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发言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一般人抛弃它,君子却保存它。舜明白一般事物的道理,了解人类的常情,于是从仁义之路而行,而不是为行仁义而行仁义。
几希
在前面有讲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和“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表明了孟子认为“四端”作为人的一种生来就具有的属性是人与非人的区别所在,也即孟子所说的“几希”。
庶民去之?
从“庶民去之”生出疑问:是抛弃四心的人便成为了庶民,还是庶民主动抛弃了四心呢?这便联系到了儒家的贯通之处。孟子对孔子的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人生来就拥有四心,即“性本善”,后天的经历会慢慢磨灭四端,孔子在其之前提出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我认为教育与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留孟子所说的“四心”,也就是说,孟子补充并完善了孔子提出的“好仁好学”的内容,从辨证的角度分析,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所谓的庶民,就要看他后天的学习和所受到的教育,以及对自己品德的操守。故对本句的正确理解应该为“去之者为庶民”;下一句也是一样。
论辩艺术(由前两个问题看出):抛弃了“几希”的庶民便与禽兽无异——意在劝诫人们保留与生俱来的四心,就可以从庶民转变为君子。
仁义
最后两句如何理解?由仁义行:意思是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走——仁义是修养,是道德,而不是目的。行仁义的根本是因为仁义的存在。下一句话:非行仁义也,意思是:不是为了行仁义而行仁义,一个人对仁义理解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仁义在他心中是过程还是结果。只有怀着一颗跟尧舜一般有仁义的心才能真正被称之为君子。
用简短而富有深刻道理的话来论述仁义的实质以及仁义的作用,字里行间显露出孟子的智慧。
自己残害自己的人没法与他谈出什么善言,自己放弃自己的人无法和他有所作为。说话违背礼义,便是自己残害自己;自身不能居心于仁、由义而行,便是自我放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住,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可悲啊!自暴者自弃者
我们常常以自暴自弃形容那些没有上进心、没有作为的人,在第二句中孟子也对“自暴自弃”进行了定义和解释:违背礼、仁、义的人。从孟子的话中我们似乎可以读出“自暴自弃”的人几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已经不可救药,并劝诫我们不要与自暴自弃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于是生出疑问:这难道不与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矛盾么?其实孟子在这里是以一种严父的口吻来劝诫并恐吓那些有失礼义的人,防止人们沦为“自暴自弃之流”,象征性的表达出了对人民在仁义方面的要求。
仁与义
前面的文章中也曾大量提出了孟子对“义”的理解:即孟子对孔子时期儒家思想中的“仁德”进行的补充,“义”字成为了战国时期儒学的主角。
论辩艺术:孟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仁”“义”形象化为“安宅”与“正路”,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孟子居仁行义的思想。
为何仁对应的是房屋而义对应的是道路呢?在我看来,仁是人内心中的道德规范,得到仁意味着无论做什么事都像居于屋中,到达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而义确实人行为的准则,得到义意味着走在正路上,从而使自己处世坦然,无论做什么都能光明正大,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称道。从“仁”到“义”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从修身到处世,这两个字简明而深刻地体现出了孔孟哲学。
做到仁义其实并不简单,但是似乎孟子的口吻中“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看似轻轻松松就可以走向正路,这其实是孟子慈母的一面。先由严父的口吻再转变到慈母的口吻,也能发现并体悟到孟子的“热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