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目的对比间隙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手段为依据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持续蓝光照射疗法,给予观察组间隙性蓝光照射治疗方式,对两组治疗效果予以对比。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6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但前者安全性高,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间隙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胆红素异常代谢使得胆红素水平明显上升引起的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与黏膜黄疸等,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1]。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蓝光照射方式治疗该疾病,在缓解临床症状,控制新生儿黄疸发展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探讨不同的蓝光照射方式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我院抽取收治的部分新生儿黄疸患者予以间隙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手段为依据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2~28 d,平均年龄(15.2±1.6)d,17例早产儿,9例足月儿;观察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1~30 d,平均年龄(15.5±1.8)d,18例早产儿,8例足月儿。对两组性别、年龄和出生情况予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式

两组患者均行缺氧、寒冷、损伤、高碳酸血症等基础治疗,对于严重贫血者,可予以血液术中,同时给予适量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蓝光照射治疗方式:将患儿放置于大小合适的光疗箱中,用黑色眼罩遮盖患儿双眼,以免损伤患儿视网膜;另用尿布将患儿阴部、肛门等隐私部位彻底遮盖,予以双面蓝光照射;对照组采用持续性光照治疗,每照射12~18 h,停止12~18 h,给予观察组患者间隙性蓝光照射治疗方式,每照射3~6 h,停止2~4 h。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治疗后,

患儿皮肤和巩膜上的黄疸症状基本消失,经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无效:各项临床症状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或病情比治疗前更严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

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存在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6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0,P=0.017)。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最常见的新生儿时期疾病类型,多由胆红素生成过量、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不足、胆红素排泄和肝肠循环异常所致[4]。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6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总的来讲,给予新生儿黄疸患者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邸菁华,脐血胆红素水平对ABO溶血足月新生儿黄疸的预测效果[J].西部医学,2016,28(5):678-680.

[2] 徐晓妮,不同蓝光及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综述,2016,22(13):2660-2662.

本文編辑:刘欣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