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

在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思考着,并且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思考。现在把自己的体会和反思进行整理和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首先应该关注什么?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一是“ 学生” ,心里有学生;二是“ 发展” ,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 过程” ,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引导学习的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教材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条线索,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调整,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组教材,甚至自己重新进行设计,这就是参与课程设计,这是很重要的。大家经常说,“ 课本、课本,教学之本” ,实际上学生才真正是“ 教学之本” 。

学教学不再是过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模仿;老师出考卷考学生,学生被动地进行简单的评价。我们希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能通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互动过程中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倡导“ 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有效学习,课后互助学习” 。

二、教学中的新尝试---- 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有效学习,课后互助学习

1 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首先让学生明白作为21 世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一个的能力---- 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要从初中开始就必须要学会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盲从的心理,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真正地解放学生的心灵。为此我的设想是分三步走:第一步、争取在初一这一年的强化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学会规范地书写作业,同时进行简单的课前自学训练,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些必备的学习能力。因为我们知道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我在每上完一堂新课之后就会布置一项自学作业,具体的要求是:( 1 )、通读课本内容,仔细思考例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2 )、用铅笔直接完成书本中的“ 想一想” ,“ 做一做” 及“ 随堂练习” 部分,在做习题中完成对新知识点的初步理解。(3 )、随时记录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或者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在课本边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或者是让学生对老师要讲授的知识先形成一些简单的认识,这对于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第二步、进入初二以后,学生的层次已经基本形成了,所以可以争取在初二这一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对自学内容以单元形式进行,给他们比较大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对自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第三步、在初三这个学年中,对自学的要求更加宽松,老师不再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硬性的规定,同时允许学生超前进行自学,争取让部分较优秀的学生尝试成为课堂的小老师。

2 不断尝试课堂的有效学习方式

现在提倡的另一种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我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有效学习呢?因为国外大部分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让某个学生写某个数学定义100 遍,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厌倦学数学。这种学习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学习,我认为真正的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当然并不是说数学学习不需要练习,有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对于课堂教学我的体会是,课堂教学应当灵活多变,千万不能认为有什么教学模式很好,我就照搬照抄,其实这是很失败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每天都在变化着的,同时社会环境也是在不断发生巨大的变迁,且不要说“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就单是一年前与一年后,我们就感觉到教学的变化之快,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 像汹涌的潮水一样向我们涌来。所以对于课堂的教学,我认为应当怀有“ 做勇敢的实践者” 的精神,不断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总结,怀有这样的理想认真地教学也许才会在我们创造的课堂中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以下是我就北师大版数学实验课程(七年级上)在教学过程的对有效学习的一些实践:

实践之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 做” 的过程。

过去人教版的教材中这一点强调的很少,新课程中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在“ 想一想” ,“ 议一议” ,“ 做一做” 中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数学游戏如:玩24 点,猜转盘的概率,动手切白萝卜找几何体的截面…… 力求引导学生能在这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中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课本中每一章的新知识的引入也是以大量生动活泼的,或是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事件作为引题引入的,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 有理数” 的这一节课时,我们就是通过生活中“ 知识竞赛的得分和扣分” 引入正数和负数,使学生觉得很自然亲切,很快就接受了新的知识---- 负数。当学生在他们心理愉悦的情况下掌握了新的知识,那么就会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真正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实践之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会正确思考问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告别了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已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引导他们学会主动进行学习,学会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而形成对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策略。

在七年级上册中有大量的让学生进行思考的现象,如日历、火柴棒、方正图、数列…… ,让学生从中观察计算的结果,比较每个结果间的异同点,归纳出某种规律,提出自己的猜想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要避免一部分学生积极的发言,课堂上一片热闹的景象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在当观众,只是在听别人讲,而从未自己进行思考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