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社会认识中国费孝通社会调查自白给我们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社会,认识中国
——费孝通《社会调查自白》给我们的启示
风笑天
2012-11-30 14:45:06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科版)2010年第6期【摘要】费孝通先生在《社会调查自白》一书中用自己的经历和实践启发我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是社会调查的根本出发点;调查研究者对社会现象的提问,是引领社会调查过程的指南;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保证社会
调查中所得资料真实性的关键因素;对于调查资料的分析,关键要抓住“点与面”、“质与量”、“因与果”;而类型比较的方法则是从个案调查走向反映总体状况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费孝通社会调查实事求是资料分析类型比较
费孝通先生有关社会调查的思想和实践是他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在费孝通先生大量的著作中,《社会调查自白》一书恐怕是篇幅最小的一部了。但是,这本仅有六、七万字小册子却是费孝通先生诸多著作中唯一一部专门探讨社会调查方法的著作。在一定意义上,它可以说是费孝通先生近70年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中国社会的一种总结。
20多年过去了,在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再一次打开这本小册子,重新阅读和领会费孝通先生字里行间对我们后辈的谆谆教诲。由于该书是根据费孝通先生讲座的记录整理而成,读起来犹如费老就在身边给我们讲课,笔者仿佛又回到了20多年前在北大校园听费老讲课的情景中。费老在这本小册子中讲了些什么从中我们又可以学到些什么呢
费老从“我的一生是怎样从事社会调查的,以及这些调查是怎样影响我的思想的”[1]6讲起,在对社会调查过程和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后,集中介绍了他做得最多的民族调查、农村调查、家庭调查、小城镇调查以及知识分子调查。虽然费老谦虚地说在这本小册子中“没有多少技术性的指导,也说不上有什么高深的哲理,只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自白”[1]1。但他用长达一生从事社会调查的经历和丰富的实例向我们所展示的“为什么想到做这些调查,怎样调查,又有什么体会”[1]1等等,却处处给我们以“言外的启迪,激发自动的思考”[1]1。其中,笔者感受最深的则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事求是:社会调查的根本出发点
费孝通先生在书中始终贯穿的一个基本精神是:实事求是。他在其著作的第一部分中就首先明确指出:要认识中国社会,就必须“首先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探讨客观规律。科学之道在于实事求是,科学结论不能靠主观臆想”[1]4。在第二部分的结尾处,费孝通先生又专门总结道:“具体方法的掌握离不开方法论的指导,归纳起来说就是三句话:坚持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1]17。在小城镇调查一部分,他又指出:“小城镇调查始终坚持了两条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二是走群众路线。”[1]47费孝通先生反复强调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是笔者在阅读这本小册子时首先感受到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种社会调查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各种社会研究,都是“作为一种由社会中的具体个人从事和进行的活动,研究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是社会研究具有科学性的最重要的道德保证。”[2]费孝通先生从自己多年的社会调查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探索社会现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他认为:“实事
求是就是到现场去亲自观察,理论联系实际。”[1]47他强调不能生搬硬套他人的理论和方法,因为那些理论和方法“都是别人从彼时彼地的具体的社会调查中获得,并加以总结提高的。”而我们在实际社会调查中所“接触到的客观事物、现象都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各有其不同的内在联系,有着千变万化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类型。”因此,他明确告诫我们,实事求是的原理“是社会调查的思想原则和根本出发点。”[1]7正是在这种思想原则和根本出发点的指导下,无论是在早期的民族调查、农村调查、家庭调查中,还是在后期的小城镇调查和知识分子调查中,他都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虚心诚恳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他的调查对象学习,甘做他们的小学生。这也正是他的调查能获得真实客观的资料,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费孝通先生实事求是的态度还体现在他对自己的认识上。比如,所有读过费孝通先生著作的人,似乎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费老写的书比较容易读,或者说比较容易看。人们通常也将这一点作为费老著作的一个优点。可费老在书中则是非常实事求是地解剖自己,他认为,“其实那些最好看的地方正是功夫最不到家的地方,因为道理讲不清楚,就要耍耍花腔。花腔的确能吸引人,但那只是才华而不是学问。”“所以我希望青年人千万不要学我的笔法”[1]5。如此直白,如此坦诚地解剖自己的短处,体现的正是费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做实际上并不会降低费老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相反会让我们觉得他的话更加真实可信。
同样的,费孝通先生的博士论文《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中的农民生活》在出版时,根据出版社老板的建议改为《中国农民的生活》。对于这一点,他同样表现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费先生指出:“我只调查了一个农村就能说是中国农民生活么书名一改动,这个问题是应当提出来澄清的。”“如果只调查了一个中国农村把所调查的结果就说是中国农民生活的全貌,那是以偏概全,在方法上是
错误的。如果说明这只是一个中国农村里的农民生活的叙述,那是实事求是的。”
[1]29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费孝通先生不仅正视自己的调查研究结果与
最终所出版的著作名称之间所存在的差别,同时还对这种差别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实际上,费孝通先生调查江村的目的,的确是要了解中国社会,而不只是关注这个村庄本身。“我把江村调查看作是我进入这个‘了解中国社会’的领域的开始”,但“怎样答复这一个一个小村子的调查能加成一幅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1]29对于自己所做的只是一个村庄的调查,因而并不能反映整个中国社会的全貌这一点,费孝通先生一方面毫不回避,另一方面又非常客观、非常实事求是地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说明:“当时我所能做的只有单枪匹马地在小范围里进行观察。这是我这个研究者本身的条件。”[1]29-30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每一个从事社会研究的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的。
二、善于提问:社会调查的指南
费孝通先生在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这就是他特别善于提问。他的许多调查题目都是从这种提问中得来的。许多调查研究的思路也是从这种提问中获得的。这种善于提问既反映出费孝通先生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也反映出他那种为认识中国社会而不倦探索的精神。
比如,费孝通先生著名的《生育制度》一书,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这本书是他早期对家庭的各种调查研究,特别是在这些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生育制度的理论分析和探讨的结晶。然而,他对人类生育制度的研究,却是由“人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一问题引起的。用他的话说,“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