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荷载试验详细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lg t Y0 H0 H 0
5. 终止加载条件 桩断裂或水平位移>30-40mm 达到设计要求。 6.资料整理 A.绘制水平力H0—时间t—位移Y0曲线及 Y H 梯度曲线或绘制 H 0 Y0曲线及 H lg H 0 lg Y0 曲线。
0 0 0
源自文库29
lg t
30
lg t
31
lg t
B.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在H0——t——Y0曲线产生明显陡降的前一级荷 Y H 载或 H 曲线第二直线段的终点对应的荷载 综合确定。(多循环法)
0 0 0
在H0——Y0曲线上明显陡降的前一级荷载 lg H 0 lg Y0 曲线上第二转折点的前一级荷载 (单循环法)。
32
27
lg t
A).单向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稳定4min后,测读水平 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2min,测读残余水平位移。以此循 环5次,即完成一级加荷及试验观测。加荷过程尽量短,位 移测读时间应正确。 B).单向单循环恒速水平加载法 每级荷载维持20min,按5,10,15,20min测读,卸载时,每 级维持 10min,按5,10 时min测读,卸载到0时,维持30分 钟,按第10,20,30min测读,每级卸载量可以是加载量的2 倍。 注意——水平加载时,由于桩身弯曲变形,荷载不易稳定。 一直要补压;另外随荷载增加,桩侧土变形增大,引起桩身 反弯点下移,增加了水平位移。
25
lg t
三.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 1.目的 确定桩的水平承载力和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 2.加载量不小于水平承载力设计值1.6倍或特征值 2倍。也可加至桩身破坏或桩侧土体破坏。 3.加载点应在实际承台的底面,并在千斤顶与桩接触面 处设置球形专座。 26
lg t
4.加载方法可以是顶推法,反力装置(桩)与试桩 间净距不应小于5D,如用牵拉法时。其净距不应小 1 1 ~ 于10D,且大于6m。荷载分级仍然是 10 12 。单桩水 平静载试验装置及百分表设置见图示:
2
3. 试验装置 1)反力装置——用锚桩或用用堆载(其 稳定性及重心是关键) 加载——千斤顶 2)检测装置 ⑴百分表检测沉降变形 ⑵自动压力及沉降读数仪 3
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装置
4
4.现场测试 1)桩头处理——整平、补强、挖深或接高,制 作承台(砼强度不小于C30) 2)基准梁设置 3)锚桩、压重平台支墩与试桩建有足够间距, 压重平台应考虑平台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平台支墩 施加于地基土上的压力应小于地基土极限承载力 标准值的0.6倍。 5
R k 的确定 D)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标准值 求出相同条件下试桩结果的平均值
1 n Rm Ri n i 1
及小值平均值 R R m min Rm 2 计算标准差 S x 及离差系数 Cx
1 S x ( R nRm ) n 1 i 1
2 i 2 n
Sx Cx Rm
桩的静载荷试验
桩的静载荷试验可以分为竖向抗压静载试 验、抗拔静载试验(包括竖向和斜向)以 及水平静载试验试验三类。这里不包括桩 的动载试验。
1
一.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试验的目的 检验桩的承载力,确定在设计荷载的作用下,能否正常 工作。 2.桩的工作模式及破坏准则 桩的承载能力主要依靠桩与土的相互作用。一旦施加的 荷载超越桩周土提供的承载能力,桩就下沉;一旦施 加的荷载超越桩身材料强度,桩下沉并断裂。 如果是嵌岩桩,以端支承力为主,持力层强度及桩身强度 起控制作用。载荷及沉降曲线呈突变。 如是纯摩擦桩,曲线呈斜直线。 如是半支承桩,曲线呈渐变形。
22
lg t
3.资料整理并绘图,上拔荷载U——桩顶 上拔量 曲线以及 — lg t 曲线
23
lg t
24
lg t
4. 抗拔极限荷载取值方法 依据U— 曲线以及 — lg t 曲线方法同前抗压 试验,另外加一条,如抗拔钢筋断裂时,取其 一级荷载为该桩的极限荷载。 5. 标准值确定同抗压试验。
C)终止加载的条件 该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前一级的5倍 该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前一级的2倍, 但24小时尚未稳定 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加载量,且沉降稳定。 反力装置不稳定 桩身出现裂缝 L 40m, S 60 ~ 80mm 桩的沉降过大(L 40m, S 100mm以上)其中L 为桩长 13
试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与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
6
4)加载量测装置及安装 加载千斤顶轴线与桩轴线一致,如多台加载,其合 并轴线与桩轴线一致。为保准每级加载的稳定, 千斤顶总吨位宜大于最大加载量1.4倍为佳。如 为堆载,其重量为1.2倍最大加载量。
7
测力装置可用应力环,应变式传感器,也可用 精度不低于0.4级的精密压力表测定。 沉降变形的量测需用长行距百分表或精度为 0.01mm的位移计,并对称放置于桩截面两侧, 离桩顶 1.5倍桩筋处,并且不小于200mm。锚 桩桩顶也需安排测点。 基准梁必须有一定刚度,防止太阳直射热胀冷 缩或地面振动的影响。 8
17
Rk Rm 1 C x 0.17 (kN)
当 Rk Rm时,取 Rk Rm , 当 n=2 时,取 Rk Rm, 当Cx 0.17时,取 Cx =0.17
18
式中 与试桩数有关,详见下表:
如试桩结果差异很大,要分析原因,排除虚 假的结果,必要时,增加以及扩大抽检量。
Z
7)成果整理 A)原始记录检查,签字,不得擦改原始 记录,如要纠错,可保留原来数据,在上面 划杠,再写上正确数据,并在旁边签字。
14
B)绘制Q~S曲线及S~lgt曲线
15
S=40mm
C) 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Q~S曲线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S~lgt曲线中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对应的荷 载值 按总沉降量确定 砼桩 S=40mm 所对应的荷载值 钢桩 S=100mm所对应的荷载值 40m时,每加长10m, 相应沉降加10mm 当桩长 〉 16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小时后,进入下一级卸 载,其中按5分.15分.30分.60分测读沉降量。 因此是时间控制的,不是以沉降稳定为标准。当 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并维持5 分.15分.30分.60分读一次,后如未稳定,则 每隔30分一次,一般维持3小时。如有特殊要求, 可另定。
11
B)快速荷载法——加载后,每级荷载维持1小时, 按5分.15分.30分.45分.60分测读桩顶沉降 量;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5分钟,按5分.15 分.30分.60分.90分、120档次读数。 不管何种加载法,每级卸载可取加载值的2倍,分 级等量卸载;加载应均匀、连续、防止突加载 冲击,并维持荷载其变化幅度不应超过分级荷 载的10%。 12
5)试桩数量 单位工程内同一条件下试桩数量不应少于总桩 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
6)试验方法 最大加载量的确定——如为设计提供依据,必 须加载至桩周土破坏;如为验收,应不小于竖向 抗压承载力的设计值1.6倍,特征值的2倍。 9
0.1mm
A)慢速荷载法——将最大加载量分为十~十二 级,第一次加载可将第1.2级荷载合并一起加。 每次加载后,可按5分.15分.30分.45分.60 分测读桩顶沉降量;一小时后,每隔30分钟读 一次,直至一小时的桩顶沉降 ,并连续 0.1mm 出现两次(可以在1.5小时三次观测值计算所 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的标准,可进入下 一级。 10
19
S=40mm
20
S=40mm
21
S=40mm
二.单桩竖向抗拨静载试验
基本准则与抗压试验一样,区别在于: 1.加载方向相反,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单桩抗拔承载 力设计值的1.6倍,或按设计要求的桩身抗裂控制。 2.用慢速法维持荷载或多循环加、卸载法,终止加载 条件为: 某级荷载下,沉降量>前一级的5倍 某级荷载下,钢筋拉应力已达抗拉强度标准值的0.9倍 桩顶累计上拔量>40mm(砼),或 100mm(钢桩) 已达设计要求,并且位移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