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淡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刘小溪(赤峰市宁城县喇嘛营子中心小学)【内容提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要使学校成为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的摇篮;2、教师应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艺术。

并在最大限度上理解,宽容,善待学生;3、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个学生。

相信人人都能成才;4、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5、让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获得和谐发展;6、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7、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8、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实践、途径与方法。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做了科学、精辟的阐述,进一步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

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

现就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浅谈几点:
一、使学校成为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的摇篮。

在知识经济时代逐渐凸显的今天,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乃至超越人类现有的认识水平。

学校的教育应当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是来自于全新的发现,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盲目的接受现状。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校环境,这是鼓励师生勇于创新的关键。

一位老人曾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请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

在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

问到初中同学时,一位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学习后进的学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了老师的批
评;当问到大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这个只有傻瓜才会回答的问题;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面面相觑,用求救的眼光瞟着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良久,说:“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人的想象都已丧失到了对一个“O”都不敢轻易言答的地步,又何谈创新。

造成如此局面与我们学校的教育不无干系。

对教育而言,读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获取知识,而是训练思维,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

叶圣陶曾说过“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一事物得到了一宗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

这种活动创造的能力,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用得着,这才是做人的根本方法。

学校教育能注重这一点,学生就能不断创造,以谋求社会的进步”。

二、教师应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艺术,并在最大限度上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教育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

对学生有无“爱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将七十多年教师生涯成功的真谛,归结为“童心母爱”。

热爱学生,永远应当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

有个学生因为学习不太好,对老师的提问常常不能回答。

在课堂上他不敢举手,但又怕同学们说他笨,往往举了手却回答不出问题。

他为此感到压抑和自卑。

他的老师了解了他的心情和他秘密约定:“以后回答问题,要是你不能回答就举右手,能回答就高高举起你的左手,怎么样?”学生的信心大增,慢慢地,他举起左手的时候越来越多,学习也赶了上来。

一句“高高举起你的左手”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体现了师爱的艺术,也包含着老师对学生一片阳光春雨般的爱心和由爱生出的技巧。

教师除了要爱学生。

还要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有问题的学生不定是坏学生。

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

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

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

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因此教师要在最大限度上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

让我们时常想一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

“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

”(1)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面向全体,
4、切
5、实关怀每一个学生,
6、相信人人都能成才。

面向全体,实质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们。

面向全体就是要求教师关怀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

教育中可以尝试“学生干部轮换制”把这种形式深入到各项活动中。

就会使学生有所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

每个学生都有才,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这是教育的本义和真谛。

是泥土,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当放出光彩。

哈佛大学三百五十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的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六位总统,三十六位诺贝尔奖获者,更主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四、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学的过程中,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质量的高低。

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习者自身。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性,有见地地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

发展自我调控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某校高三(1)班的每位同学,都拥有一本《物理专题复习资料》。

《资料》是在课堂45分钟内形成的。

它是应教师的要求,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自己编的复习专题。

同学们自己设计封面,排版、复印、装订、分发。

《资料》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编写《资料》的过程,使学生主动的复习了一遍所学的知识,真正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使教育由以“教”为中心转向了以“学”为中心。

五、让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获得和谐发展。

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

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当互相支
持,协调发展。

学校不能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忽视美育和体育。

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忘记塑造人格。

教师在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应该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但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发展,更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成就门门优秀。

在未来社会中,全面发展并且学有所长的复合型人才,其社会适应性和生存竞争动力更强,发展潜力和成功的机率也最大。

学有所长,业有所专,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人的智力结构各有不同,学生不可能什么学科都学的很好。

或长于文史,或长于数理,或长于制作。

这是正常情况。

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天赋和潜能。

教育应当成为“扬长”的教育,不能只忙于“补短”而压抑有特长的学生,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识特点和特殊教育需要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

我们要承认差异,扬长避短。

就会使每个学生都展示出独特的才华。

就会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和谐的发展。

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

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应当是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儿童。

传统教育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就是教师简单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那种“告诉”为主的教育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在某些教师眼中,只有规规矩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那些爱问好动的孩子有时甚至会受到斥责。

结果,本应生动活泼的教育变的死气沉沉,原来充满想象和创造热情的儿童变得墨守陈规,孤陋寡闻。

有位校长去听一位教师的课,课讲完毕,老师问学生:“听懂了吗?”“听懂了”!同学们齐声回答。

“还有谁不懂请举手”。

全班静悄悄的,一个学生的手稍稍伸了一下很快就缩回去了。

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他温和的鼓励学生讲出来并予以解答。

最后对这位学生说:“请坐,以后要注意听讲”。

课后,校长把老师和这位学生请进了办公室。

学生小声说:“校长,我以后上课一定要用心听讲”。

校长对他说:“孩子,今天请你来是要表扬你,你敢说真话。

以后不懂就要把手高高举起,你说对
吗?”学生惊奇地看看校长,又看了看老师。

老师点点头,孩子高兴地飞奔而出。

这位老师若有所悟地说:“我还以为自己很耐心呢!现在明白了,学生好不容易敢举手说不懂的勇气,却被我…以后上课要用心听讲‟永远的吓回去了,他以后一定会加入全班…听懂了‟的行列”。

因此,在发展学生个性时。

教师要首先教会学生说“我不会”、“我不懂”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表现自我,同时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过程中,还要承认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每个学生的独创性。

七、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

但不大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陶行知先生就曾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正切中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自实践,知识才能变的丰满、深刻。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

动手做更能学的好。

这里所强调的,就是学以致用。

勇于实践的重要性。

我们留给学生的作业不应当仅限于简单的文字摘抄和解题训练。

新的作业方式可以赋予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课题。

一项研究任务、一次专题采访、一件用品制作、一次汇报演出等等,这些活动都是锻炼学生诸方面能力的好机会。

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行动的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很有效果。

八、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不仅需要改进我们的教法,也要求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方法、态度和精神。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
活中选择研究专题,采取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并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开放性和探究性。

它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的过程”。

(2)
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课和学科教学,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

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如何学。

浙江一所学校的兴趣小组提出了这样一个专题:“泥螺多沙性的防治”。

学生通过养泥螺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最后纷纷撰写出小论文。

其中一篇《泥螺多沙性的研究》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竞赛”二等奖。

这项研究活动,就是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探索。

以上是我对实施素质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探索。

总之,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转变旧的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决不是时髦动听的理论口号,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需要。

让我们行动起来,不懈探索,不断追求与创新,为全面贯彻实行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释:
(1)选自《素质教育的观念学习提要》(第13页)北京印刷一厂2001年7月第一版
(2)选自《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第34页)北京印刷一厂2001年7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
(1)顾远明主编《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运行》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2)梁为楫主编《素质教育:面向21世纪的选择》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7年7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