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介绍+苟利国家生死解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诗人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赏析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
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
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生死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毁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这里的“以”字原意是“为”、“做”或“从事”,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才能读懂全诗。
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
“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
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
这就像普希金笔下那个忠心耿耿而无端受责的俄国老奴对暴戾的主子说的话一样:“让我去放猪,那也是您的恩典。
”接下来是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
”“刚”,即“刚好”、“正好”。
也就是说:“您这样处理一个罪臣再合适不过了。
”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杨朴借这首打油诗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
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
”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诗人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赏析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
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
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生死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毁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这里的以字原意是为、做或从事,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才能读懂全诗。
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
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
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
这就像普希金笔下那个忠心耿耿而无端受责的俄国老奴对暴戾的主子说的话一样:让我去放猪,那也是您的恩典。
接下来是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
刚,即刚好、正好。
也就是说:您这样处理一个罪臣再合适不过了。
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杨朴借这首打油诗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
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
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
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说出这样的牢骚话来,也就达到极限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诗人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赏析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
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
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生死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毁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这里的以字原意是为、做或从事,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才能读懂全诗。
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
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
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
这就像普希金笔下那个忠心耿耿而无端受责的俄国老奴对暴戾的主子说的话一样:让我去放猪,那也是您的恩典。
接下来是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
刚,即刚好、正好。
也就是说:您这样处理一个罪臣再合适不过了。
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杨朴借这首打油诗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
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
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意思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什么意思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避逃离的意思。
当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受到损坏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不能退缩。
该句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原文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842年,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做了题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
明确表示: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
此时此境诗人深怀忧民之心,忠君之意,难忘报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
示家人二首》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全诗赏析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
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
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句同一
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生死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诗人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赏析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
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
这与的“不才明主弃”、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生死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毁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这里的“以”字原意是“为”、“做”或“从事”,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才能读懂全诗。
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
“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
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
这就像普希金笔下那个忠心耿耿而无端受责的俄国老奴对暴戾的主子说的话一样:“让我去放猪,那也是您的恩典。
”接下来是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
”“刚”,即“刚好”、“正好”。
也就是说:“您这样处理一个罪臣再合适不过了。
”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杨朴借这首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
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
”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 篇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初读薄法平《人类的起源》 丁抒明 一代宗师冯友兰先生多次引用过宋代哲学家张载(即张横榘)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
”薄法平同志在探索人 类起源时所表现出来的前提追问以及对唯物唯心这两大哲学派别的超越, 却反映了大无畏的探 索精神和非凡的哲学智慧。
一、 哲学的进步,就在于从新的视角出发,以新的反思对象为基础, 对这些万古常新 的哲学问题作出自己时代水平的反思,从而为人们的 理想、信念和行为提供时代水平的最高 支撑点。
在《人类的起源》这部巨著中,薄法平以无与伦比的视域、丰富渊博的学识和词锋犀利 的笔触, 为我们勾勒出人类、 宇宙、 哲学的一幅崭新的“世界图景”, 用该书“内容简介”的话说, 作者“明确指出是宇宙人创造了地球人类,人是由物质体和精神体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 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回答了人类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指出人类终将走向世界大 同,并与宇宙和谐共处”。
1 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扛鼎之作。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
”2 人类 面对浩瀚广袤的茫茫宇宙,面对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面对光怪陆离的科学之谜,总是在进行 不停地探索,无论运用何种探索方法,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的理论思维。
人“出身”于大自然的 “血统”, 决定了人的思维无非是对自然或宇宙的旨归, 其差别就在于而且也只能在于思维的“真” 与“非真”。
薄法平正是从古今中外存在的无数繁杂的奥秘开始,通过一步步的不懈“追问”而进 入到科学研究,最终跃升到哲学层面的反思和批判,从而揭示了宇宙与人类及其相互关系的本 来的“真”。
宇宙人、史前人、现代人、野人,这是一幅立体的人类构成图景,由此而衍生出 “人”这 个概念的新的内涵和广延。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诗人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赏析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
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
这与的“不才明主弃”、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生死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毁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这里的“以”字原意是“为”、“做”或“从事”,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才能读懂全诗。
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
“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
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
这就像普希金笔下那个忠心耿耿而无端受责的俄国老奴对暴戾的主子说的话一样:“让我去放猪,那也是您的恩典。
”接下来是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
”“刚”,即“刚好”、“正好”。
也就是说:“您这样处理一个罪臣再合适不过了。
”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杨朴借这首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
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
”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一提到林则徐,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虎门销烟,但林则徐的故事远不止虎门销烟。
八九岁时,林则徐就作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
入仕之后前几年时间虽籍籍无名的小官,但为人正直、公正严肃,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后受同僚猜忌嘲讽,心灰意冷,裸辞归家。
道光帝登基后,恢复了林则徐的官职。
任江苏按察使期间,明察暗访,破了很多积压的案件,被当地人称为“林青天”。
后来在陕西、湖北、河南任布政使时,他都心系名声,经常下基层视察,做了很多为名请命的好事,忠君为民。
禁烟运动之后,林则徐声名大振。
然而,林则徐一次次刚正忠诚的进言,请求道光拿出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先进的大炮,被对外国武器力量一无所知的道光批复为“一派胡言”。
现在回看,有这样一个愚昧的皇帝,国家怎可能不亡!虎门销烟的几个月后。
林则徐又受琦善挤兑,再加道光的迂腐,1841年被降职为四品。
尽管如此,到浙江的林则徐任积极参与当地的海防建设,想着戴罪立功。
但事实证明,林则徐太过高估了当时官员们的底线。
奕山在和英军对战的过程中吃了败仗,竟把所有的罪状都推给了林则徐。
就这样,林则徐有背负上一层罪名,他所期望的戴罪立功,也变成了发配新疆。
虽然背负了所有的骂名,林则徐却没有一丝怨恨。
在与妻子分别的时候,他还是心系这个从根上腐烂的国家,并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爱国诗句。
在深入了解之前,我对林则徐的认识仅仅只停留在禁烟运动上,在看完他的生平以后,不禁感叹不已,热血中夹杂着惋惜和悲痛。
清朝若是人人皆如林则徐,何愁龙旗不立于世界。
在那个迂腐不堪的时代,为数不多的有着超前思想而又正直清明的爱国志士之一,却落的如此下场。
真正的为国为民个,不含私利,是堂堂正正的中国脊梁,即使国家要亡,也奋起镇压,即使身陷近乎绝望的处境之中,仍心系民族之命运。
只能感叹,是晚清不值得,配不上如此一个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的林则徐!。
苟利益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谁的名
苟利益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谁的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一广为传颂的诗句,出自主持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所作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一诗。
这首诗是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被迫与妻子告别时所作。
在诗中,他并没有因被谪贬而心生怨愤,仍然表达了自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愿意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迹,认识一个不仅仅主持了虎门销烟这一历史壮举,同时也是一个治水能臣,并且在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
林则徐,字少穆,1785年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父亲林宾日是曾进京读过书的贡生,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教书先生。
相传林则徐出生当天,正好福建巡抚徐嗣曾出访经过门前,于是取名为则徐。
则,就是效仿的意思。
希望林则徐像徐嗣曾一样清正廉洁,仕途坦荡。
苟利国家生死以
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烈火浓烟下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一把大火把鸦片化为灰烬,他强顶英方压力,抵抗外国侵略,拯救人民、整个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英雄这个头衔自是当之无愧。
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即抒发了他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思想。
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为我们广泛传颂。
“虎门销烟”的壮举,战场上的奋勇杀敌,思想上的变革开拓,所以同时还被人们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先给他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林则徐(1785-1850),则即君子,徐即清官徐嗣曾,字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
林则徐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经世自励,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如此数行的对一个民族英雄进行描述实在是有点马虎,百余年来,林则徐的民族英雄地位是一以贯之,从最初的“剿夷”先锋,到后来的依靠人民群众反侵略,再到之后“开眼看世界”的开放先驱,可谓是面貌多变。
19世纪二三十年代,鸦片横流,国库空虚、兵马颓废、社会混乱、民不聊生,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焚烧鸦片、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1839年6月3日的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原文_翻译及赏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原文_翻译及赏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代·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爱国励志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
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菸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
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
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
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
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创作背景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
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发配到新疆伊犁。
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下此诗。
其二赏析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
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
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佳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林则徐经典诗词大全
《林则徐经典诗词大全》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下林则徐爷爷的经典诗词。
林则徐爷爷有一首诗叫《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里面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怎么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呢?小朋友们,林则徐爷爷是不是很勇敢很爱国呀?
还有一首《塞外杂咏》,“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想象一下,高高的天山就像好多板子立在那里,白白的雪像美玉,陪着林则徐爷爷走在路上。
是不是很神奇呀?
《林则徐经典诗词大全》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了解林则徐爷爷的诗词。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大海没有边,好像天就是岸;爬到山顶上,感觉自己就是最高的山峰。
这能看出林则徐爷爷的胸怀多宽广呀!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出门的时候笑一笑,不要伤心难过,要有大大的胸怀,走到哪里都开开心心的。
小朋友们,要像林则徐爷爷学习哟!
《林则徐经典诗词大全》
小朋友们,再来讲讲林则徐爷爷的诗词哟。
林则徐爷爷在很困难的时候,还能写出这么有力量的诗词。
比如说,他被派到很远的地方去,但是他不害怕,还能写出鼓励自己和家人的诗。
就像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也不能害怕,要勇敢面对。
小朋友们,多读一读林则徐爷爷的诗词,会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林则徐诗——精选推荐
林则徐诗赴戍登程⼝占⽰家⼈⼆⾸林则徐(清)⼒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
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妻谈故事,试吟断送⽼头⽪。
“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林则徐著的《赴戍登程⼝占⽰家⼈》⼀诗。
那么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什么意思呢?下⾯是《赴戍登程⼝占⽰家⼈》⼀诗全诗及翻译,让我们⼀起来看看吧!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什么意思《赴戍登程⼝占⽰家⼈》其⼀ 林则徐出门⼀笑莫⼼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过⽴,达官⾮⾃有⽣来。
风涛回⾸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童轻薄语,嗤他赵⽼送灯台。
译⽂:我离家外出去远⾏,⽆论到哪⾥,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
我们要乐观旷达,⼼⾥不要难受悲哀。
世上的⼤事、国家的⼤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官达贵也不是天⽣得来。
回想⼴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
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地,观察形势,数历⼭川。
不要理会那般⼈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赴戍登程⼝占⽰家⼈》其⼆林则徐⼒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
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妻谈故事,试吟断送⽼头⽪。
译⽂:我能⼒低微⽽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尽。
⼀再担当重任,以我衰⽼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死。
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厚。
我还是退隐不仕,当⼀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下“这回断送⽼头⽪”那⾸诗来为我送⾏。
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两句的⼤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命也⼼⽢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 在这⾥,“以”的意思是“⽤、把、拿”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下来看才看得到
▪ 贫苦童年 为“替罪羊”。 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 字元抚 又字少穆 石麟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人呐就都不知道,自己就不可以预料。 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 ▪ 少年启蒙 遭受了 则徐的头上。 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 郑国大夫子产改革军赋,受到时人的诽谤,子产日:“何害!苟利社稷, 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 死生以之。”(见《左传·昭公四年》) 道光二十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 ▪ 中举成家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 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 22 日▪ 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 10 月 25 日,林则 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官宦之路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 政治家 思想家 诗人 肯定。不久,林则徐过 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 55岁生日,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 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 ▪ 受命禁烟 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但时隔 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 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 ▪ 横遭诬陷 不久,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 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 6月28日,道光皇 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 ▪ 病重逝世 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操。 效力赎罪。”
鸦片战争
——林则徐
民族英雄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 林则徐两次上奏,大胆陈述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 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清朝道光时期大臣 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 道光帝翻脸,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意欲将林则徐作 福建省侯官人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