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二、基本原理
b.内部能量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
电子常常由高能级以非 S2* 辐射跃迁方式转移至低能
级,这种过程称为内部能
量转换.
S1*
特点:两个电子的 能级非常靠近以致其振 S0 动能级有重叠时内部转 换易发生。 10-1~10-13 秒可完成。
ννννν02134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S0
a
d
f
ννννν02134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 d.荧光;e.体系间跨越;f.磷光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二、基本原理
(3)荧光与磷光的比较:
成因
E λ
荧光
磷光
激发单重态 基态 激发三重态 基态单
单重态
重态
E激发≥E荧光>E磷光
一、概述
• 2、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位置及其强度鉴定物质并测定物 质含量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
根据光源不同,荧光可分为X射线荧光法(X-ray fluorometry)、原子荧光法(Atomic Fluorometry)及分 子荧光法(Molecular Fluorometry).
bc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特点:磷光能量比荧 光小,波长比荧光长; 发射时间长,约为10-
4~10秒(分子激发三
S0
a
d
f
ννννν02134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d.荧光;e.体系间跨 越;f.磷光
重态的寿命较长) 。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二、基本原理
RoHS AnalyzerX射线荧光光谱仪
原子荧光光度计
LS45荧光分光光度计
一、概述
• 3、荧光分析法与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的比较:
荧光
红外和紫外可见
相同点
分子光谱
分子光谱
不同点
本质 灵敏度 选择性
发射光谱
10-8~10-10g/mL
高
吸收光谱
10-5~10-7g/mL
一般
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一
概述
二
基本原理
三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四
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
五
小结
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一
概述
二
基本原理
三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四
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
五
小结
一、概述 • 1、荧光(Fluorescence)
荧光棒
荧光手镯
物质吸收光子能量而被激发,然后从激发单线态的最 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时所发射出的光称为荧光。
λ激发≤ λ荧光< λ磷光
照射后发射 的时间
10-9~10-7秒
10-4~10秒
二、基本原理
(4)无辐射跃迁与光致发光
a.无辐射跃迁:指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或原子通过碰撞, 以热能或动能的形式消耗其能量,降低到较低能级,这 种能级的变化叫无辐射跃迁。 ▲最常见的无辐射跃迁有:振动迟豫、内部能量转换、 外部能量转换和体系间跨越。
从电子激发态的某一振
动能级到达同一电子激
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
S1*
过程为振动驰豫(如右
ννννν02134
bc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图b所示)。
S0
特点:发生在同一
a
d
f
ννννν02134
个激发态的电子能级 上;时间约10-12秒。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d.荧光;e.体系间跨 越;f.磷光
所示)。
S1*
例如:S1*
T1
特点:振动能级重迭 时,产生体系间跨越的 S0 可能大;跨越后,荧光 量子减弱,甚至会荧光 熄灭.
ννννν02134
bc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a
d
f
ννννν02134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 d.荧光;e.体系间跨越;f.磷光
π*
π*
π*
π
π
π
a 基态单重态 b 激发态单重态 c 激发态三重态
二、基本原理
跃迁类型 单重态 单重态
△E
大
自旋方向
不变
单重态 三重态
小 改变
跃迁几率
≈1
10-6(光学禁阻,
几率小)
跃迁类型的比较
(2)荧光的产生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返回到基态共有以下几种途径:
a.振动驰豫
(vibrational relexation): S2*
电子由第一激发态单 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 S2* 迁到基态的任一振动能 级而发射的光量子为荧 光(如右图d所示)。 S1*
特点:荧光的能量
ννννν02134
bc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小于所吸收的紫外光 的能量,故发射荧光 的波长比吸收的紫外 光波长更长;时间约
S0
a
d
f
ννννν02134
外部能量转换 (external conversion):
如果分子在溶液中激 发,在激发总分子之间、 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或 通过与其他分子的碰撞 而失去能量,常以热能 的方式放出,这个过程 称为外部能量转换。
特点:发生分子与 分子的碰撞时;时间
约10-9~10-7秒。
S2*
ννννν02134
bc
S1 *
一
概述
二
基本原理
三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四
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
五
小结
二、基本原理
• 1、分子荧光光谱源自文库产生 (1)分子能级与电子能级的多重性(M=2S+1)
单重态(singlet state):总自旋S=0,两个电子自旋 相反,M=2S+1=1,用符号S表示。
三重态(triplet state):总自旋S=1,两个电子自旋 方向平行,M=2S+1=3,用符号T表示。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二、基本原理
影响体系间跨越几率增大的因素: ▲含重原子如碘、溴等的分子,体系间跨越最为常见。 原因:高原子序数的原子中,电子的自旋与轨道 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有利于电子自旋反转的 发生。 在溶液中存在氧分子等顺磁性物质也能增加体系间跨 越的发生几率。
二、基本原理
d.荧光(Fluorescence):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d.荧光;e.体系间跨 越;f.磷光
为10-14~10-8 。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二、基本原理
e.磷光(Phosphorescence):
由第一电子激发态三 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
S2*
迁到基态单线态任一振
动能级发射的光量子为 S1* 磷光.
ννννν02134
bc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a
d
f
ννννν02134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 d.荧光;e.体系间跨越;f.磷光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二、基本原理
c.体系间跨越
(intersystem crossing)
受激分子的电子在激 S2* 发态发生反旋而改变多
重性的过程(如右图e
二、基本原理
b.内部能量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
电子常常由高能级以非 S2* 辐射跃迁方式转移至低能
级,这种过程称为内部能
量转换.
S1*
特点:两个电子的 能级非常靠近以致其振 S0 动能级有重叠时内部转 换易发生。 10-1~10-13 秒可完成。
ννννν02134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S0
a
d
f
ννννν02134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 d.荧光;e.体系间跨越;f.磷光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二、基本原理
(3)荧光与磷光的比较:
成因
E λ
荧光
磷光
激发单重态 基态 激发三重态 基态单
单重态
重态
E激发≥E荧光>E磷光
一、概述
• 2、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位置及其强度鉴定物质并测定物 质含量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
根据光源不同,荧光可分为X射线荧光法(X-ray fluorometry)、原子荧光法(Atomic Fluorometry)及分 子荧光法(Molecular Fluorometry).
bc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特点:磷光能量比荧 光小,波长比荧光长; 发射时间长,约为10-
4~10秒(分子激发三
S0
a
d
f
ννννν02134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d.荧光;e.体系间跨 越;f.磷光
重态的寿命较长) 。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二、基本原理
RoHS AnalyzerX射线荧光光谱仪
原子荧光光度计
LS45荧光分光光度计
一、概述
• 3、荧光分析法与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的比较:
荧光
红外和紫外可见
相同点
分子光谱
分子光谱
不同点
本质 灵敏度 选择性
发射光谱
10-8~10-10g/mL
高
吸收光谱
10-5~10-7g/mL
一般
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一
概述
二
基本原理
三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四
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
五
小结
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一
概述
二
基本原理
三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四
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
五
小结
一、概述 • 1、荧光(Fluorescence)
荧光棒
荧光手镯
物质吸收光子能量而被激发,然后从激发单线态的最 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时所发射出的光称为荧光。
λ激发≤ λ荧光< λ磷光
照射后发射 的时间
10-9~10-7秒
10-4~10秒
二、基本原理
(4)无辐射跃迁与光致发光
a.无辐射跃迁:指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或原子通过碰撞, 以热能或动能的形式消耗其能量,降低到较低能级,这 种能级的变化叫无辐射跃迁。 ▲最常见的无辐射跃迁有:振动迟豫、内部能量转换、 外部能量转换和体系间跨越。
从电子激发态的某一振
动能级到达同一电子激
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
S1*
过程为振动驰豫(如右
ννννν02134
bc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图b所示)。
S0
特点:发生在同一
a
d
f
ννννν02134
个激发态的电子能级 上;时间约10-12秒。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d.荧光;e.体系间跨 越;f.磷光
所示)。
S1*
例如:S1*
T1
特点:振动能级重迭 时,产生体系间跨越的 S0 可能大;跨越后,荧光 量子减弱,甚至会荧光 熄灭.
ννννν02134
bc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a
d
f
ννννν02134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 d.荧光;e.体系间跨越;f.磷光
π*
π*
π*
π
π
π
a 基态单重态 b 激发态单重态 c 激发态三重态
二、基本原理
跃迁类型 单重态 单重态
△E
大
自旋方向
不变
单重态 三重态
小 改变
跃迁几率
≈1
10-6(光学禁阻,
几率小)
跃迁类型的比较
(2)荧光的产生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返回到基态共有以下几种途径:
a.振动驰豫
(vibrational relexation): S2*
电子由第一激发态单 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 S2* 迁到基态的任一振动能 级而发射的光量子为荧 光(如右图d所示)。 S1*
特点:荧光的能量
ννννν02134
bc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小于所吸收的紫外光 的能量,故发射荧光 的波长比吸收的紫外 光波长更长;时间约
S0
a
d
f
ννννν02134
外部能量转换 (external conversion):
如果分子在溶液中激 发,在激发总分子之间、 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或 通过与其他分子的碰撞 而失去能量,常以热能 的方式放出,这个过程 称为外部能量转换。
特点:发生分子与 分子的碰撞时;时间
约10-9~10-7秒。
S2*
ννννν02134
bc
S1 *
一
概述
二
基本原理
三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四
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
五
小结
二、基本原理
• 1、分子荧光光谱源自文库产生 (1)分子能级与电子能级的多重性(M=2S+1)
单重态(singlet state):总自旋S=0,两个电子自旋 相反,M=2S+1=1,用符号S表示。
三重态(triplet state):总自旋S=1,两个电子自旋 方向平行,M=2S+1=3,用符号T表示。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二、基本原理
影响体系间跨越几率增大的因素: ▲含重原子如碘、溴等的分子,体系间跨越最为常见。 原因:高原子序数的原子中,电子的自旋与轨道 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有利于电子自旋反转的 发生。 在溶液中存在氧分子等顺磁性物质也能增加体系间跨 越的发生几率。
二、基本原理
d.荧光(Fluorescence):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d.荧光;e.体系间跨 越;f.磷光
为10-14~10-8 。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二、基本原理
e.磷光(Phosphorescence):
由第一电子激发态三 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
S2*
迁到基态单线态任一振
动能级发射的光量子为 S1* 磷光.
ννννν02134
bc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a
d
f
ννννν02134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 d.荧光;e.体系间跨越;f.磷光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二、基本原理
c.体系间跨越
(intersystem crossing)
受激分子的电子在激 S2* 发态发生反旋而改变多
重性的过程(如右图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