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话语对翻译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力话语对翻译的影响

作者:杨魏蔚

来源:《教育界》2010年第24期

【摘要】福柯权力话语理论阐述了权力、知识和话语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知识是权力的象征,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控制知识权力话语的文化力量能够实现其文化控制地位。从翻译文本的选择到策略的选取到译文的接受,无不受到权力话语的制约。翻译活动是一种受社会、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操控的行为。因此必须借助权力话语理论,才有助于翻译研究的深化与领域的拓宽,从而从多元的视角对翻译开展研究。

1. 权力话语理论

权力话语理论是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来的。福柯认为人文科学本身只是一种权力和知识相结合的产物,它只能是某一个时期的人文科学,是这一时期权力话语控制的产物。翻译活动也不例外,它是权力话语制约作用下的产物,翻译研究绝不可以只局限于作者、文本、译者之间,而应置于大的文化视野中去。翻译活动实际上自始至终都是一种被权力话语所操纵与控制的活动,是受社会、文化、历史、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所制约着的活动。

2. 权力话语对翻译文本的选择

翻译过程的第一步是文本的选择。选择哪些作家与流派的作品来翻译,明显受到当时社会各种权力话语因素,特别是历史、文化及政治意识形态的制约。如五四时期我国翻译界涌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为了引进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想以对抗当时中国的封建文化,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大规模地选择翻译了外国几乎所有进步作家的优秀作品。这说明翻译活动实际上自始至终都是一种权力话语操控与控制之下的活动。

3. 权力话语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翻译方法的确定主要受到作用于译者头脑中的一些隐形权力话语,如他的教育传统、文化习俗、知识结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甚至翻译目的等等的控制。这些内容会在他心中形成一些“准则”,这些准则实际就是社会、文化等对它形成的权力话语的具体体现。译者在翻译中,不是“刻意借着各种操纵手段,利用译作表达自己的一套意识形态”,就是“不想在译作里传递自己不能接受的意识形态”,于是便对原作进行“归化” 处理。

(1)“归化” 的翻译策略实际就是译者在原语文化权力话语与译语文化权力话语之间作出权衡和抉择而选择了译语文化权力话语而已。如在中国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史的社会中,儒学思想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严复是近代积极向古老中国译介西方科学文化思想的重要人物之一。然而,仔细读他的译品,不难发现他所接受的东方思想——哲学的、历史的、文学

的、美学的等等,无不影响着他的翻译。例如,他将“evolution” 和“cosmic- process” 译为“天演”,“self-constraint” 译为“克己”,“pure- reason” 译为“清净之理” 等,其中,“天”,“克己”、“清净” 等词语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携带着极其深远的文化意义。从严氏的翻译中,我们能清楚地发现中国儒家文化的痕迹。此类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见,翻译不只是一种纯粹的文本间话语符号的转换和替代,而是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在另一种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里的改造、变形与再创作。

(2)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

许多翻译家和文化研究者提倡在翻译中应尽量使用异化翻译策略来保留异国文化形象,尽量不使译文失去文化特性。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异化翻译策略的代表人物韦努蒂。他认为:“译者可以选择归化或异化的译法,前者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把外国的价值观归化到异语文化中,把原作者请到国内来;后者则离经背道,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表现出来,把读者送到国外去。”除此之外,韦努蒂指出:异化翻译策略在有利于民族文化重构的同时,也会破坏目的语的民族文化概念,挑战民族文化典律和民族价值观。

综上所述,权力话语因素不仅影响着翻译文本的选择、策略的选取也影响着译文读者对译作的接受,也就是说翻译活动实际上自始至终都是一种被权力话语所操纵与控制的活动。翻译研究的重点也应从字面翻译的语言层面延伸到语言外部的社会文化层面,因为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活动,从来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吕俊. 翻译研究:从文本理论到权力话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3): 108.

[2]吕俊.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罗新璋. 翻译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4]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5]孙致礼. 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中国翻译, 2003(1) .

[6]屠岸,许钧.“信达雅”与“真善美”. 译林, 1999 (4) .

[7]王宏志. 重释“信达雅”.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9.

[8]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