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

林晓筱

作者简介:林晓筱(1990-),女,侗族,贵州榕江,讲师,硕士研究生,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土地生态与旅游规划㊂

(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11)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全国旅游消费逐年增加㊂传统村落作为黔东南州主要旅游资源之一,因其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独特性和神秘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呈现井喷式发展㊂笔者在对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发现一些地方特点及问题,民族和自然资源优异且独特,发展速度较快,待开发潜力巨大是当下的主要特点,问题主要在于旅游规划㊁管理不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欠缺,当地村民获利途径较少㊂根据这些问题文章针对性的提出了科学规划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丰富参与途径㊁增加当地村民参与感等对策,为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㊂

关键词: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黔东南州凭借优质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㊁山青水秀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成为国内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㊂传统村落作为黔东南州核心旅游资源,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更是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激发传统村落发展活力重要环节㊂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近年来呈现出井喷式快速发展,体现出很多不同于普通旅游类型的特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困境与问题,是制约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升级的瓶颈㊂

一㊁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特点(一)民族特色突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拥有苗㊁侗㊁汉㊁布依㊁水㊁瑶㊁壮㊁土家等33个民族㊂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当地户籍人口48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3%,其中人数最多苗族和侗族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42.5%㊁29.5%㊂黔东南州传统村落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有非常特殊和很多不为人知的神秘民族文化,这里的建筑根据民俗㊁地形㊁气候需要各具特色,多为就地取材的木质结构,有吊脚楼㊁风雨桥㊁侗族鼓楼㊁干栏式建筑等比较有代表性的类型,是当地生活㊁工作㊁文化的重要载体㊂黔东南州素有 百节之乡 的美誉,截至2018年底黔东南州共计大小传统节日

390多个,一年到头由每个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串联起来㊂每到节庆日,少数民族就会根据风俗盛装出席,举办各种活动,这些节日是当地传统村落村民生活日常的反映,也是旅游要素中黔东南州民俗文化的精华㊂

(二)自然资源优质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面积3.0337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境内温差大,因山地地形沟壑纵横,地质环境复杂,很多地方都保持着鲜为人知和未开发的状态,生态环境十分优质,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拥有数十个自然保护区和原始植被保护区,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㊂境内山峦起伏并有大量原始森林,传统村落大多依山或沿河谷而建,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㊂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

水资源丰富,有河流2900多条,均匀分布于各地,与峰峦迭出形成山青水秀的瑰丽画卷㊂

(三)发展速度较快

2016年黔东南州接待旅游总人数6704.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3.68亿元;2017年旅游总人数9351.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5%,旅游总收入777.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5%;2018年,黔东南州接待旅游总人数10807.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旅游总收入937.23亿元,增长20.5%㊂整体上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㊂

(四)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待开发潜力较大

截至2018年末,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累计共收录黔东南州309个村落,占全国传统村落的总数的7.44%,在全国地州市级排名第一,是目前中国传统村落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区㊂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以苗寨和侗寨村落为主,完整保存了苗侗民族的建筑风貌和人文特征㊂其中的一部分村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世界旅游组织等国家级㊁国际级的组织和评选中都获得了很高的殊荣和评价,拥有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基础和潜力㊂

二㊁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旅游规划㊁管理不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较散,缺乏整体的统一规划㊂比较有名的旅游目的地多集中于西江千户苗寨㊁肇兴侗寨㊁小黄侗寨㊁隆里所村㊁朗德上寨㊁岜沙苗寨等大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政府和开发商也主要把资金和开发方向放在这几个较大的村落上,缺乏对沿线其他小型村落的整合联动开发,因此不同传统村落在分享旅游带来的收益时贫富差距较大㊂在上述几个大型村落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比如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村落景区受井喷式旅游发展影响肆意膨胀,新建与翻新建筑缺乏当地民族特色,区域拓展速度极快,破坏原有的传统风貌,基础设施整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的㊂景区发展也趋于一致,商业同质化严重,旅游项目单一, 过夜经济 效益低㊂餐饮与民宿服务质量和

16

环境较差,口碑经营的理念较淡薄,劣质的用餐和住宿环境与传统村落优质的民俗和自然旅游资源不相匹配㊂景区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很多餐馆㊁民宿和临街商铺销售的从业人员多为当地或附近村民,因为受限于较低的个人素质,也没有接受过专业服务培训,服务意识较差,职业倦怠情况较严重㊂上述情况对游客的旅游体验都是比较消极的影响㊂

(二)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欠缺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伴随游客数量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经常是以牺牲当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来达到快速扩张和翻新的目的,新增楼房与原始风貌格格不入,扩建区域对传统村落的功能和文化带来比较大的破坏㊂很多有价值的,需要保护和传承的传统民居被现代砖混结构建筑替代,多数传统村落景区粗放的开发模式,也在逐渐改变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风格,传统村落原有的精华和特色逐渐被磨灭,取而代之的是粗制滥造的,未经提炼和升华的低端商业化统一模式㊂

(三)当地村民获利途径较少

当前阶段,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态势较好,但当地村民获利途径较为单一,利润与大环境相比较低㊂村民受限于自身文化水平和资金规模,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只能从出租开发场地,参与农家乐经营或小商品销售相关的低端服务工作中获利,而旅游发展中的多数利润则是流向投资开发者㊂而作为传统村落文化当中的重要载体的当地居民多数会选择将房产出租给外来开发者,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所倡导的保护与传承是相背离的,在很多景区大量出现了外地人做外地人生意的情况,游客评价也会因此降低㊂

三㊁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一)科学规划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宏观规划利用黔东南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由现有知名度较大的传统村落旅游景区作为圆点,整合联动辐射沿线其他小型村落,形成旅游组团,既实现了先富带后富,又能集合不同村落的文化特点和风土人情,丰富传统村落旅游文化内涵,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关于文化连贯性和完整性的体验也会更好㊂规范传统村落景区规划管理工作,严格保护传统村落,特别是保护传统建筑风貌,新增建筑也要按照相关规定建设符合当地特色的风格㊂加快传统村落旅游形式转型升级,丰富旅游项目,挖掘旅游深度,提高旅游中餐饮㊁住宿及基础设施的人性化和品质等级,游客愿意留在当地过夜,住宿㊁饮食㊁购物等消费行业必然被轮番带动,旅游业对当地的带动效应就能集中显现㊂加强当地从业人员培训,从服务㊁经营和管理的角度,强化综合素质,建立主人翁意识,吸引当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用更加先进科学的理念返乡创业,爱岗敬业㊂

(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需依靠相关规章制度和经济基础的有力保障;而旅游发展及游客招徕则要综合当地自然及民俗文化来营销;传统村落旅游业的保护性开发能提高当地村民经济收入,促进

社会经济发展及提升居民幸福感㊁归属感,而居民满意度㊁社会经济的提升能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稳定持久的人力与物质基础㊂友善的对待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尽可能多的保持民族文化和自然风情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在发展中提炼和升华文化精髓,磨合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旅游生活品质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实现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㊂黔东南州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举办 中国传统村落㊃黔东南峰会 ,借由此契机系统科学的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人文㊁经济㊁社会价值,使得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在保护传承中推进利用㊂

(三)丰富参与途径㊁增加当地村民参与感

村民是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村民通过相关的从业培训,逐渐转换经营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使得参与途径不仅局限于出租食宿场地,更重要的是掌握经营的能力,参与到开发经营过程中来㊂在管理经营技术上帮扶经营农家乐或者是有经营意向的村民,使得当前比较粗糙,服务和环境质量较差的农家乐完成转型升级,降低农业依赖度由单一观光型旅游方式向更加高端的参与式旅游发展,提高民宿旅游质量,增加 过夜经济 效益㊂当地旅游工作岗位也尽量先向当地村民开放,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立足当地传统文化,组织新兴手工艺设计师与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㊁手工艺人参与到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中,后续的生产坚持和打造原产地品牌,原汁原味呈现当地特色,才是真正有纪念价值和竞争优势的产品㊂完善管理培训机制,从当地经营管理者中逐渐培育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还利于民,采用更加熟悉当地情况的村民自治方法,符合传统村落旅游发展需要㊂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民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7QN07

参考文献:

[1] 杨增容.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产业的供给侧改

革[J].民族艺林,2018.11:78-84.

[2] 万泳延.云南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道路探析[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02:140-144.[3] 翁涨焕.舟山马岙传统村落保护同旅游开发协调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9.07:254-255.[4] 吴能渊.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探析[J].理论与实践,2017.12:37-39.

[5] 贺绿莹,胡孟杰.中国传统古村落群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学院学报,2018.10:72-76.

[6] 李果,方明,李晟.衡阳发展乡村旅游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传统村落常宁中田村为例[J].智库时代,2019.07: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