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维持在 1. 5% ~ 4. 9%[36]。 来自 西 班 牙 2006 年 收 集 的 4215 株 肺 炎 链 球 菌 中,
44. 9% 菌株的血清型为 14、9V、8、19A 和 6B,且 2. 3% 是环丙 沙星耐药的( 其中成人株为 3. 6% ,儿童株为 0. 14% ) 。在这 些 耐 药 株 中,34. 7% 的 基 因 型 为 Spain9v-ST156 和 Sweden15A-ST63[13]。引入七价疫苗 PCV7 之前,耐环丙沙星肺 炎链球菌的血清型主要是 14、19F、23F 和 6B。在引入七价 疫苗 PCV7 5 年后,耐环丙沙星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有所改 变,为 14、9V、8、19A 和 6B[13],这是由于 PCV7 主要针对 6B、 9V、14 和 23F 血清型肺炎链球菌。2009—2012 年从希腊分 离的 588 株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肺炎链球菌是 最主要的病原体( 44. 4% ) ,且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极低。 比较 2009—2010 年和 2011—2012 年的数据,发现肺炎链球 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耐药率维持在 0. 7% ~ 0. 8% ,没 有 明 显 变 化[37]。 来 自 日 本 2001—2012 年 共 41069 株的肺炎链球菌临床株耐药监测显示,左氧氟沙星的 耐药水平在 12 年间没有明显改变,MIC50 和 MIC90 分别维持 在 1 和 2 mg / L[38]。收集自西班牙 2009—2010 年的 285 株 侵入性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 星 耐 药 的 占 10. 6% ,之 前 2008 年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只有 2% 。在这 285 株侵入性肺 炎链球菌中,最普遍的血清型是 19A( 17. 9% ) 、7F( 13% ) 、1 ( 12. 3% ) 和 3( 9. 1% ) 。 [39]
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是人类细菌性感 染的重要病原体,能导致肺炎、脑膜炎、中耳炎和败血症等疾 病[1 - 4]。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仍是目前常见疾病死亡的原因之一[5]。由于肺炎链球菌对 β-内酰胺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很高的耐药率,在过去十 年呼吸氟喹诺酮(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吉米沙星) 已逐 步取代 β-内 酰 胺 和 大 环 内 酯 类 成 为 治 疗 CAP 的 首 选 药 物[6]。目前,大多数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仍相对 比较敏感[6 - 11]。但是,与任何抗生素一样,随着临床上使用 频率和剂量的快速增加,氟喹诺酮耐药状况有逐渐恶化的趋 势[12 - 14]。作为临床一线药物的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分别 于 1996 年和 1999 年进入市场,但文献报道在 1996 年英国 即出现左氧氟沙星的耐药临床肺炎链球菌[15]; 在 2006 年西 班牙收集的临床肺炎链球菌中,也出现了对莫西沙星的耐药 株[13]。吉米沙星上市较晚,还没有广泛地应用,暂无耐吉米 沙星肺炎链球菌报道。本文主要从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 耐药的流行性调查及其耐药机制 2 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 未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为临床防治肺炎链球菌氟喹诺酮 耐药提供参考。
国内有关耐氟喹诺酮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的报道较少。 2004 年武汉地区的 152 株肺炎链球菌中,左氧氟沙星和莫 西沙星的耐药率均为 1. 3% ,与之前有关氟喹诺酮耐药检测 数据相比,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原因是此次样本中有 133 株来自社区儿童。对这些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进行分 析,发 现 主 要 集 中 在 19、23、6、15 和 14 血 清 群[28]。收 集 2005—2008 年 13 家医院分离的 580 株肺炎链球菌,对氟喹 诺酮的敏感率大于 98% ,362 株分离自成人的肺炎链球菌常 见的血清型依次为 19F、19A、3 型、23F、15 型和 17 型; 在分 离自儿童的 218 株肺炎链球菌中常见的血清型依次为 19F、 19A、23F、15、14 和 6B[29]。来自 2010—2011 年我国 10 个城 市 13 家医院临床分离的 471 株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和 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1. 5% 和 0. 6% 。肺炎链球菌的血 清型 依 次 为 19F ( 23. 8% ) 、19A ( 13. 4% ) 、3 ( 10. 2% ) 、14 ( 9. 1% ) 、23F( 6. 2% ) 、15 ( 5. 3% ) 和 6A ( 4. 9% ) 。 [30] 肺 炎 链球菌的血清型种类与氟喹诺酮耐药并未显现出相关性,即 未出现某一血清型耐药更为严重的现象。
2 耐氟喹诺酮肺炎链球菌流行性调查及分析
2. 1 国内耐药肺炎链球菌流调分析 最早的细菌耐药监测 来自 1998—1999 年从 13 家医院分离的 2081 株致病菌,其 中包括 40 株肺炎链球菌。这些肺炎链球菌对环丙沙星、氧 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 45% 、15% 和 15% 。 [20] 收集自 2001—2002 年呼吸道标本共 192 株肺炎链球菌对环 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 沙 星 和 莫 西 沙 星 耐 药 率 分 别 是 37. 5% 、6. 8% 、6. 3 和 4. 2% 。 [21] 来自 2003—2004 年中国 7 个城市的 665 例 CAP 患者的病原体检测发现有 69 株肺炎链 球菌,它们对莫西沙星的不敏感率为 4. 3%[22]。之后,为了 监测全国病原菌耐药的状况,建立了相关耐药监测网络。其 中,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Mohnarin) 2004—2005 数据 显示,在收集自中国 15 个城市 17 家医院共 4075 株的临床 细菌中,共有 86 株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 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 2. 3% 、2. 3% 和 0[12]。2006—2007 年 Mohnarin 细菌耐药监测共收集 907 株肺炎链球菌,它们对 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 8. 9%[23]。
总的来说,国内医院中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率 相对比较低,特别是莫西沙星,耐药率在 5% 之下,但仍然有 逐渐上升趋势; 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莫西沙星高,但有波 动,这些耐药的变化务必引起我们的重视。 2. 2 国外耐药肺炎链球菌流调分析 来自比利时 2007— 2009 年 249 个确诊 CAP 患者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左氧 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全部敏感,表明了这 2 种氟喹诺酮药物是 治疗 CAP 很好的选择。在治疗过程中,左氧氟沙星每日需 用药 2 次,每次 500 mg,莫西沙星每日只需用药 1 次,每次 400 mg[31]。来自埃塞俄比亚教学医院 2007—2012 年的 153 株肺炎链球菌有 11. 1% 对环丙沙星耐药[32]。Kang 等[33]研 究显示,在分离的 136 株侵入性肺炎链球菌中,5 株( 3. 7% ) 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并且最常见的侵入性肺炎链球菌分离株 的血清型为 3 ( 14. 7% ) 、19F( 12. 5% ) 和 14 ( 9. 6% ) 。来自 加拿大医院 2007—2011 年的病原菌氟喹诺酮耐药监测显 示,临床分离的所有肺炎链球菌和不同来源的样本( 如血液、 尿液、呼吸道、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住院和非住院患者) 的肺 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 5 年内尽管有所波动,但 是基本都稳定在 3% 之下[34]。来自韩国 1996—2006 年收集 的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平均耐药率维持在 2. 2% ,大 多数耐左氧氟沙星肺炎链球菌具有耐多种其他抗生素的表 型[35]。来自美国 SENTRY 耐药监测计划显示,1998—2011 年的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基本在 2% 之下,而
有些地方医院耐药监测的报道对全国耐药检测网络具 有一定补充的作用,例如来自南昌医院 2006—2007 年的 220 例 CAP 患者 中 检 测 出 肺 炎 链 球 菌 是 最 常 见 的 病 原 菌 ( 27 例) ,对左氧 氟 沙 星 和 莫 西 沙 星 的 耐 药 率 分 别 为 7. 4% 和 3. 7%[24]。来自 2007—2008 年 Mohnarin 收集的 237 株肺炎 链球菌抗菌活性显示,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耐药率分别 为 1. 7% 和 0[7]。2010 年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 CHINET) 对 呼吸道病原菌的耐药监测表明,14 所医院共收集的 851 株 肺炎链球菌中,成人株( 239 株) 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 药率分别为 7. 2% 、3. 3% ,而儿童株( 612 株) 耐药率均小于 1%[25]。1 年后,CHINET 呼吸道病原菌的耐药监测中,发现 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没有明显变
2014 年 11 月第 34 卷第 11 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127
化,成人株约为 5% ,儿童株约 2%[26]。目前国内最新的耐 药监测数据来自 2011—2013 年收集的 348 株临床肺炎链球 菌,对其进行的耐药检测发现成人组( 119 株) 对左氧氟沙星 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都保持在 2. 5% 左右,儿童组( 229 株) 对左氧氟沙 星 和 莫 西 沙 星 的 耐 药 率 分 别 为 0. 4% 和 0[27]。 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幼龄动物中可引起软组织损害,限制 了儿童患者的使用[6],这可能是儿童比成年人氟喹诺酮耐药 率低的原因。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 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m. ac. cn
异构酶Ⅳ部分结构( parC breakage-reunion and parE TOPRIM domains) 与氟喹诺酮结合的报道[18]; 大肠杆菌 DNA 促旋酶 的部分结构( breakage-reunion domain) 也已被解析[19]。未来 当这两个酶与氟喹诺酮结合的完整结构被解析出来后,将为 氟喹诺酮杀菌机制的完全阐明奠定坚实基础。
从已有的报道来看,国外特别是大多数欧洲国家和北美 国家,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率较国内低,可能的原 因是国外的抗生素管制比较严格,抗生素的使用比较合理。 因此,我国务必要加强抗生素的使用,减少不合理使用和滥 用。
1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杀菌机制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的靶标是细菌的 DNA 促旋酶 ( gyrase) 和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 Ⅳ,这两个酶参与细 菌 DNA 的复制和转录,是细菌生存不可缺少的。氟喹诺酮 通过与 DNA 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结合,阻止了这两个 酶参 与 DNA 复 制 和 转 录 的 作 用,最 终 导 致 了 细 菌 的 死 亡[16 - 17]。DNA 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 Ⅳ分别由四个亚基组 成: gyrA2 B2 和 parC2 E2 ,gyrA 和 gyrB 蛋白分别由 gyrA,gyrB 基因编码,parC 和 parE 蛋白分别由 parC,parE 基因编码。氟 喹诺酮与 DNA 促旋酶、拓扑异构酶Ⅳ和 DNA 共价结合形成 复合体,破坏了这两个酶的正常功能。已有肺炎链球菌拓扑
1126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中国呼吸道感染优化治疗组 ( CROTC) 专栏
Nov. 2014 Vol. 34 No. 11
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研究进展
张 刚,冯 婕
DOI: 10. 7504 / nk2014100901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志码: A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氟喹诺酮; 耐药 Keyword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