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及成因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 3(30.00%) 19(42.22%) 7(70.00%) 2(100.00%)
小计 10 45 10 2
年级方面,新生与老生之间则存在着较大差异。我们不难 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逐步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 活环境,有孤独感的大学生比重逐渐下降
是否有存在感\ 是否感到孤独
完全没有存在 感
很少有存在感 比较有存在感 非常有存在感
应提供相关课程,帮助改善大学生内部的认知方式。例如,学校可通过专业心理课程、 心理辅导活动等,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转变个性,积极乐观开朗的面对生 活。
(三)家庭:
家庭成员尤其父母应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及问题,提供及时有力的支 持与帮助。
(四)社会:
社会应给予大学生孤独感更多的关注,提供更多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
40
从不参加 0(0.00%) 1(50.00%) 1(50.00%) 0(0.00%) 0(0.00%)
2
大学社交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是否担任学生 干部不会对个人从集体中获得满足感造成 太大影响,但是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影响着 个人从集体中获取的满足感,从而影响到 大学生的孤独感程度,通过表格我们可以 看出,当一个大学生主动积极参加活动时, 大都能获得较大的心理满足感,从而降低 其孤独感的程度。
宿舍关系
参加寝室 聚会的频 率\对寝室 生活满意
度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很少满意
经常参加 12(28.57%) 28(66.67%) 1(2.38%)
偶尔参加 1(4.76%) 15(71.43%) 4(19.05%)
完全不参 加
0(0.00%)
2(50.00%) 1(25.00%)
完全不满 意
1(2.38%) 1(4.76%) 1(25.00%)
(2)社交工具:微信、QQ等网络工具有助于我们收集到更多的调查数据;
(3)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研究理论:国内外在孤独感、大学生孤独感上做 出的研究较多,可以为我们调查结果的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调查范围及调查形式
1、调查范围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各学院学生 2、调查形式 抽样调查,采用现场派发问卷以
否 6(28.57%) 18(52.94%) 7(58.33%)
小计 21 34 12
(一)性格内向,缺乏社交——孤独感强者
某大二文史类男生,非独生子女,省内学生,性格较为内 向,常缺少存在感,在进行孤独感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 其常感到羞怯、缺少朋友,并一直认为无人值得信赖,时 常感觉被人冷落,经过我们的测试,他的孤独感程度属于 较为严重。
相比小学、初中、高中时期, 在大学时期你是否更加感觉孤独?
现状及成因分析
自身因素
性别、年龄、性格、处事风格
1
家庭因素
独生子女、离家距离、与家人联系频率、
2
家庭能否提供实际帮助
社交状况
以往社交、平常社交、宿舍
3
关系、恋爱状况
现状及成因分析
自身因素
性别、年龄、性格、处事风格
家庭因素
独生子女、离家距离、与家人联系频率、
国内学者观点
朱智贤
孤独感是人在某种陌生、封闭或特殊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孤 单和不愉快的情感
李传银(1999) 邓丽芳(2006)
孤独是当个体感到人际关系实在不让人满意时, 由于对社交的期待与实际交往水平差距不小时从 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李艺敏(2004)
孤独感是个体觉知到的渴望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与这种需要的 真正满足程度之间存在不一致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其并不总 是消极的。
2
家庭能否提供实际帮助
社交状况
以往社交、平常社交、宿舍
3
关系、恋爱状况
不同性别、不同处事风格(如:遇到困 难时选择逃避或寻求帮助、喜欢与人公事或 乐于独处)对于大学生孤独感并无显著影响。
年级\是否感到 孤独
大一
是 7(70.00%)
大二
26(57.78%)
大三
3(30.00%)
大四
0(0.00%)
是
0(0.00%) 15(71.43%) 21(47.73%) 0(0.00%)
否
0(0.00%) 6(28.57%) 23(52.27%) 2(100.00%)
小计
0 21 44 2
性格也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有较大影响,显然的, 性格开朗,存在感强的大学生,孤独感较弱,然 而较为内向,存在感较弱的同学,往往会有较强 的孤独感。
THANK YOU .
(二)性格外向,热衷社交——孤独感弱者
某大二理工类女生,独生子女,省内学生,性格较为外 向,并真处于热恋当中,在进行孤独感测试过程中,我们 发现,其有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偶尔也会感到缺少伙伴, 但是并不感到寂寞,对周围人有足够的信任,经过我们测 试,她的孤独感非常弱。
建议与对策
(一)大学生:
生源地\ 感到孤独
是
否
省内 33(53.23%) 29(46.77%)
省外 3(60.00%) 2(40.00%)
小计
62 5
家庭能否给大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也将直接 影响到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我们通过表格分 析可以看出,当家庭能为大学生提供的实质帮 助越少,大学生会感到越发孤独。
家庭不能提供 实质帮助\ 感到孤独 完全符合 符合 基本符合 不太符合 完全不符合
主动参加并 积极参加活
动
完全符合 1(10.00%)
符合 1(10.00%)
基本符合 2(20.00%)
不太符合 6(60.00%)
完全不符合 0(0.00%)
经常参加 0(0.00%) 0(0.00%) 3(20.00%) 11(73.33%) 1(6.67%)
小计
10 15
偶尔参加 2(5.00%) 3(7.50%) 13(32.50%) 22(55.00%) 0(0.00%)
恋爱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同样的影响着 大学生的大学生的孤独感程度。通过数据分析 我们惊讶的发现,正在恋爱或未曾有过恋爱经 验的人孤独感程度要更低,而有过恋爱经验而 目前不处于恋爱状态的人,孤独感大大高于前 面二者。
恋爱经验\是否孤独 曾经恋爱过 未恋爱过 正在恋爱中
是 15(71.43%) 16(47.06%) 5(41.67%)
大学生自身应该努力保持家庭及团体的团结友爱,以获得更多的情感和人际的支持;同 时,应积极提升自身社交能力,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二)学校:
应尽量减少或消除与大学生有关的各种不良的环境因素。改善学校教育态变与方法,鼓 励大学生积极参加集体与社会活动。
应引导大学生增强调适不良情绪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尤其是对新生,应加强引导。
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及成因 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现状;成因
目录
CONTENTS
可行性分析及调查形式 1
孤独的定义
2
现状及成因分析 3
4
个案分析
5
建议与对策
6 我们的局限性与反思
可行性分析
1、已知现状
大学正处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的第六阶段(18-25岁),这一
时期人格特质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和融
小计
42 21 4
近年来,大学生宿舍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宿 舍关系紧张的宿舍,常常会加剧个人的孤独感程度,但同 样的,宿舍关系和谐的宿舍,则会更有向心力。为此我们 特意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 宿舍聚会的频率有助于增加个人对宿舍生活的满意程度, 从而减少个人的孤独感。
恋爱状况
我们的局限性及反思
(一)选题 1、在选题时未很好意识到影响孤独感因素很多,范围过大。 (二)问卷设计 1、问卷设计问题偏多。 2、问卷的问题之间关联度不够不利于做交叉分析。 3、问卷问题的代表性、针对性有待提高,有些提问并不能很好反应并代表其中的影响 因素,只是影响因素的表现之一。 (三)问卷调查 1、调查者数量过少,不能很好的反应总体。 2、调查的个案过少,不能很好的找到典型个案进行分析。 (四)报告撰写 1、只了解了部分学者较陈旧的理论,未了解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其进行撰写。 3、根据问卷撰写报告过程中,对数据之间联系的分析不够,可能对问卷反应出的一些 影响因素有所遗漏,同时,条理和逻辑分析还有待提高。
Perlman和 PePlau(1981)
把孤独界定为一种主观上的社交孤立状态,伴有
个人知觉到自己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
主
Jeny de Jong-Giereld 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
观
体
孤独是“一种当自我意识觉察到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破
验
裂的信号时,所造成的总体上的常常是突发的情绪体验”
Shaver (1987 )
及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外国学者观点
孤独是由于个体感到与同辈人相疏远或被其拒绝,而且
外
因在关系和相互活动中所出现的情感上饥渴,而产生的 一种长期的、使人苦恼的的心理状态
在
Weiss (1973)
环 境
孤独感指的是个体由于社交关系网络不足导致的 消极情绪体验,这种社交关系网络不足包括数量
不足和质量低下
是
3(75.00%) 5(62.50%) 13(76.47%) 26(92.86%) 9(90.00%)
否
1(25.00%) 3(37.50%) 4(Hale Waihona Puke Baidu3.53%) 2(7.14%) 1(10.00%)
小计
4 8 17 28 10
现状及成因分析
自身因素
性别、年龄、性格、处事风格 1
家庭因素
独生子女、离家距离、与家人联系频率、 家庭能否提供实际帮助 2
吴立奇(2008)
孤独感是当个体实际的社会关系网络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 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总结
孤独感所共有的三个方面重要特征: (一)孤独感源于人际关系不令人满意或
人际关系缺陷; (二)孤独感是一种主观情绪性体验,并
非客观的社交孤立状态;一个人可在漫长 的独处中毫无孤独感,也可在众人环绕中 仍深感孤独; (三)孤独感体验是使人痛苦的。
现状及成因分析
自身因素
性别、年龄、性格、处事风格
1
家庭因素
独生子女、离家距离、与家人联系频率、 家庭能否提供实际帮助
社交状况
以往社交、平常社交、宿舍
3
关系、恋爱状况
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家人联系的频率
对大学生的孤独感影响并不大。
生源地的不同会对大学生产生 较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家在省 外的学生会由于离家距离较远的缘 故而更容易感到孤独。
以往社交
你和以前同学的联系情况
以往社交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近五成 的同学仍常常沉浸在过去的社交当中, 他们怀念过去的朋友,并常常与过去 朋友保持联系,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他们在大学环境中的交友热情,加剧 了他们在大学中的孤独感。
大学社交
对于团体 (如团体组 织、学生会 等)组织活 动的参加主 动性\我不能 从我所参加 的集体中获 得满足感
社交状况
以往社交、平常社交、宿舍 关系、恋爱状况
你是否经常会出现与一群朋友玩得正开心时突然感到莫名的孤单的情况吗?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在社交过程 中会感到莫名的孤独,通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接下来我们将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交状况对其孤独感的影响。
以往社交
比起现在大学时期的新朋友,你更怀念老朋友?
入社会,建立和维持与他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以从中获得激励、自行和归
属感。然而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孤独感表现得尤
为强烈。国内许多调查与研究更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孤独感程度偏高,孤
独感覆盖面广,可以说,孤独感已构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2、现有条件
(1)学生身份:小组成员同为大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大学生群体,从 而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使调查结果具有真实性、可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