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绿色标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田县绿色标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和意义
古田县是我国生产规模最大,菌类产量最高,开发品种最多的食用菌商品生产基地县。
随着全国最大的农业部定点专业市场——中国·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的建成,标志着古田县进入农产品流通大县行列。
“古田银耳”中国驰名商标的成功注册,从“中国食用菌之乡”到“中国食用菌之都”的跨越,标志着古田县与外界的商业竞争已逐步进入品牌化时代。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全县农村80%以上的农户从事食用菌产销活动,直接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食用菌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县域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虽然有较强的竞争比较优势,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生产农户分散,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化水平低,产品质量不能适应国际消费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的需求,特别是食用菌产品农残和重金属问题还比较突出;(2)中介组织发育不良,产业化发展滞后,营销、加工企业规模小,与菇农利益衔接不紧密,辐射带动能力差;(3)过度的季节性生产,均衡供应能力差,设施栽培数量少,反季节生产能力弱等等。
新时期农业农村建设,必须把现代农业建设放在首位,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
因此,国家、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农
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等政策措施,重点支持符合区域布局、带动力强、能与农民建立起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能够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农业部印发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通知中阐明: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产区,重点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尽快提高市场竞争力,抵御进口农产品冲击,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要带动力量。
本项目实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新建项目,生产的产品具有集营养、保健、食疗等功能,是符合21世纪市场消费者所喜爱的绿色健康食品,同时也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要求。
培育地方农业中介组织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当着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市场的重要角色。
项目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建设优势突出、科技含量高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基地,进而带动产业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产品销售由初级产品、单一渠道销售为主的传统方式,向应用先进工艺技术、开发绿色产品使用法人规模营销的现代模式转变,从而完善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带动项目区周边地区食用菌产业向精深高档产品转换。
项目通过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把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连接起来,引导和带动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变化安排生产,把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连结一起,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极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
产业升级换代。
建设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将示范引导菇农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推动古田食用菌产业设施规模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项目单位立足古田县资源优势,实施品牌带动的战略,实现产品附加值提高,项目的实施对于合作社自身发展,提高技术水平,推动地方特色农业生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项目建设不仅增强合作社自身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而且产生良好的辐射、示范、带动效应,将带领项目区一批同类企业技术革新,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充分增强地方优势产业竞争力。
县食用菌局看好项目单位科技水平和设施建设,要求在基地内设立“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科研机构。
项目建设是推动食用菌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银耳新品种Tr01不论是日晒还是烘烤,干耳都是纯白色,不需要硫磺薰蒸,技术水平为“国内先进”。
本项目将对该新品种进行中试并示范,建设配套的良种繁育基地、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
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体现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概况
银耳在西方国家几乎没有栽培,其研究也几乎为零。
日本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是银耳多糖及其药用价值,栽培很少;我国的台湾省在七十年代以前尚有段木栽培,近年来由于大陆银耳的影响,栽培规模很小,数量也不足百吨。
韩国自1995年以来多次从我国引种,但迄今
为止,还没有人工代料栽培的报道。
真姬菇人工栽培历史不长,目前我国仅有少数菌农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且大部分种植户采用简易大棚和银耳专用房进行生产,感染率高,产量和效益都比较低。
而且真姬菇生产对低温条件要求较严,国内基本只能利用9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的低温季节栽培,尚未见规模化、周年化生产的报道。
三、研究开发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开发内容
1、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
建设规模:基地占地总面积25.78亩。
其中银耳、珍稀菌类工厂化栽培区面积15.78亩,工厂化食用菌菌种场面积6.33亩,办公生活区面积3.67亩。
项目的建成生产能力为年产优质银耳菌种450万瓶,年产优质银耳308.75吨(干品),年产珍稀菌类(真姬菇、白雪菇等)1353.6吨(鲜品)。
2、优质银耳菌种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通过对银耳菌种生产技术和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确定银耳菌种生产的技术关键,创建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和银耳菌种质量检测检验技术体系。
建立银耳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示范实施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和银耳菌种质量检测检验技术,并逐渐推广到全县。
通过项目的研究、示范和推广,以标准规范银耳菌种的生产条件、操作和管理行为,实行可追溯性的种源控制、原材料控制、生产过程控制、菌种质量检测检验控制、菌种销售控制,形成银耳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化率,使古田银耳生产良种化率达到98%。
3、银耳工厂化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研究银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控制技术,建立安全无公害的生产技术体系,按照技术先进、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建设银耳安全生产的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推广逐步向全县及周边地区推广,全面提升古田银耳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解决“绿色壁垒”问题,促进古田银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真姬菇等珍稀菌类工厂化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开展真姬菇等珍稀菌类工厂化生产培养料配方研究。
培养料采用棉籽壳、玉米芯等原辅材料进行科学配比。
通过栽培产量对比,筛选出适合真姬菇等珍稀菌类工厂化生产的培养料配方,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物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开展真姬菇等珍稀菌类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制冷、光照、通风控制技术研究,使真姬菇等珍稀菌类生产不受季节变化限制,达到周年生产,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以促进我县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创新点
1、对银耳菌种生产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到关键控制点,为银耳菌种安全生产提供操作规范。
2、为银耳安全高效标准化栽培,提供一套最为先进的技术线路,促进银耳向安全高效、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3、在真姬菇等珍稀菌类栽培过程中,对温、湿度等调节控制全部采用自动控制,使之能周年生产。
四、主要技术指标
1、新建标准化制菌主要生产车间2305m
2、栽培主要生产车间7166m2、办公室、员工食堂418 m2、员工宿舍及培训室720 m2、道路及场地硬化18000m2。
2、项目建成生产能力为年产优质银耳菌种450万瓶,年产优质银耳308.75吨(干品),年产珍稀菌类(真姬菇、白雪菇等)1353.6吨(鲜品)。
3、银耳生产执行Q/GTNC001-2005《古田银耳(A级绿色食品)栽培技术规范》,产品质量达到Q/GTNC002-2005《古田银耳(A级绿色食品)》标准。
3、珍稀菌类周年化生产,每批次生产50万筒,每批次生产周期120天,每年生产3批次。
达到一级标准的鲜菇占60%,生物学效率达80 %以上,平均每袋可采收鲜菇0.2千克以上
4、总结出银耳菌种安全生产技术规范,银耳与珍稀菌类工厂化生产栽培技术。
五、产业化前景及经济社会效益
(一)产业化前景
古田县年银耳产量达2.65万吨(干品),年生产银耳约3.0亿筒,年产值可达5.1亿元。
银耳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种,年需要优质银耳栽培种900多万瓶,近年来由于菌种的退化或劣变或不规范生产的劣质菌种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3000万元左右,本项目实施后将示范生产良种450万瓶,占全县总菌种需要量50%,推广辐射后使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8%,可为古田县挽回3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损失。
此外良种推广促进古田银耳品质和产量的提高,预计使用优质菌种可每筒增产银耳10克,增收0.15~0.18元,全县年产3.0亿筒将增收4500~5400万元。
合计全县可新增效益7500~8400万元。
研究表明银耳营养价值相当丰富,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因此银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深受人们的青睐。
我国现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可以利用资源优势,特别是人力资源优势与国际上同类产品进行竞争,具有绝对优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善,珍稀食用菌的消费也将呈现上升趋势,真姬菇俗称“海鲜菇”,其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甚佳,尤其具有独特的蟹香味。
真姬菇已经成为餐桌上最畅销的食用菌品种之一,开发名优特珍稀菌类生产,比普通菌类生产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
(二)经济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达产年份企业销售收入3382.2万元、利润总额764.69万元、净利润564.52万元。
所得税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23.69%,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低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
2、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将壮大地方农业主导产业,有效促进当地大宗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进程。
项目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
当地50户发展生产增产增收250万元,间接带动周边1000户农民发展生产增产增收4万元/户,项目发展工厂化栽培基地25亩,通过基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备较强辐射带动农户能力;同时创造97个就业岗位,充分缓解当地农村社会就业压力。
项目社会效益明显。
六、研究开发方案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开发方案
选择古田县城东街道西丰里农场为项目建设地点,在项目建设储备用地25.78亩中,根据项目工艺设计和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按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区分进行布局安排,以达到工艺流程顺畅、原料与各种物料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
基地占地总面积25.78亩。
其中银耳、珍稀菌类工厂化栽培区面积15.78亩,工厂化食用菌菌种场面积6.33亩,办公生活区面积3.67亩。
产品方案:项目主要产品为优质银耳、珍稀菌类(真姬菇、白雪菇等)和银耳菌种。
①优质银耳终端产品包括一级、二级、三级银耳等系列产品,生产季节安排为调温常年工厂化生产。
②珍稀菌类终端产品包括一级、二级、三级真姬菇、白雪菇等系列产品,生产季节安排为调温常年工厂化生产。
③银耳菌种终端产品包括Tr01、Tr21、TR-B4、TR-B5等银耳新菌种,为银耳生产提供质量稳定,抗性强,产量高的良种,生产季节安排为调温常年工厂化生产。
(二)技术路线
1.菌种生产技术路线:
2.栽培生产技术路线(以银耳为例):
七、负责承担单位和主要参加单位及分工
负责单位:古田县晟农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项目全部建设与研究工作。
八、分年度计划进度指标
1.2010年1-6月:继续完成基地工厂化生产主要车间、厂房主体工程建设,完成路网、沟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安装、调试主要设备仪器。
2.2010年7-12月:重点开展优质银耳菌种工厂化、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并达到日产优质银耳菌种2万瓶生产能力。
3.2011年1—6月:重点开展绿色标准银耳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并达到年产优质银耳308.75吨(干品),产品质量达到Q/GTNC002-2005《古田银耳(A级绿色食品)》标准。
4.2011年6-12月:重点开展海鲜菇等珍稀菌类工厂化生产培养料配方研究与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制冷、光照、通风控制技术研究,达到年产珍稀菌类1353.6吨(鲜品)。
并抓好项目验收的组织工作,做好文档资料收集、保存和归档工作。
九、现有研究开发基础和已具备的条件
1、已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明确工作分工,为项目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目前已投入了1000多万建设资金,建成标准化制菌主要生产车间2305m2办公室、员工宿舍及培训室720 m2,购置设备仪器200多台套,主要包括常压蒸汽灭菌灶、全自动拌装料机、冷暖全自动温度调节器。
3、社员主要由古田县制菌大户、栽培能手、营销大户构成,合
作社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社”原则,不断吸收本县食用菌优秀人才加盟,构建能代表古田食用菌先进技术水平、生产效率领先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十、参加技术人员及职称
十一、需要资金总额及预算依据
1、土地平整费用36万元。
2、土建工程建设费1040.33万元。
其中,主体工程建设费856.61万元,辅助工程建设费183.72万元。
3、购置设备仪器费655.02万元。
主要包括常压蒸汽灭菌灶、全自动拌装料机、冷暖全自动温度调节器、大棚全自动冷暖设备、保鲜
库设备、净化钢结构培养栽培架等328台套。
4、设备仪器安装费19.65万元。
5、科技措施费用60万元。
主要包括技术引进、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等,其中技术引进需15万元,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等需45万元。
以上合计:1811万元。
十二、资金拼盘
项目总投资1811万元,项目承担单位自筹1361万元,银行贷款330万元,缺口资金120万元,恳请省科技厅资金补助120万元。
专业合作社
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