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构摘要: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一环,美育理想的背后象征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力量与文化话语权。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国家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形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日益凸显。

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旨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全方位、高层次的人才。

STEAM教育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具有指导意义,用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该文通过分析当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探讨STEAM教育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构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STEAM;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STEAM教育是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用作指导学生探究、对话和批判性思考的跨学科整合式教育模式。

此模式由STEM教育(STEMEducation)发展而来。

进入21世纪,艺术在工程与技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引起了教育者的重视。

STEAM教育用跨学科的方法教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适应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

2017年11月15日,由世界STEAM教育联合会(WorldSTEAMEducationUnion)主办的世界融合创新教育大会(WorldSTEAMConference,WSC大会)首度对STEAM教育进行了定义:STEAM教育即融合创新教育,是一种基于现行教育与
未来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需求,以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问题为目的,将科学、技术、工程、人文、数学等多学科充分融合,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兴趣,运用情景式、任务型的教学方法,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升直观发散思维和融合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理念。

一、STEAM理念下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随着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大高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强调技术性融合与跨学科综合性教育的STEAM模式无疑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山东科技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之一。

作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环节相对薄弱。

截至2018年6月,山东科技大学共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234项。

其中,科学发展与技术革新类课程105项,管理类课程48项,公共艺术教育类课程仅19项,仅占全部开设通识课的8%。

针对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笔者开展调查问卷,抽取文科、理工科与艺术专业2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合统计结果分析山东科技大学为例的综合类大学STEAM教育模式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存在的问题(表1)。

1.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问卷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在小学(52%)和中学(37%)阶段开
始接受艺术教育,教育形式以美术和声乐居多。

36%的非艺术类学生进入大学后停止接受任何形式的艺术教育课程。

其余约半数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频次为“1次/两个月”。

74%的学生每次进行艺术类课程学习的时间为“45分钟或1小时”,即非艺术类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接受艺术类课程学习的平均时间约为每学期2小时。

从学生大学期间接受的艺术教育形式看,艺术专业学生普遍倾向于参加公开课程学习或以听专家讲座的方式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而非艺术专业学生中,68%的调查参与者选择了社团活动为接受艺术教育的形式,只有33例非艺术专业学生把艺术类公共选修课作为拓展艺术知识的途径。

选择艺术类专家讲座和参观展览的非艺术专业学生均为0人。

这反映出普通高校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数量较少、形式单一,接收群体的主动性较弱;接受艺术教育的方式多是通过第二课堂进行的。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还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和设置。

2.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投入不足
另一项针对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过半数学生认为艺术教育不尽完善的重要原因是场地支持不够。

持此观点的学生中非艺术专业占据了超过80%的比重。

大多数非艺术类学生反映学校对艺术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如,非艺术专业学生认为在接受艺术教育时没有合适的场地进行练习。

而仅有的用于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艺术设计教室设备设施大多陈旧,功能不全。

这样的缺陷直接影响了非艺术类学生学习艺术技能的热情和动力,也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3.公共艺术课程实践类环节的缺失性
根据对本校艺术公选课程效果和质量的调查数据显示,72%的学生认为艺术类公选课程只是起到一定的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作用。

还有超过1/4的学生对艺术教育课程态度消极。

当被问及“希望接受的艺术教育形式”时,超过半数的学生把实践操作类教学作为艺术教育模式的首选。

因此,在当下的公共艺术课程中加入实践模块,并适当进行教学质量测评,对课堂效果不佳、学生满意度低的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删减尤为重要。

二、STEAM教育理念下高校艺术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
面对当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个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艺术类还是非艺术类学生,都希望更多在做中学。

而这也与STEAM教育的初衷相吻合。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在STEAM教育理念下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变革的几点意见。

1.培养STEAM课程的多元接受群体
目前,我国教育中对STEAM课程设置主要集中于中小学群体,对综合课程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进行研究,以及与高校群体和社会群体的培养依然如冰山一角,有待开发、研究。

STEAM教育作为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对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本专业内的知识外,对于多元学科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剧增加,高校中就更应该增加综合类课程,开设多样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课程的受众群体。

早在美国STEAM教育学者GeorgetteYakman及其团队建立
的STEAM教育框架中便可以看出,STEAM教育是一项终身性、整体性的教育系统,其最终目标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因此,社会群体是STEAM教育的最大受众群体,如何成立STEAM教育公共培训机构和社会化培养方案是当下中国STEAM教育的重要探索方向。

最终形成以基础教育为主,高等教育为辅,全民教育为核心的STEAM教育受众群体的培养模式。

2.STEAM教育人才的专业化、精细化
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是提高课程质量的关键,而STEAM强调的是多学科的交叉和整合,这就要求有多学科交叉背景和掌握不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这也要求教师在分类、整合、贯通已有的知识后,引导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对STEAM 教育的优秀师资都求贤若渴。

我国对于国内的STEAM教育师资的发展则更应该注重本土化变革,在高校中培养多学科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在已有的课程上,融合科学、机械、工程、艺术、数学等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创新特色的STEAM教育课程,灵活把握课程目标,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课程建构上也应转变发展思路,在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健全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作者:王钰淇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