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法治疗缠腰火丹临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络拔罐法治疗缠腰火丹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on Blood-letting 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reating Herpes Zoster
邵素菊Shao Suju,许琬茹Xu Wanru,刘瑞芳Liu Ruifang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a450008
摘要:目的:探讨刺络拔罐法治疗缠腰火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1例缠腰火丹患者分为刺络拔罐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治疗组28例予叩刺区加拔火罐10 15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23例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一次0.8g,每日3次,并用酞丁安搽剂外涂于患处,每日3次。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有效率为82.6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刺络拔罐法治疗缠腰火丹疗效显著。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using the method of blood-letting 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reating herpes zoster.Methods:51cases of herpes zost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blood-letting puncture and cupping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medication control group.28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the therapy of cupping in the pucturing areas for15min,one time per day and7time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23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cyclovir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0.8g per time and3times per day,and Ftibamzone liniment was applied externally to the affected area three times a day.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96.43%while th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82.61%.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method of blood-letting puncture and cupping ha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rea-ting herpes zoster.
关键词:缠腰火丹;蛇串疮;带状疱疹;刺络拔罐
Key words:herpes zoster;strand sore;herpes zoster;blood-letting puncture and cupping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44.352.12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4-8999(2012)04-0513-02
缠腰火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名。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中医认为本病与情志、饮食、起居失常等因素关系密切,多因风火、湿毒而诱发。

笔者运用刺络拔罐法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1例患者均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病例。

治疗组28例,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16 70岁;病程1 7d;病变部位腰腹部11例,胸胁部14例,头颈部2例,四肢1例。

对照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7 66岁;病程1 7d;病变部位腰腹部9例,胸胁部11例,头颈部3例。

1.2诊断依据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蛇串疮”诊断标准:①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②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③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将疱疹区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先用皮肤针叩刺疱疹区,使疱内液体流出,局部皮肤出血为度,再于叩刺区加拔火罐10 15min,起罐后用消毒棉球将局部擦拭干净,并以单层无菌纱布覆盖,以防止衣服摩擦,并要注意避免局部感染。

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叩刺范围大小和吸拔火罐数量,根据病变范围而定。

1.3.2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一次0.8g,每日3次,并用酞丁安搽剂外涂于患处,每日3次。

1.4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痊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
315
·
有效率=痊愈+好转
n
ˑ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缠腰火丹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缠腰火丹患者疗效比较例(%)组别n痊愈好转未愈痊愈率有效率
对照组2311(47.83)8(34.78)4(17.39)11(47.83)19(82.61)
治疗组2821(75.00)6(21.43)1(3.57)21(75.00)27(96.43)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5%,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47.83%,有效率为82.6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

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典型病例
杨某,女,22岁,2009年11月5日就诊。

主诉:右胁肋部疼痛3d,伴局部疱疹1d。

患者3d前不明原因出现右胁肋部刺痛,经B超检查未查出阳性体征,服用止痛药无效。

继则局部出现片状红色丘疹,后转为水疱,疼痛加剧,夜间尤甚,遂来我科就诊。

查体:患者面容痛苦,右侧胁肋部出现大面积大小不等,疏密不一的水疱,但疱疹未超过躯体前后正中线,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

诊断:带状疱疹。

治疗:嘱患者左侧卧位,将疱疹区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先用皮肤针重叩疱疹区,使疱内液体流出,并沿右胁肋呈带状轻叩,使皮肤出血为度,再于叩刺区呈密排法加拔火罐,留罐10 min,起罐后用消毒棉球将局部擦拭干净。

次日复诊,患者述疼痛明显减轻,大多疱疹枯萎,未有新疱疹出现。

即按上法对残余疱疹进行叩刺拔罐治疗。

共治疗3次疱疹全部枯萎、结痂后痊愈。

4讨论
缠腰火丹又称为蛇串疮、蛇丹、蜘蛛疮等。

本病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导致肝经郁火或脾湿蕴热,若起居稍有不慎,火热、湿毒之邪即乘机入侵,以致湿热毒邪阻遏经络,浸淫肌肤而发为疱疹;若气血凝滞不通,则发为剧烈疼痛。

本病不分年老年幼,均可发病,但以成人为多见且症状较重;疱疹虽以躯干及面部最常见,但在身体任何部位都可出现;出现疱疹时剧烈疼痛是其伴发症,而且疱疹结痂痊愈后部分患者还会延续疼痛,年龄越大后遗痛越重,时间越长。

刺络拔罐法是刺络放血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治病方法,是在《灵枢·官针》论述的九针中刺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刺络拔罐法是以皮肤针叩击或三棱针点刺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同时为了促使血液从针孔顺利流出,并达到要求的出血量,再在针刺部位吸拔火罐,待火罐内吸出一定量的血液后将罐起之的治疗方法,属于外治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化瘀,祛腐生肌,清热止痛,调理脏腑等作用,适用于病在血络,瘀阻不通或外邪郁于肌表之实证、热证、瘀血之证等。

针对缠腰火丹之发病是湿热邪毒阻遏于肌肤、络脉所致,所以根据《黄帝内经》:“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循其皮部发病部位,刺之以放血,泻其蕴结皮部之湿热毒邪,以疏调经络气血,清泻热毒,消肿止痛,从而达治疗目的[2]。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其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疗程短,不留后遗症。

通过临床观察证实,若能及早发现,给予刺络拔罐治疗,可使郁热邪毒随血而出,阻止了病情的发展和蔓延。

但在采用本法治疗时,操作必须规范,注意施术部位一定要严格消毒,并应嘱咐患者局部要保持干燥,不要出汗、淋水,勤换内衣,防止局部感染;饮食应戒辛辣刺激食品,不要饮酒;调畅情志,注意休息。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94.
[2]赵春梅.刺络拔罐治疗缠腰火丹4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0):20-21.
收稿日期:2012-01-09
作者简介:邵素菊(1959-),女,河南郑州人,医学学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医疗、科研工作。

Email:shaosuju@ 163.com
编辑:魏丹丹
·
41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