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则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二○学年度第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主讲教师评分

学号姓名丘爱玲专业年级

题目:浅谈林则徐

【摘要】

我们一说到林则徐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便是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他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称号。这个称号可以说名副其实,他的很多思想在当时来说都是比较先进的,打破了传统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思想上的一次重大里程碑。而他也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尽管他做出过贡献,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关于林则徐的评价各家所持观点也不尽相同。《清史稿》评价林则徐“才略冠时”,并认为如果广东事务始终依靠林则徐,“溃裂当不至此”。蒋廷黼先生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认为林则徐尽管内心认识到西方的强大,但却不公开提出国家的改革,因为他害怕“清议”,他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与时人奋争。那到底在历史中他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我们很多人没有对他进行过更为深入的理解,所以我想在这里探讨林则徐的思想及其事迹,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他。【关键词】林则徐思想重要事迹

林则徐思想以及主要事件

一:主张禁烟下的品质及放眼看世界的思想

1939年开始中国的东南地方几乎要被鸦片给吞噬,在这种危急国家人力及政权的情况下,禁烟的声音在一些爱国党中不断发出。林则徐但是也是主张禁烟中的一员。

从到达广州的第一天开始,到英国人赖在广州海岸不走、双方磨擦不断之时,林则徐抓紧时间对国外知识进行恶补。他派人四处购买海外书报地图,英文看不懂,就请懂外语的人给他翻译,到澳门可以买到中文版的报纸,但数量很少。不过,经过这顿恶补,他竟搜集了许多从来没看过的资料——这,可能就是他真正睁眼看世界的开始。这时他才隐约地知道,中国早已不是世界的老大了。

林则徐的角色演得非常成功,他几乎把身边的所有人都发动起来了,在邓廷桢、关天培一文一武的精心布置下,从虎门到广州城下,布置得壁垒森严。经过九龙湾和穿鼻洋两次交手,英国兵船无法靠近广州一步,更不用说登陆了。

本来是中国和英国商人之间的矛盾,一下子变成了中、英政府之间的矛盾了。正是这种碰撞,震动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惊醒了身处风口浪尖的林则徐。他才在广州禁烟最忙碌的两年里,拼命地寻找外文书报。“凡以海洋事进者,无不纳之所得夷书,就地翻译”。他从《澳门新闻纸》、《澳门月报》、《四洲志》等书报中有关英国及其他国家政治、军事、地理、历史、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搞成“文摘”一样的东西让手下人去看,他甚至还把他认为重要的东西上报给皇上去了解。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加之他号召大家多对中国以外的世界进行探讨和了解,他认识到中国不能再故步自封,这样的后果将导致中国情况变得更加危急。他还因此致力于研究外国的各类情况特别是兵器一类,翻译了很多外文。林则徐远赴西北征途中,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见到了好友魏源,促膝长谈竟夜。两位都是

讲求经世致用之学的,而且都在地方上为官多年,也都走了中国许多地方,深感大清国要抵御外侮,要想强大,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将一事无成。临别之时,林则徐考虑到此去伊犁路途遥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或能不能回来。于是他郑重地把他搜集的外国资料,还有没翻译完的《四洲志》全部交给了魏源,希望魏源能继续完成自己的事业,把这部书编完并刻印出来,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外面的世界。

但是我们看到,既落后又保守的清朝统者们并没有真正地觉醒过来,待到《南京条约》墨迹一干,照样得过且过起来。就是林则徐,虽然只是在军事科学技术上提出“师夷”,而从来没提出过从顶层设计上去“师夷”,即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虽然自前期林则徐的改革措施就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的变革,主要在于经济建设与教育方面,而后向西方学习,也只是学习先进的器物,没有提出清廷制度的改良措施。但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思想的开放应是循序渐进的,处在不同时间阶段的人对于世界与知识的看法和了解会有一定的局限。林则徐代表的是士大夫阶级,从小在儒学的熏陶下成长起来,要他从文化与自己所处的整个环境背景中否定自己,是存在困难的。我们应给予宽容态度对这个事件,应该更多的看到林则徐身上发光的亮点,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你说是吗?

林则徐到广州仅三个多月时间,就大刀阔斧地办成如此棘手的大事,让中外震惊的同时,也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时全以马车木船当交通工具的时代,信息传递得需要时间;而且,英国人又找出种种借口故意刁难和拖延,当地衙门里的官员又都是生面孔。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情况上,林则徐能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一是表现在他的一身正气,史载林则徐一生处事刚直不阿,每到一地,凡奸邪小人纷纷敛迹。他还没到达广州,臭名昭著的英国烟贩查顿就吓得逃离了广州;二是他的亲和力,他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能把当地官员紧紧地团结在自己周围。两广总督邓廷桢,本来是赞成许乃济弛禁主张的,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在他的感召下,邓廷桢转而坚定地站在林则徐一边,坚定地执行林则徐制定好的一切禁烟行动。但是,腐朽的清王朝,绝不是一两个能臣能够扭转没落总趋势的。各省封疆大吏们思想、行动不统一,深宫里的道光还以为自己是世界的老大而固步自封,就连林则徐本人也对中国以外的世界知之甚少。所以,他的虎门销烟注定只能是为清王朝打了一针并无效果的强心剂。

是坚定的禁烟决心。纵观林则徐与鸦片的“斗争”过程,我们看到的是他对鸦片的深恶痛绝与禁绝此物的决心。从政过程中,他始终没有停止对鸦片的禁绝,搜缴、上书、销毁,利用一切可以的方式。对待鸦片,他显示出自己强硬的一面。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二:禁烟不禁商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同时,他对外商采取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三:维“清”下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后来他被发配到新疆,林则徐不为所动,继续和大伙畅饮,言谈举止无异常时。第二天,军营中传出林则徐被遣戍伊犁的消息,黄冕哪里肯信,说:“昨天我们还在一起喝酒呢。”就去问林则徐,林则徐说:“这是真的,昨天在席上我收到的信就是这事儿。”众人听了,无不佩服林则徐的淡定。远戍万里以外的大西北,又是官位一捋到底,这么大的事情,他竟然不动声色。

这时,正赶上黄河决口淹了开封城,河道总督王鼎以林则徐熟悉治河为由,向朝廷奏请留林则徐协办河工,效力赎罪。1842年3月,在决口即将堵住时,王鼎上书说林则徐治水有功,请将功抵罪,可是想不到的是,朝中下来谕旨,着林则徐于决口合龙之日即启程仍去伊犁。林则徐没有怨言,继续西行,取道洛阳到达西安。在西安,他得了一场严重的痢疾,差一点儿丢了性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