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工卡县气象局年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竹工卡县气象局年鉴
2010年是墨竹工卡县气象局各项事业起步发展的一年,拉萨市气象局对墨竹工卡县气象局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的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结全我县实情,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提高业务质量与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地方气象事业建设,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全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气候概况】墨竹工卡县地处西藏中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属拉萨河谷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川相连,河谷环绕,草原广布。地势呈东高西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55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3万亩,草场面积490万亩,林地面积42万亩。辖区内有七个乡、1个镇。总人口4.4万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由于地理原因,境内自然灾害多而频繁。春秋之季多霜害,夏季常遭雷雨和冰雹袭击,干旱与洪涝极易成灾。
墨竹工卡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1978年墨竹工卡县气象局成立以后结束了我县没有气象纪录的历史。自1978年至2009年根据我县的气象资料显示,我县年平均气温为6.1度,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3度,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4.1度,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28.3
度,极端最低气温为-22.7度。我县在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为46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6.6%,最小相对湿度为17%。年无霜期约116天左右,年总日照时数为2636小时,占可照时数的71%。年平均风速为 2.7米/秒,最多风向为ENE。年平均蒸发量为1796毫米。年雷暴日数平均高达62天。
【基本业务】墨竹工卡县气象局为国家气象观测站,每天分别于08时、14时、20时进行三次观测和三次发报,夜间不守班。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2004年年末安装了自动气象观测设备,从2005年元月正式进行对气候要素的探测工作,从而进入人工和自动仪器的对比观测阶段。自动观测系统对我县候要素进行24小时的自动观测,并将观测数据自动发往国家气象局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局。2009年09月,根据国家气象局站点布置规划,分别在我县门巴乡、怎村、米拉山安装了三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为进一步提高我县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气象服务】墨竹工卡县气象局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找准气象服务切入点,认真学习贯彻全区气象局长会议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加强气候应变能力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气象服务意识,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好全面精细
的气象服务工作。按照要求努力为地方各部门提供所需的气象资料;及时主动地向有关部门报送天气预报;2010年6月开通了企信通手机预报服务,将气象信息及时传递到各级领导手中;对跨街气象信息显示的软件进行了更新,实现了藏汉双文显示;2010年9月,在县政府办公楼内安装了气象预警信息显示屏。总之,利用多种渠道使群众在第一时间里了解气象,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气象服务,做好汛期等关键时期的气象服务。
【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服务于广大农牧民群众和农牧业生产,自我县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以来,在农业防雹、抗旱、水库蓄水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县委、县政府和区、市人影办的领导下,我县积极推进人影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强化人工影响天气的管理,保障了作业安全。实践证明,科学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对农牧业生产能够提供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由于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于2010年10月成立了墨竹工卡县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气象局。
【防雷减灾】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各类气象灾害不断发生,因此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雷电灾害工作,于2010年5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随后县城建局也下发了《关于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纳入工程审批环节的通知》的文件。
虽然我县防雷减灾工作起步晚,但气象局认真履行防雷减灾职责,把防雷减灾作为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来抓,从今年起在每年汛期前对全县的防雷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测,严把对新建、扩建建(构)筑物防雷设施的设计审核关,做到防雷安全从源头抓起,强化对县内企业、加油站、学校、通讯、供电等易燃易爆和楼堂馆等场地的防雷安全检查,认真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与收集,对全县防雷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全县防雷减灾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气象灾害】(部份灾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