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财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王丽枝
来源:《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2013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财务制度的调整变化,新的财务造假行为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常见的财务造假方式有利用虚构交易、虚构收入和利润而进行的财务欺诈,也有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缺陷来操纵利润、调节资产等等。因此,防范和治理财务造假行为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财务造假的原因、影响、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财务;造假;原因;影响;对策
学术界对财务造假的定义是:广义上讲,只要没有按照”会计准则”做账的都可称为财务作假。但在实际过程中,如果全部按照准则去做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很多的发票回单都是非正规性的,税前不许抵扣,这一定程度上给利润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财务造假不仅是做假账、假表,还包括只要有一点是实际没有发生的,都是造假。
一、财务造假的原因
(一)从会计自身角度分析
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本单位的业务水平,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会计缺少职业道德,为了单位和个人的一些利益,编造虚假账目、信息。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需要财会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财会人员制造虚假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具有客观性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财会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财会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财会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此外,会计人员依附于单位,是由单位负责人直接聘任的,他们的工资、福利人事等切身利益掌握在单位负责人手中,只能唯命是从,否则会遭到排挤、打击、报复,同时,现阶段会计造假被查处的概率较低,即使被发现,所付出的代价也很有限,造假成本和造价收益严重不对称,无疑助长了会计的造假行为。
(二)从单位角度分析
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之所以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以企业为例:我国大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因此”一股独大”造成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仅仅在形式上对大股东进行约束;难以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公司的监督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这就为会计的造假和会计信息的失真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
实现真正分开,极其容易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它股东利益的行为,造成公司独立董事成为花瓶和空架子,发挥不了它的监督作用。这种不完善制度,都为单位的财务造假埋下了隐患。如果说人为因素是造假的主观原因,那么单位制度的不完善则是财务造假的客观原因之一。
(三)从政府角度分析
当前我国政府对企事业单位的业绩考核制度存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事业单位疯狂造假。一方面各地政府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完成每年上级领导对其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上,这就迫使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通过会计舞弊,粉饰经营业绩来达到其目的。另一方面,当前各地政府都大打”招商引资”的口号,为赢得社会和投资者的”信任”,便在会计数字上做起了文章,大玩”数字游戏”。此外,一些单位领导为了达到掩饰违法乱纪的目的,直接或间接授意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二、财务造假的影响
(一)给会计与投资者造成隐患
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原则,会计人员一旦违背会计原则与基本道德,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如:虚开增值发票、造假账等行为,轻者受到舆论的谴责,重者则会受到法律的处罚。同时,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财务信息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而一旦财务造价,这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更阻止了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转。
(二)助长不良风气
财务造假一方面影响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限制了会计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更助长了歪风邪气,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当前全国上下开展反”四风”工作,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反四风”作为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作为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他严肃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因此,在财务金融方面,各企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禁止财务造假等歪风邪气的漫延。
(三)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破坏
所谓市场经济秩序是指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合理、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上的国际间的经济关系体系。它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为维护主权和独立,反对国际剥削、掠夺和控制,促进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而提出的目标。在我国乃至全世界任何国家,各地区的会计信息数据对国家的发展,整体规划及宏观调控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一旦部分地区上报的财务信息不真实,直接会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影
响国家的判断,从而造成国家制定的政策不符合实际,最终影响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要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一定要严防财务造假。
三、财务造假的对策
(一)各级领导需重视财务造假问题
单位中的主要领导对本部门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对某一事件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推动和阻碍作用。想要避免财务造假行为,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亟需对造假行为的后果产生重视,这直接关系到此事解决的速度。同时,”思想是源头”,想要更好的解决财务造假行为仅仅需要领导重视还是不够的,从事财务相关的工作人员同样需要对该问题提高认识,密切关注,尽力避免造假行为的发生。笔者认为,可以在本单位把财务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度,一旦发现造假行为,主要领导需负重要责任。
(二)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与道德修养
诚信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属道德范畴,有公民第二个”身份证”之称,也是人们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财务造假直接反映的问题就是相关从业人员缺少诚信,这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后果是异常严重的。因此,在本单位开展诚信自律实践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使本单位员工,特别是会计人员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与熏陶,通过活动使他们亲身感知诚信的魅力和自身诚信人格的重要。
(三)对财务造假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企事业单位之所以对财务状况敢明目张胆、屡禁不止的造假,一方面是由于当今对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相关监管不到位,财务造假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无法可依,而是因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因此,提高财务造假成本,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是避免财务造假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单位内部还可以制定激励制度,鼓励相关从业人员诚实守信,对会计、出纳、核算等相关工作进行多人分工,明确责任,一经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这样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梅新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13期.
[2]崔晓莉、武磊.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及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15期.
[3]乐云晨.我国特色财务造假研究[J].青春岁月.201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