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规定性_庄友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规定性

□庄友刚

[摘要]坚持绿色发展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和生态动力。合理、深入地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要准确地把握绿色理念的科学规定性,避免理解上的误区:绿色理念的核心是以符合生态需要的方式改造外部自然而不是回归纯粹自然形成的生态状况,无论是从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的生存需要之间的关系来说还是从人的存在方式来说,都不能把坚持绿色理念与人对自然的改造对立起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根本立足点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绿色”是对具体发展方式的规定,“发展”则是践行绿色理念时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在生态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但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规定性,不能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层次上来定位生态建设。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科学规定性;回归自然;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本质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70(2016)01-0089-06

[作者简介]庄友刚,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

坚持绿色发展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和生态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在国家决策的层面上固定下来,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合理、深入地推进绿色发展理念,首先要准确把握绿色理念的科学规定性,避免理解上的误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向前进。本文拟在这方面谈几点看法,以期有益于学界进一步讨论。

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以符合生态需要的方式改造外部自然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回归自然”的主张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以往的现代文明发展进程存在着一个基本理念上的失误,即把自然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财富的源泉,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本手段,在对自然改造与征服的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了越来越丰厚的物质财富。但是现代文明的发展在创造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现实让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以往现代文明发展中所存在的理念误区。纠正以往的理念失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不能再把自然单纯视为可以任意征服、改造的对象,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普遍共识。正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语境下,“回归自然”成为时下流行的生态观念。

“回归自然”的主张有其合理性,但也容易造成理解的误区。

首先,就其合理性方面来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以往的发展片面强调了人对自然改造的一面,却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人首先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自然环境构成了人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和条件。自然界本身有其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对自然的改造必然改变原有的自然环境状况,改变后的自然

收稿日期:2015-12-31

本文系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计划”第三批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环境状况是否符合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在以往的发展实践中很大程度上是被遮蔽和忽视的。这也是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理念根源。针对以往的失误强调要回归自然,不能仅仅因为物质财富生产的需要而任意改变、恶化人生存的环境基础与自然条件。就此而言,回归自然的主张在原则上是正确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行生态建设,就是要让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到更加符合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那种状况。自然生态状况与人生存、发展的要求越是一致,表明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越高。

其次,正确解读和阐释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与规定,对于“回归自然”的主张要避免理解的误区。这种理解的误区在于:把回归自然的要求理解为回到纯粹自然的状态,以为人们以往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生态危机,因而坚持绿色理念就是不再改造自然而任由自然自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人对自然的改造更加符合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基本要求是在人改造外部自然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能破坏、恶化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对自然的改造使其更加符合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在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时不能把坚持绿色理念与人对自然的改造对立起来。那种以为自然形成的生态状况就是符合人的需要的生态状况的理解,实际上存在着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存在的双重误读。

一是对自然生态概念的误读。在现代生物学中,生态概念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用于表达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简单来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生物的生存状态既和自然的无机环境相关,也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状况相关。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组合构成了人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环境基础。作为一个学术术语,自然生态系统只是一个事实性概念,表明自然存在的客观状况。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沙漠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都是自然界自身运动造成的结果。作为自然运动和自然存在的客观状况,任何类型的生态系统或生态状况都无所谓好还是不好,只是表明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样态。只有同人的存在状况关联起来,才会有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出发而作出的价值性评判。“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①森林消失,土地变沙漠,这不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能对这种变化作否定性评价;而如果出现反向的变化,沙漠变成绿洲,甚至恢复成为森林,这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此会对这种变化做肯定性评价。可以看出,坚持绿色理念进行生态建设并不是要让人类的生存环境回归纯粹自然的状态。森林是自然存在的,沙漠也是自然存在的。自然形成的生态状况并不一定就是人类需要的生态状况。实际上,所谓生态问题主要指的是由于人的活动而引发的、自然生态系统所发生的不利于人的生活需要的变化现象,生态问题发展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构成生态危机。因此,坚持绿色发展进行生态建设首先是要终止那些特定的造成现实生态问题的实践行动。在这样的意义上强调回归自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终止那些造成现实生态问题的实践行动并不意味着就是停止任何实践行动,并不意味着就是不再改造、干预自然而任由自然环境自在地发展。把自然形成的生态环境等同于符合人类需要的生态环境,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二是从人的存在方面来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行生态建设也绝不是使人的自然生存环境回归到纯粹自然的状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②。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就在于人创造出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不像动物那样完全消极地依赖于自然界。纯粹自在的自然并不能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必须对自然环境加以改造,使之按照人的尺度发生变化。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③。离开对外部世界的改造活动,也就无法理解人本身。在这样的意义上,让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回归纯粹自然的状态也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的生存需要之间的关系来说还是从人本身的存在方式来说,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