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编者选题表

考点角度题号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十月革命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3新经济政策下的农业设想4斯大林模式的特点5

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甘地6

综合7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解析:A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因此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故A 项正确。

2.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至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

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

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解析:D1920年末至1921年初,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饥寒交迫,不得不起义,故D项正确。材料仅强调了农民进行起义,没有涉及敌对分子或反动派,故A、C两项错误,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故B项错误。

3.1921年7月,为了燃料供应,苏维埃政府建立了“顿巴斯小煤矿利用委员会”,把小型煤矿出租给私人。这些煤矿采煤量占到顿巴斯总采煤量的11.9%。这表明苏维埃政府()

A.部分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的做法

B.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效果有限

C.注重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解析:C“把小型煤矿出租给私人”不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做法,故A

项错误;“采煤量占到顿巴斯总采煤量的11.9%”说明效果明显,故B 项错误;“苏维埃政府建立了‘顿巴斯小煤矿利用委员会’,把小型煤矿出租给私人。这些煤矿采煤量占到顿巴斯总采煤量的11.9%”,政府成立委员会,将企业租给私人说明煤矿属于国家,利用私人开采经营属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故C项正确;“1921年7月”还没有到工业化建设的阶段,故D项错误。

4.1921年4月,列宁说:“如果农民经济能够继续发展,那么还应该为进一步的转变提供可靠的保证,而进一步转变就必须使效益最差的、最落后的、细小的、单干的农民经济逐渐联合起来,组成公有的大规模的农民经济”。由此可知,当时()

A.余粮收集制得到推广

B.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D.列宁已有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设想

解析:D从材料“1921年4月”“农民经济逐渐联合起来,组成公有的大规模的农民经济”中可以看出,当时列宁已有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设想,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俄正在推行新经济政策,故

A、B两项错误;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故C项错误。

5.(2019·安徽合肥二模)“公益捐”是俄国村社为满足自身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公共需求而自主募集的资金。1928年初“粮食收购危机”爆发后,苏联政府采取将村社公益捐收归国有的政策,并借此迫使农民向国家售粮。这一政策()

A.加强了国家对农村基层管控

B.开辟了正确的农业发展道路

C.扫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势力

D.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踊跃支持

解析:A本题考查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农民利益的损害。“公益捐”本是村社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自主募集的资金,苏联政府却将其收归国有,并“迫使”农民向国家售粮,体现出村社及农民的自主权被剥夺,故A项正确。

6.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

A.加大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解析:B19世纪,英国将铁路、电报、邮政设施、英语教育等引入到了印度,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印度的民族意识,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对印度殖民扩张的客观效果,A、D两项反映的是英国主观上要达到的目的,排除A、D两项;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在英国开始侵略印度的时候就已经是了,不是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7.(2019·江西名校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确定自由贸易原则,允许进行小工业商品以及农产品的私人贸易,来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没有收回国有的小企业,仍归业主所有,已经国有化的小企业则租给私人或合作社。简言之,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归国家经营,中小型企业归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商品流通、自由贸易。当时在苏俄,列宁的指导思想是由“直接过渡”变为“迂回过渡”,表面上是“退却”,其实质是在国家的主导下的一种“激进式”的推进。

——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材料二

——邹东涛等《发展和改革蓝皮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列宁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新经济政策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施的主要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认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表面上是‘退却’,其实质是在国家的主导下的一种‘激进式’的推进”“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归国家经营……允许商品流通、自由贸易”,联系所学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