实质性“拐点”已经降临,而文化产业投资

基金的“拐点”期也同时出现。因此,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

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探索文化产业

如何转变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政策红利与投资基金出现“双

拐点”

2013年5月30日文化部发布数据指出,自

2007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长速度都

超过20%,2011年是距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

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政策性建

议后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年,此时文化产业增速已

明显放缓。2013年8月国家XX局公布的数据

显示,在宏观经济下行以及产业政策效应衰减的

影响下,201 2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

1.8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速继续减缓。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 )》(《文化

蓝皮书》)由此指出,伴随改革出台的种种优惠政

策的效应在近年来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中扮演了

重要角色,但目前已经接近尾声,文化产业在经历

了1 0年“热运行”后将进入实质性的拐点。

政策推动产业运行的一大产物是文化产业投

资基金应运而生。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称私募股

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PE)是一种借鉴成熟

资本市场“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由发起人定向募集,委托专业机构管理基金资产,采取股权投资方式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的一种集合投资制度。它是一种特殊门类的产业投资基金,与一

般的股权投资基金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在整个产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普遍存在资金困境的条件下,由国家产业政策引导资本流向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其与文化产业具有政策支持运行的联动关系。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文化产业股权投

资基金、艺术品投资基金、文化产业专项投资基金等几大类投资基金共116支。2007〜2012年发起的35支综合股权投资基金首期实际募资规模达459 亿元,其中有16家是在201 1

年成立的,2011年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井喷”

期。然而,从2012 年开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

展出现下滑。整体上,PE基金在募资、投资、退

出等领域遭遇全面寒流。此外,根据2009、

2010、2011 三年数据披露,52个文化产业投资案例总投资

金额不超过1 00亿元,实际只投出50% 左右,意味着募集来的资金有一半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融资下滑、投资紧缩表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也面临“拐点”。

双拐点”下文化产业传统发展战略问题

凸显基金的投资偏好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基金公司为实现基

金快速退出并盈利,激烈竞争投资未

来两三年能上市的成熟企业,这使该类企业资金供大于求。二是基金公司偏好能够稳健、快速求利的行业,而投资见效快、市场规模大的影视娱乐领域正符合其偏好。2012 年,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案例197个,共吸引13 亿美元投资,其中获得融资额最多的传媒娱乐行业吸引了5.75 亿美元。PE热衷

于文化产业中收益大、见效快的部分,对其他领域尤其是基础环节关注不够,造成文化产品资金配置不均衡。作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动力,文化产业PE投资没有真正发挥推动产业成长壮大的应有作用。“双拐点”的产生并非一种偶然的巧

合。PE求利的本性决定了它对产品市场走向、盈利能力、发展前景这类产业实

的关键因素的感知异常灵敏。文化产业PE投融资整体迟滞、活力不足和投资行为的偏好,其实是基于对产业发展的一种判断,反映出文化产业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抗风险能力弱,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缺乏快速成长的优秀企业和前景好的优质项目,传统的发展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具体原因及表现主要有:一是统一

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各类文化资源区域分割、条块保护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阻力重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中国出版集团也只有6%左右,而第二位3%都不到。即使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国有文化企业,也难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文化产业“旗舰”或“航母”,导致整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二是传统动力机制造成产业活力不足。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文化企业起步晚、基础差,依赖财政输血完成了发展的初期阶段。特别是改革推进的高峰期,也是政策效应释放的高峰期,文化产业的繁荣获益良多。

2010〜2011年,国有文化企业利润增长中有相当

部分来自政府财政补贴。这使文化企业普遍缺乏良性的内生动力机制,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意识不足,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不够科学,导致整个产业仍停滞于发展初期阶段。三是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是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总体上缺乏内容创意意识,产品创新、科技驱动和品牌塑造能力不足,真正掌握自主品牌和创意的企业数量不多。

总之,随着上一轮改革接近尾声,“政策红利

期”行将结束。要想将文化产业的“输血机制”转换为“造血功能”,真正依靠创新形成一个新的

“制度红利期”,需要在着力提升产业实力上下功夫,激活产业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以产业的活力拉动基金的活力,让快速成长的产业吸引基金竞相涌入全产业链运行,形成融资和投资“产销两旺”、繁荣发展的局面。其中,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是事关全局的治本之策。为此,必须彻底转变文化产业旧有的政策依赖型发展战略,以《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新型发展战略。

三、应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转型资金和创意密集的特性决定了文化产业与科技紧密绑定的共生关系。人类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内容创造方式、传播方式、交易方式的发展,最终导致产业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这使文化产业自形成之日起就成为一个充满巨大内生张力、不断快速发展的产业,而互联网时代为这种张力的释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文化产业正在行进于一个借助科技翅膀起飞的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