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县——慨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潼南县概况
潼南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涪江中下游。

东邻合川,西连安岳,南接大足、铜粱.北靠蓬溪,西北与遂宁交界。

全县位于东经105031′44〞~106000′20〞,北纬29047′33〞~30026′28〞。

距祖国最东端约3204公里,最西端3051公里,最北端和最南端分为2998公里和2994公里。

幅员面积1593. 52平方公里。

总人口79. 5332万人,99%以上为汉族。

县人民政府驻桂林街道。

距首都北京约1455公里(直距).距成都280公里,距重庆市中区174公里。

潼南地质构造属川中平缓褶皱区。

地层以中生界休罗系紫砂泥岩为主。

地貌属川中丘陵区,地势东北及南部高,中部低。

涪江、琼江贯穿县境,自西北流向东南。

民间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潼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湿、春旱、夏热、秋短.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少冰雪、多云雾,日照少,降水多。

年均气温1 7.80C,年均降雨量980.5毫米.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匀,常出现春旱、伏旱。

潼南境域群丘起伏,坡地梯土重叠,沟谷水田交错,土壤肥沃。

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次有红苕、小麦、豌豆。

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蚕桑、黄眺。

植物资源有粮食类160种,经济林木771种,经济作物253种,草木药材1 1 0种;动物资源有家养猪、牛、羊、鸡、鸭、鹅、兔、蜂8大类37
个品种。

惟地下资源贫乏,仅县境西北隅发现天然气,储量约300亿立方米。

境内交通便捷。

成渝快速铁路、渝遂高速公路和国道319线、省道205线穿境而过,至重庆93公里左右,距成都193公里,县城至各镇政府所在地行车时间均在1小时内,100%的行政村实现通畅。

潼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是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原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杨闇公烈士的家乡,也是道教至尊陈抟老祖的故里。

潼南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有被首批列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双江镇,高18.43米的全国第一、世界第七的饰金摩岩大佛,长36米的全国最大的马龙山卧佛,高8.8米的全国最大的石刻顶天“佛”字,全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蹬琴声”,长达15公里的全国第二、西南地区最长的人工运河,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杨闇公旧居和陵园,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优秀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渝西生态门户”。

潼南历史悠久。

潼南县域在周秦之际属巴国和蜀国。

周代,今川渝地区分割为巴蜀两国,潼南涪江一带属蜀国,琼江一带属巴国。

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潼南分隶巴蜀二郡。

西汉高祖时,今潼南涪江一带属广汉郡广汉县。

武帝时,今潼南琼江一带属犍为郡。

三国蜀汉时,今潼南涪江一带属广汉郡德阳县,琼江一带仍属犍为郡。

西晋时,李特据蜀,设德阳郡,领德阳一县。

东晋孝武帝(373~396年)在位时,分德阳县设晋兴县,县治在今县境玉溪镇青石坝,为潼南境内置县之始。

东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新置遂宁郡(郡治在今县境梓潼街道办事处下县坝),领德阳县。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晋兴县更名始兴县,隶怀化郡。

北周改西魏东遂宁郡为石山郡,始兴县隶石山郡,领今潼南涪江一带。

北周另置安居郡,今潼南琼江一带隶安居郡柔刚县。

隋初,废郡置州,柔刚县隶普州;另于今县境崇龛镇置隆龛镇。

文帝开始十三年(593年),该柔刚县名安居县。

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始兴县名青石县,今潼南县境分隶安居、青石两县。

炀帝大业三年(607年),遂州改称遂宁郡,青石县隶之。

大业十二年(616年),升崇龛镇为隆龛县(县治在今县境崇龛镇瓦子堡),辖今潼南琼江一带,隶资阳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该遂宁郡复置遂州,仍领青石县。

武德二年,复置普州,隆龛县隶普州。

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分青石县置遂宁县(县治在今县境梓潼街道办事
处下县坝)。

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龛县名崇龛县(避玄宗李隆基讳)。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合州铜梁县,移县治于东流溪坝(今汇集乡戴场坝)。

唐代,今潼南县境为青石、遂宁、崇龛、铜梁四县辖地,治所均在潼南境内。

北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降崇龛县为镇,并入安居县(县治在今遂宁安居坝),隶普州安岳郡。

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青石县并入遂宁县,次年,复置青石县。

宋代,今潼南境地为青石、遂宁、安居、铜梁等县辖地。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铜梁县治自戴场坝迁巴川镇(今铜梁县城),原铜梁所属戴场坝一带划归遂宁县。

至元十九年(1282年),并遂宁、青石二县入小溪县(县治在今遂宁市中区),隶遂宁州。

至此,县境不在设县治。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遂宁州为遂宁县,并小溪县入遂宁县,隶潼川州。

潼南全境为遂宁辖地。

洪武十年(1377年),并蓬溪县入遂宁县。

十三年(1380年),复分置蓬溪县。

遂、蓬分县,今潼南县境涪江北岸地域属蓬溪,涪江南岸地域留遂宁。

清顺治十年(1653年),并遂宁县入篷溪县,十七年(1660年),复分置遂宁县。

遂、蓬再次,划界仍旧。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潼川州为府,领三台、射洪、盐亭、中江、蓬溪、遂宁、安岳、乐至等八县,直至清末。

民国元年(1912年),新建东安县,由省直辖。

建县创
议于宣统元年(1909年),至民国元年2月,经四川军政府批准,乃正式建县。

次年废省改道,东安县隶川北道潼川府。

民国3年,北京内务部下令称“东安县与直隶、湖南、广东等省内县名重复,定名未久,自应酌改”。

查县治设于梓潼镇,归潼川府辖地,居府南,即定名潼南县。

民国18年(1929年),废道府建制,潼南县由省直辖。

民国24年(1935年),实行行政督察区制,潼南县隶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遂宁)。

1950年,四川省划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区,潼南县隶川北行署遂宁专区。

1952年9月,四个行政区合并为四川省,潼南县隶四川省遂宁专区。

1958年遂宁专区并入绵阳专区。

1976年1月,潼南县由绵阳地区改隶江津地区。

1981年,江津地区改名永川地区。

1983年4月,永川地区并入重庆市,潼南县亦隶属重庆市。

1994年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潼南县进行撤区并乡建镇建制调整,辖梓潼、双江、塘坝、柏梓、崇龛、小渡、卧佛、太安、上和、古溪、桂林、宝龙、龙形、新胜、玉溪、花岩、飞跃、米心、群力、五桂、新华、永胜22个镇;田家、永安、文明、安兴、龙项、檬子、别口、红花、寿桥9个乡。

1997年3月,经中央批准重庆直辖后,隶属重庆市管辖。

1999年7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梓潼镇正兴街34号迁至现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

2006年6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潼南县进行行政区划建制调整,辖梓潼、桂林2个街道;双江、柏梓、塘坝、崇龛、小渡、卧佛、太安、上和、古溪、玉溪、米心、宝龙、龙形、新胜、群力、花岩、五桂17个镇;田家、别口、寿桥3个乡。

辖281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2个街道居委会。

2011年4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县行政区划调整,辖20个镇、2个街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