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德智体美劳的“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偷走了德智体美劳的“体”
大河网讯据2005年陕西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身体发育水平继续提高,但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1%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够1小时;肥胖及视力低下率持续上升;学生体能素质方面,速度、力量、耐力在很多年龄组仍然存在下滑势头等(《华商报》7月7日《德智体美劳别把“体”丢了》)。
传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现在,健康成长依然是全面的成长,品德、学业、体质等,就像是紧密团结的小伙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相伴左右,少了哪个都不行。
其中,学生健康的体质,却是他们学习、生活、成长的基础。
如果没有健康的体质,学习就没有身体基础,学习质量也不能科学地得到提高,不管是学生以后继续求学(归根到底还是要走入社会生活),还是在某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走上社会,没有健康的体质基础,生存、生活都会成问题。
由此来说,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质,不仅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科学内涵的要求,更是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但调研结果却明显地告诉我们,学生的体质水平是在急剧下滑的。
这种趋势,这种现象,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而言,是不利的,更是有害的。
那么,是谁偷走了学生德智体美劳中的“体”?
据调研显示,对于不愿意参加力量及长跑训练的原因,70%的学生回答怕累,嫌枯燥。
对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多种原因进行选择时,学生中64%选择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52%选择怕累,40%选择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28%选择没有时间、家长不支持,26%选择没有场地和器材,17%选择怕受伤。
这种结果说明,是三种力量偷走学生德智体美劳中的“体”。
一是学校不科学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些学校还习惯于从分数上论英雄,把学生成长的评价标准定位于分数。
这种影响一方面导致了学校的教育活动全部以知识的强化和灌输为主,而忽视学生其它方面成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这种影响下,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无法满足,甚至不敢满足。
结果是学生的分数保证了,表面上看,知识的传传授目的
也达到了,但实际上知识只是培养出了学习的机器、掌握知识的储存体和温室中的黄豆芽,而没有培养出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具有创造能力、适应能力、独立生存能力的健康人才!
二是家长的剥夺。
部分家长不能科学看待孩子的成绩与成长、成长与成材的关系,对孩子成材寄托在对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只要是学习就大力支持,只要听说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帮助,就一个劲地鼓励,而对孩子身体锻炼、体质培养不关心,使孩子成天忙于应付学习,忙于应付培训和各种知识竞赛,那有时间去锻炼是身体和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再加上部分家长娇纵心理做怪,对孩子生怕有个闪失,动辄以不安全、孩子受不了、累坏了怎么办为由,对孩子参加体能锻炼百加阻拦,平时又惟恐营养不够,今天牛奶,明天鱼肉,对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再硬不起心来控制,孩子不越来越胖、身体不越来越差才怪呢?
第三是社会因素的影响。
现在除了一些大城市之外,除了学校里面可怜巴巴的小操场之外,除了为成年人提供的健身房和体育设施之外,放眼望去,青少年活动、健身、锻炼、娱乐的场所几乎没有,就连一些基本的活动场所都没有,谈什么打球、跑步、踢足球等体育活动呢?在学校没有齐全的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在学校不敢尽情地玩耍和锻炼,到家里没有场所、器材、氛围,在社会上又没有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拥有的只有学习知识、学习特长等的无休无止的学习了,怎么会有“体”呢!
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明天,为了给国家、社会的明天培养和储备人才,我们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成长观。
我们绝不能让学生们丢了“体”。
被偷走的“体”必须要还给学生!首先,学校要严格按照党的培养全面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端正办学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课时、师资、场地、设施等方面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加强体能锻炼,培养健康的体质,为提高学习质量、为学生成材奠定基础。
其次,家长要转变成材观念,正确认识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处理好成材与成人、学习知识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走出娇宠误区,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并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参加省会实践,提高孩子的活动量,让孩子加强
锻炼,饿批样孩子健康的体质。
三是全社会要积极努力,从为下一代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出发,在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多考虑考虑青少年的需求,满足青少年体质锻炼的需求,为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创造积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