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体系建构需要转型升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体系建构需要转型升级

作者:王书月刘海

来源:《教育艺术》2013年第06期

时下校园文化体系的建构是热点,也是亮点,但如果不注重深层次追求,那么热点很快就会逐渐降温,亮点也会黯然失色。笔者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究校园文化的转型升级的要求。

一、从环境文化打造转向精神力量源头的开发

校园文化必然需要环境的精心设计乃至全力打造。整齐、优美、人文,诸多环境育人的要素不可或缺,但是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真正的校园文化价值体现在人的精神面貌上。因此,着力于精神力量的源头开发比环境的文化氛围打造更为重要。诸如师生求知欲与学习兴趣的激发,进取创新精神的培养,感恩意识的激发,吃苦耐劳的美德养成等,无不彰显了校园文化的精神魅力。高度重视图书馆的利用和网络资源的开发为校园文化的精神释放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舞台。师生乃至学生家长的网络个人空间交流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真实地反应了现代人的内心诉求,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不能忽视其育人价值及社会作用。无论图书馆的充分利用,还是网络媒体的正确引导,都可以开发出校园文化的源头活水。罗塘高中是三所学校合并新组建的三星重点高中,我校以“三水文化”作为基点建构校园文化,学校所在地姜堰是长江、淮河以及人海口三水汇聚之地,江水灵秀,淮水灵动,海水容纳百川,融三水的文化气质于一体,从而建构新罗塘人包容百家的胸怀,创造发展的个性的文化,这成为学校文化的根基。难怪乎前苏联教育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的书,那就是学校。

二、从活动表象转向内涵挖掘

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轰轰烈烈地搞了很多特色活动,在提升学校知名度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宣传作用,但是以文化人的育人效果则往往令人怀疑。究其原因,活动看得见,重参与重展示本元可非议,但人为作秀,揠苗助长则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比如学生对母校的情感往往在离校之后,蓦然回首方能体会更深。笔者不反对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乃至一定价值,但不在活动的内涵挖掘上多花功夫则是舍本逐末。要重视活动开展,更要提升活动质量。比如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大搞教师签名,高调标榜,可实际并没有使教师在教书育人品位追求上上升到令人满意的高度。相反,“教育在线”新教育实验进行的师生共写随笔、缔造完美教室等项目却让人感到为之一震:师生交流之如此坦诚,学校与家庭如此宽容,真正让教育逐渐走向一种理想境界。看来活动的内涵一旦挖掘,其文化价值大矣!

三、从规章制度约束转向共同理想追求

我们不否认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约束的必要性,正如法律对守法公民的保护作用一样。理想的校园文化境界应当把师生的精神追求统一到共同的目标上来。师生在共同的追求中成长、发展,学习的过程就是理想的追求过程,人生的过程与文化追求的过程开始一致。畅销全球的企业组织文化类书籍《核心竞争力》中有这样一段话:任何组织的成功都取决于组织中的人,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企业目标不会实现。事实上,对于校园文化来说,更简单的方式就是重新聚集师生的能量,打造一个文化的“意愿组织”并且为之不懈努力。一个成功的班集体,就是表现在一种共同的文化意愿追求上,一个学校也是如此。仅仅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师生,那似乎回到了校园文化的原始阶段。但愿我们的校园文化追求都能够上升到共同的理想追求上,像新教育所倡导的那样: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校园文化毕竟是一种特殊文化,它“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以学校内部形成的内化了的观念为核心,以预定的目标为动力”。不再靠制度约束,而是靠校园文化精神引领师生不断前进,如校风、校训,我们的教育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佳境。

四、从整齐划一的育人要求转向丰富多彩的个性宽容

教育界一位有识之士曾经呼吁,普通高中教育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服务学生未来发展。社团是一个学校最能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许多有成就的人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都认为社团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其价值远远超过几套试卷或者几本教辅书。许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甚至把社团作为学校特色来抓。学生社团建设不仅是培育传承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校本课程体系,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把社团作为学生活动的主阵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途径。如此,打破“一切以成绩论英雄”的畸形育人理念,才能够营造充满个性与宽容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没有文化就没有教育,文化的缺位已经危及教育的品质。校园文化不应当是学校教育装潢门面的“口号”,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有了文化气质,学校有了文化精神,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素养的学生——这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当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校园文化的深层次追求,成为一个个有文化自觉的教育工作者,那么教育将会产生超越功利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中姜堰市蒋垛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刘艳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