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访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访学总结报告
随着第62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暨2013年骨干辅导员高级研修班的召开,我有幸能够去上海这个大都市特别是复旦大学参加培训,十天的培训生活很短暂,匆匆而过,但是过程却很难忘,这期间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培训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基础知识等使我受益匪浅,我想今后不仅在学习中、在工作中也会成为指引我人生道路的一盏明灯,下面就这次访学简单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学习:
十天的培训涉及的内容很多,请到的专家水平更是国内一流。涉及到的专题有:
1、王宏舟“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2、马立成“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3、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邱柏生教授的“开展高校德育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4、上海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为高德毅“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挑战与应对”
5、思想政治教育大家郑永廷老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前言问题的研究。
“时而严肃的面孔,时而又有幽默与诙谐伴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事例讲解复杂高深的理论,灵活多变的学习组织形式,对学生自主性和思考能力的不断激发,又时刻不忘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马立成老师。研修上课的老师们不仅用广博的专业知识吸引了我,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人的一生中能够遇到几位好老师实属幸事,好的老师既交给我们所需的知识,又不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挑战与应对专题研究及个人感想
各个老师术业有专攻,讲解内容广泛而深刻,如春风雨露般浇灌我们心灵的润土,其中对我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就是高德毅老师的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挑战与应对”这一专题的论述,这一专题从宏观上讲了21世纪世界教育的三大发展趋势:终身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解释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这样说的:“教育国际化就是把跨世界和跨文化的观点、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变化,又有自下而上的变化,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的变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及
通讯、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一、教育理念国际化,这其中包括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和通讯技术的支撑国际化,教育主权既有保护,又有部分共享,甚至受让。就网络通讯这一点而言,我有深刻的体会链条由传统模式的供应链转换到服务经济时代的需求连,像苹果虚拟的门店APP STORE第一时间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而产业链中的方式让消费者参与制作,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再例如淘宝网的双十一,直接面向消费者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二、培养目标国际化。我们应提倡建立一个未了全球社会的多元文化,共存融合类的的全球性大学,提到全球性大学让我想到了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它在建校125年之际树立了向“世界性大学”转变和成为“适应21世纪的开放性大学的目标”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者早就有了这种国际化教育的理念,的确教育不分国界,在这里我也希望早稻田大学突破日本大学的界限,构建成为一所全球性的大学。三、办学模式国际化、师生来源国际化。在上海的这几天,发现上海的高校中外国人特别多,查阅资料发现上海高校大学生人数达43000多人,来自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日本、美国在沪的人数特别多。多元化的师生背景加速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扩散。
听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专题讲座,就教育国际化以及我们目前教育的发展成果趋势而言,我认为上海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早在2010年上海就提出要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这一战略的实施,教育国际化是题中之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上海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学技术,优秀文化成果,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学上海的成功经验。其次,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教育国际化”作为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十年重要任务之一,提出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的能力,提出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试验,列出了教育国际化重点建设工程。
教育国际化的同时老师自身的素质也必须要得提升,老师的素质也应该要专业化,我认为核心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只有自身的政治素质过硬,才能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其中最关键素质是能力素质,这种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知识结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基础素质:道德素质、人文和科学素质、身心素质等。就辅导员老师而言,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对人民忠诚,热爱自己的学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落实到基层,不仅是每一位同学最贴心的老师更是他们最真挚的朋友,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赢给予最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应该具有丰富的现代知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具有博学渊博的知识才能从当今复杂的国际化大背景下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要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际的动向,警惕民族主义膨胀。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好像一个大染缸,我们要想守卫自己,必须做到出淤泥而
不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语言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话题,每一个在国际化背景下的人都必须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公关判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能较好的调适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遇到压力、挫折和打击,具有积极参加国际竞争力和合作的胆量,能正确认识不同国家和人群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三总结反思
来复旦访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个人发现并反思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所学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或理论框架,没有达到真正的内化。
2、问题意识不够强,不能提出比较有意义和深刻的问题,不善于发现和捕捉问题。
3、学习中的交流意识比较淡薄,不善于抓住机会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
针对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这3个主要问题,我制定的弥补策略主要有:第一、读深读透几本书,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我也进一步认识到,读书多与少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将一本书真正读深读透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调用才是最主要的,否则读书就成了一个边读边忘,散而乱的过程。第二,提问其实是一件比回答更难的事,要想提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问题,必须建立在对自己所学知识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因此,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基础是关键。此外,也要谦虚地向他人学习,尤其是像那些能够提出好的问题的人学习。第三,积极克服自己在学习中的自卑心理,多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不仅可以增强自信,也可以真正得到指导和提高,交流的过程就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
访学期间,感触最深的是,复旦大学专业的课题研究大多能结合理论探索,深入一线教育实际,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课程改革相关方案和配套教材的研究、师资队伍的培训等研究和实施,都进行测试和实验,因而更加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率,给我的启示是在实际的教育科研确实也应该扎根于教育工作的实际之中,真正使科研与教学、与社会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导向作用。另外,也要发挥团队的作用,互相探讨,共同努力,使教育科研更加深入
回顾十天的学习生活忙绿而充实,收获颇多,感慨颇多。我相信,这既是我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是我今后更加努力的新起点。“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以复旦的校训结束此次的汇报,激励自己同时也勉励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