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美感教育和艺术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的美感教育和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的美感教育和艺术教育

一、美、美感和美感教育

(一)美

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有皆有之。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喜欢色彩鲜艳、造型新奇的玩具,喜欢漂亮的服饰,爱听美妙、动听的声音等等爱美的表现。一个人爱美是很自然的事,是合乎人的本性和能力。高尔基说过:“一个人,甚至当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市侩的时候,仍然是爱美的,对美的渴望是一种健康的‘倾向’,构成这种渴望的基础的是属于生物学的一种对完美形式的追求。”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人们在识别美与丑、是与非、高尚与卑下的过程中,发展美好事物,克服不良倾向,推动社会进步。

美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反映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方面,并且与宜人的感性形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和谐、统一的客观形象,真正的美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呢?“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依据客观规律办事,就是真,它属于科学研究的对象。“善”是对人类

有用有益的、符合一定时代的集体或个人需要和目的的一种功利价值。真、善、美的相互关系是:真是美的基础,没有真便没有美;善是美的前提,不善则不美;真、善是美的条件,美蕴含着真和善。

关于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一些科学家有着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我们认识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是有重要启示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只有一种,即显示真实的美。”德国古典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说:“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从另一方面看,说得严格一点,真与美却是有分别的。”这就是说,美与真的关系,美以真为基础,美蕴含着真,凡是美的必须是真的,但真的不定全是美的,真不等于美。就艺术伤口的真与美来看,优秀的艺术伤口必须具有真实性,这个真实性是指这些艺术作品植根于生活,反映生活,反映生活。但真实并不等于艺术美,艺术美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创造性。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法创造性地反映生活。这就是说,艺术的美并不等于生活的真,从生活的真到艺术的美,要经过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能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中世纪罗马哲学家普洛丁说:“善在美的后面,是美的本原。”鲁迅先生说:“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于他们有用——于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的斗争上有着

意义的东西。”这就是说,人类认为美的东西,必须是对人类有益、有用的东西,就是善的。善与功利的联系是直接的,它本身就意味着功利。而美与功利的联系多半是间接的,功利只是隐藏、潜伏于美之中。正如普列汉诺夫说的:“人类以功利观点对待事物是先于审美观点对等事物的。”正国为美与功得的联系不是直接的,美的作用往往被人忽略。其实,艺术伤口使人得到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使人精神上得到鼓舞、愉悦和休息,它对人的功利是一种精神方面的功利。美的功利性不像善况那样直接显而易见,而是间接的、内含的。作为道德意义上的善,是一种社会公认的外世为人的准则。把这种善寓于艺术美之中,使之成为一种人的心灵美,就要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构成一定的生活形象,动之以情地表现出来,在人的心灵深处发挥教育作用,因此,扬善惩恶就可以成为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了。真、善、美各有自己的涵义和价值,同时又有其内在的联系,但是它们不能相互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法国启蒙时代的伟大思想家狄德罗曾指出:“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就显得美。”“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人密友。”俄国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科学和艺术也是为最高的善同时就是最高的真和美。”在这里,他不公阐述了真、善、美的相互关系,也表明了它们在科学和艺术领域的价值和作用。关

于文艺领域内真、善、美的价值和作用,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说:“有一类文章都是可以给人教益的,而且以给人教益为目标的,其实就是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的心灵里去,只有这类文章可以达到清晰完美,也才值得写,值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集中表现。艺术作品不公应当是真实性,而且应当以扬善惩恶为其天职,艺术更应当是美的,美是艺术的本质属性,是艺术的生命。艺术更应当是美的,美是艺术的本质属性,是艺术的生命。

(二)美感

美感是指人们对美的一种认识感受和反映,它涉及意识

活动的许多方面,如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思维、情感等多种心理活动。构成美感需要三方面要素:①审美对象,②审美主体,③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在长期多次审美活动中,才能逐步形成审美意识,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包括审美感受、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多方面。一个人的审美意识与个人的社会经历、风俗习惯、文化水平、艺术修养、情趣爱好等有关。

美感的主要特点:

1.美感的直觉性

美感的产生是从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直

接感知而开始的,当美的事物通过感官传到人的大脑以后,立即会与大脑中储存的审美经验联系起来,产生审美判断,形成事情受和感动的情感受反应,从而沉浸在直觉性美感享受之中。这种靠直觉产生的美感,常常是发自内心情感的、情不自禁的、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美的享受。当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情感上合拍,引起情感共鸣时,就会产生美感。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如果你对于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那么,当音调抓住了你的时候,是什么东西抓住了你呢?你在音调里听到了什么呢?难道听到的不是你自已心的声音吗?因此感情只是向感情说话,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也就是兴能为自已所了解——因为感情只能为感受情所了解,也就是只能为自已所了解——因为感情的对象本身只是感情。”只有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有感情呼应的可能性,审美主体在一刹那间被审美对象“抓住”,便会引起情感共鸣,直觉地产生美感。有人认为尽管老师要求幼儿“高兴地唱”,“乐着唱”,但幼儿唱不好,就认为教幼儿有表情地唱歌是困难的。当然,幼儿有表情地唱歌有运用歌唱技能、技巧表达感情的问题,但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引导幼儿对所唱歌曲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只有把幼儿内心的高兴、愉快用歌声表达出来,才是真正地、高兴地、有表情地唱。直觉性的美感既有感性因素,又有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