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019年山西区域创新能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2019年山西区域创新能力分析
创新能力是决定一国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拥有较强的区域创新能力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区域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状况,动态而客观地评价地区的创新能力,关于地区间的相互比较,制定适合自己区域经济进展的政策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入分析山西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对推进山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
由中国科技进展战略研究小组完成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2017〕》显示:我省2017年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中下游水平,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21位,尽管与上年持平,但与前几年相比有明显的下降。
表1山西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在全国位次情况〔2006年-2017年〕
2006年2007年2017年
创新能力综合指标17 21 21
知识创造综合指标25 22 27
知识猎取综合指标23 27 2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16 19 19
技术创新环境与治理综合指标10 12 16
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指标11 28 29
从全国情况看,与2007年相比,2017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的总体格局略有变动。
上海市由2007年的排名第2位重新回到第1位的位置,成为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广东省的综合排名与2007年相比下降1位,居第2位;北京市的综合排名与2007年持平,列第3位。
从指标的结果看,上海、广东和北京三个省〔市〕的综合效用值特别接近,并已连续7年位于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的前三甲。
与2007年相比,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辽宁省、湖北省和四川省仍然是2017年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前4~10位的地区。
其中一个变化是湖北省的综合排名上升了1位,排名第9位;而四川省的综合排名下降了1位,排名第10位。
〔见图1〕。
图1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位居全国前10位地区位次变化情况〔2006年-2017年〕
按照中国科技进展战略研究小组提出的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区域创新能力要紧由知识创造、知识猎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与治理和创新的经济效益5个板块构成。
【一】知识创造
该板块指标包括研发投入、专利、科研论文3项综合指标。
2006年-2017年,我省“知识创造”综合指标排序呈波动状态,2006年位于第25位,2007年上升了3个位次,居全国第22位,但2017年又比2006年落后了2位,位于第27位。
“知识创造”指标排位北京依旧居于全国第1位,排在前10位的还有:上海、广东、江苏、浙江、陕西、天津、辽宁、湖北、湖南。
202122232425262728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位次
图2山西“知识创造”综合指标居全国位次情况〔2006年-2017年〕
在3个分项指标中,只有“研发投入”指标排位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第25位上升至2017年第13位。
其余2项均呈下降趋势;“专利”综合指标排位由2006年第20位降至2017年第25位;“科研论文”
综合指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位次
上海 广东 北京 江苏 浙江 山东 天津 辽宁 湖北 四川
标由2006年第26位降至2017年第31位,列全国最后一名。
表2知识创造综合指标在全国位次情况〔2006-2017〕
2006 2007 2017 知识创造综合指标25 22 27 研发投入综合指标25 13 13 专利综合指标20 28 25
科研论文综合指标26 25
31
【二】知识猎取
该板块指标包括科技合作、技术转移和外资企业投资3项综合指标。
2006年-2017年,我省“知识猎取”综合指标呈波动状态,2006年居全国第23位,但2007年下滑到第27位,2017年又上升到第21位。
全国“知识猎取”综合指标排在第1位的仍然是上海,前10位的依次是:江苏、广东、北京、天津、辽宁、浙江、山东、黑龙江、重庆。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2006年2007年2008年
位次
图3山西“知识猎取”综合指标居全国位次情况〔2006年-2017年〕在3个分项指标中,“国外直截了当投资”综合指标排位上升幅度较大,由2006年第21位上升至2017年第11位;“技术转移”综合指标排位也在稳步前进,每年上升一位,由2006年第18位上升至2017年第16位;只有“科技合作”指标排位呈下滑趋势,由2006年第21位下降至2017年第24位。
表3知识猎取综合指标在全国位次情况〔2006-2017〕
2006 2007 2017 知识猎取综合指标23 27 21
科技合作综合指标21 27 24
技术转移综合指标18 17 16
国外直截了当投资综合指标21 25 11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该板块指标包括企业研发投入、设计能力、制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新
产品销售收入4项综合指标。
2006年-2017年,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位稍有下滑。
2006年位于全国第16位,2007年和2017年均位于全国第19位。
企业技术创新指标2017年排在全国第1位的是广东,前10位的分别为: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天津、北京、重庆、四川、安徽。
15 16 17 18 19 202006年2007年2008年
位次
图4山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居全国位次情况〔2006年-2017年〕在4个分项指标中,“设计能力”指标排位波动比较大,由2006年第21位直截了当下降9个位次到第30位,2017年又上升15个位次,位于全国第15位;“制造和生产能力”指标排位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第7位降至2017年第13位;“新产品销售收入”综合指标排位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第24位升至2017年第21位;“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综合指标排位呈波动状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第14位升至2017年第10位。
表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在全国位次情况〔2006-2017〕
2006 2007 2017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16 19 19
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综合指标14 22 10
设计能力综合指标21 30 15
制造和生产能力综合指标7 10 13
新产品销售收入综合指标24 22 21
【四】技术创新环境与治理
该板块指标包括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等5项综合指标。
2006年-2017年,我省技术创新环境与治理指标排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居全国第10位,2007年下滑了两个位次,居全国第12位,2017年降至全国第16位。
“创新环境”指标排在全国第1位的仍然是北京,前10位的分别是: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安徽、辽宁、湖北、四川。
91011121314151617
2006年2007年2008年
位次
图5山西“技术创新环境与治理”综合指标居全国位次情况〔2006年-2017年〕
在5个分项指标中,只有“金融环境”综合指标排位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第21位升至2017年第19位;“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三项指标2017年全国位次均比2006年略有下滑,分别从2006年第11位、第14位、第12位降至2017年第12位、第16位、第14位;“创业水平”综合指标出现较大变化,从2006年第10位降至2017年第29位。
表5技术创新环境与治理综合指标在全国位次情况〔2006-2017〕
2006 2007 2017 技术创新环境与治理综合指标
10 12 16 创新基础设施综合指标 11 6 12 市场环境综合指标 14 21 16 劳动者素质综合指标 12 20 14 金融环境综合指标 21 12 19 创业水平综合指标
10
18
29
五、 创新的经济绩效
该板块指标包括宏观经济、产业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业和可持续进展与环保5项综合指标。
2006年-2017年,我省创新的经济绩效指标呈大幅下降趋势,2006年排在全国第11位,2007年、2017年下降至第28位、第29位。
创新经济绩效2017年广东最好,排在前10位的还有:上海、北京、江苏、天津、山东、浙江、福建、西藏和海南。
1013161922252831
2006年2007年2008年
位次
图6山西“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指标居全国位次情况〔2006年-2017年〕
在5个分项指标中,2017年“产业结构”综合指标列第31位,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7位,是分指标中排位最差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标排位由2006年第9位降至2017年第29位,下降了20个位次;“宏观经济”指标排序也由2006年的第10位降至2017年的第21位;“可持续进展与环保”指标排位从2007年第26位降至2017年第30位,也位于全国后列;在创新绩效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就业”综合指标排序情况相比较是最好的,由2006年第8名上升到2017年第6位,居全国前列。
表6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指标在全国位次情况〔2006-2017〕
2006 2007 2017 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指标
11 28 29 宏观经济综合指标 10 17 21 产业结构综合指标
24 14 31 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标 9 30 29 就业综合指标
8 9 6 可持续进展与环保综合指标
-
26
30
山西省创新能力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下降明显,缘故是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较少,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科技合作的水平较低,吸引外资较少。
能源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其他高科技产业相对落后,经济过于依赖重化工行业。
山西省的挑战在于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及创新能力,大力进展其他产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进展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进展。
〔山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闫丽霞〕
统计知识
统计分析的差不多种类
统计分析的内容是广泛的,因此,为了正确理解各种统计分析的作
用,以便更好地开展统计分析,按照一定的标志对统计分析加以分类。
【一】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
从所分析的问题范围来看,统计分析可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
假如所分析的问题是宏观社会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这种分析被称为宏观经济,它要紧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总量变化及其规律。
假如所分析的问题是微观社会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这种分析被称为微观分析,它要紧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个量〔比如单个的消费者、生产者、企业、单位的社会经济行为和表现〕变化及其规律。
尽管有的统计分析中既有宏观分析也有微观分析,但把统计分析按其侧重面分为宏观分析或微观分析依旧容易的。
【二】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
从所涉及问题的广泛程度来看,统计分析可分为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两种。
〔一〕专题分析。
专题分析是指对某一个专门问题的分析研究。
如某种产品生产情况的分析,劳动生产率的分析,市场商品价格的分析等等。
专题分析有四个特点:
〔1〕是针对性强,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2〕是涉及面小,能够进行深入分析。
专题分析所涉及的范围一般没有综合分析宽,但所作分析却较综合分析深入;
〔3〕是能够提高时效性;
〔4〕是选题的广泛性与灵活性。
专题分析的选题十分广泛,能够是现实的选题,例如,依照经济与社会进展过程中的新动向、新问题来确定选题,也能够是历史回忆之类的选题;能够是宏观问题选题,也能够是微观问题选题。
〔二〕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把对研究总体中各个方面的指标与情况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以便对被研究总体作出全面的评价,掌握其规律,正确地处理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提供依据。
经济方面的综合分析通常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1〕国民经济或地区的综合平衡分析,要紧有社会总生产与总需要的平衡;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国民收入与积存、消费的平衡;市场供求平衡;劳动力资源与分配和使用的平衡;要紧产品产、供、销的平衡等等。
〔2〕企业各种要紧指标〔如工业企业的要紧指标〕的综合平衡与相互联系分析。
综合分析有三个特点:
〔1〕是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综合分析的研究对象,不论是宏观经济、中观经济依旧微观经济均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是由许多有内在联系的子系统构成的;它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变动的妨碍;
〔2〕是分析内容的全面性。
综合分析是对各经济活动总体特征的反
映和研究,因此,它要着眼于整体效果的评价,要全面反映和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状况,并在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有内在联系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综合平衡;
〔3〕是分析方法的综合性。
综合分析既应有一定的广度,又应有一定的深度,要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加工整理各种相关指标,从多角度研究对比各种因素,因而需要运用各种科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统计分析还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之分。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要紧区别是分析目的的不同。
定性分析的要紧目的是分析、判断事物的本质规律性和进展方面,对各种有关因素的联系作出合理的解释;定量分析的要紧目的是预备地分析、界定各种数量关系,确定有关变量的取值。
比如,在统计预测分析中,定性分析的要紧目的不在于准确地推算数字,而在于预测事物以后的进展方向及其进展变化的规律;定量分析的要紧目的那么是在于准确地推算数字,预测出某个变量〔或某些变量〕的取值或取值范围,然而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经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有时很难分清一项统计分析到底是定性分析依旧定量分析。
此外,统计分析还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之分。
静态分析侧重于在某一时点〔或时期〕对事物的相互联系因素进行分析,动态分析侧重于对不同时期事物的进展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经常也是结合起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