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实力外交与和平崛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软实力外交新策略与和平发展
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软实力已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民族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正在和平发展并倡议构建和谐世界的中国来说,增强软实力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和国家凝聚力、中国模式和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及现当代外交实践等分别构成了建设今天中国软实力的三大来源。

为了世界的和谐与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应该制定并实施一套成熟而系统的且有别于单边主义的干涉外交的全新外交策略,包括主动外交,合作外交,多边外交等等。

关键词:软实力外交策略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Abstract:The soft power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f a country with present globalisation,and has played a inevitable role in how a nation-state establishing in the world. It is a crucial significance that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world for the peacefully developing China.the soft power of China rests primarily on three resources: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and national clanship, political values and its foreign policies China should institute and practice a packege of mature and systemic diplomatic strategy which is bran-new plan and distinguish from the interferential diplomacy of unilateralism in order to peacefully develop in China and harmonize the world.These plans include active diplomatic activities, collaborative diplomacy activities,and multilateral diplomacy activities etc.
Keywords:soft power ,bran-new diplomatic strategy,peacefully developing,
the harmonious world
引言
中国软实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海外学习汉语人数越来越多,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热捧,中国智慧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全面融入世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进一步树立。

2004 年5 月,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雷默(Joshua Cooper Ramo)率先提出‚北京共识‛的概念,并将之与‚华盛顿共识‛相提并论。

此后,中国发展模式开始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中国软实力及其可能引发的国际权力转移开始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

及时分析中国软实力现状并据此拟订适时的外交政策,对于中国顺
利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软实力的基本内容与作用特性及在国家发展中的相互关系(一)软实力的基本内容与作用特性
现代国际政治学发轫于西方,相关学者早就强调了软实力的价值,如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就阐释了道德在国家力量构成及国际政治较量中的重要作用。

但真正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还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

这位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前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说:‚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力而非高压统治在国际事务中达到所要结果的能力。

他通过说服别人追随自己,或是别人同意自己的规范和制度,并以此方式来使别人产生自己所想要的行为。

软实力在于使别人被某种观念吸引或者能够决定别人喜好的能力。

‛ [1]
软实力外交主要来自于三种资源: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家凝聚力、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模式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及其外交政策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方式等。

相对于硬实力而言,软实力有其独特性。

从作用程度看,软实力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攻心为上‛,而不是军事制裁和经济制裁起作用的‚攻城为下‛。

从作用的时间梯度看,软实力是个水滴石穿的不可逆的过程,虽细水长流但副作用甚微;而单用硬实力只能呈一时之强,时间久了就犹如拍着乒乓球,拍得越重抗拒力越大。

从作用效度看,软实力能够导致他国的主动效仿和诚心追随。

它可以通过文化渗透和外交吸引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的思想和观念,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果一国拥有强大的软实力,它可以从软实力的效果中受益而无须付出高昂的军事和经济代价。

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的一段话对我们理解软实力的作用似乎不无启发。

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

‛老子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柔能克刚。

(二)软实力和硬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相互关系
根据以上所述不是要否定硬实力的作用,而是要注意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有失偏颇,特别是现在我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和和谐世界都是以‚和合‛为核心的,就
更要加强软实力的建设。

即使是在古代,大战略中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为国之大策,这一命题愿意是指通过伐谋伐交,加上军事实力的坚实后盾,造成有利态势,促使他国同意。

而且从世界近代以来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规律来看,历史上霸权国家的霸主地位通常是由硬实力和软权力共同造就的。

世界强国在维持其地位时无不是输出了某种成功的软实力的。

比如19 世纪的英国,之所以成就其全球霸业并建立日不落帝国,主要是当时先进的工业、金融和信贷、一流的海军等硬实力,以及率先开创的政治文化制度等软实力因素。

比如20 世纪的美国,之所以雄踞霸主之位并历久不衰,不仅仅在于它拥有经济、军事等最为强大的硬实力,也在于它颇具扩张性的软实力因素,国民心中‚上帝选民‛的共识和美国式民主是其软实力的显著代表。

美国凭借其强势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大力推行其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是以硬实力为依托扩张软实力的例子,曾任欧洲经济委员会主席的雅克〃德罗克就形象地概括说美国政府是‚一手拿着<圣经>,另一支手拿着枪‛。

而在2003年,美国的布什政府在新保守派的主导下,企图依靠超强的硬实力,通过‚先发制人‛等强力手段,重塑世界秩序,却使美国的软实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和侵蚀,其国际形象和地位也一落千丈,甚至连美国的传统盟友都觉得美国‚越来越陌生‛。

而苏联帝国的覆亡给我们提供了又一补充例证,即软实力的丧失不仅会极大地减损国家的硬实力,甚至会造成民族和国家的衰亡。

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对峙。

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最终以苏联帝国的土崩瓦解、美国大获全胜而告终。

美国人,在没有出动一兵一卒、没有放一枪一炮的情况下赢得了这场帝国间的较量。

苏联的失败,不是败在经济实力的不足和军事实力的不济,而是败在体制的僵化、文化衰微、精神涣散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显著下降。

正如美国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所言:‚历史的教导是:一个超级大国无法长期保持它的主导地位,除非它能——充满着相当大的自认为正确的信心——提供对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的启示。

‛ [2]这个启示就是软实力吸引力的一部分。

硬实力是软实力提升的坚实后盾,没有日渐强盛的硬实力,没有人会注意和重视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可以说光有软实力也是无足轻重的;软实力是硬实力发展的文化前提,具体说来,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弱与否取决于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制度、国民素质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无形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提
高,人们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

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政治经济模式等的软实力为根本途径的。

中国虽不想要成为一个霸权国家,不需要赤裸裸的发展进攻型硬实力,但发展和提升国力还是需要一定的硬实力,而要和平的发展还更要加强软实力。

中国的软实力资源:传统文化与凝聚力、中国模式和外交实践的积极
参与国际合作
有人说中国不缺软实力,而且是软实力大国,外国有的软力量,中国都具备,比如文化力、语言力、文明力、思想力等。

依笔者看来,中国是软实力资源大国,但并不是软实力强国、大国。

这就好比造房子,中国有的是只是一堆堆的砖和水泥,而所谓软实力大国强国是已经用这些资源构建了一幢幢的高楼。

所以软实力外交要解决的事就是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资源,让软实力‚立‛起来。

第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家凝聚力。

文化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文明在于文化的联系性、传承性和创造性:之谓画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词,诗词之上有音乐,音乐之上有中国先圣的哲理,那是老庄、禅、《易》、儒。

这种独特而鲜明的特质,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容。

在价值理念层面,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讲究‚和而不同‛。

因此,面对广博又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继承和创新,不仅是关乎艺术发展的问题,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国家的发展战略问题,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

一个国家强大的软实力有一部分来自国家的凝聚力和价值观。

当今时代,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核心价值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2008年一系列灾难事件背后强大的国家民族凝聚力和政府快速高效的动员力赢得了世界一片好评,震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这就是一种强大的软实力。

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让世界人民感动,从心里认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从而向往之,这就是中国独有的可以自豪的软实力。

日本学者藤原正彦就说过,国民的文化教养和道德水准也是国家的国防力,所以凝聚力、道德价值观也是综合国力。

第二,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发展模式在世界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制度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

有学者指出:‚制度的创新能使一个国家居于国际关系的领导者地位并成为其他国家仿效的对象,从而在经济、政治方面获得极大的益处。

‛[3]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崭新的制度,它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具有历史先进性。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它铸造了自由、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强调走自已的路,反对教条主义,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源于它对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品质。

与此同时,中国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也被广泛认为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发展范例,被总结为‚中国模式‛。

中国这种成功的发展模式被美国学者乔舒亚〃拉莫称为‚北京共识‛。

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对于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一点的榜样作用。

中国模式的成功将给很多尚未摆脱贫穷的国家提供另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的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模式的推广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中国模式会为世界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将受到更多国家和人民的欢迎。

第三,外交参与和国际合作。

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进一步加强软实力外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国家行为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际社会和的组织规则中。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在地区和世界的影响力也随之与日俱增,在国际新秩序的构建过程中难免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权‛,从而使其更多地体现发展中国家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家利益。

中国在致力于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外交原则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以及坚持构建国际新秩序,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些理念、政策和外交实践的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与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渴望和平发展、愿做负责任大国,并希望与其他各国共建和平、繁荣、和谐世界的信息,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的认同和拥护。

所以良好的国家声誉,负责任的国际社会互动,这不仅影响国家的外交行为,更重要的是走
出了一条不同于美国的外交路线,(基辛格做过精彩的概括:中国外交更像是下围棋,讲究适可而止,而美国外交则像国际象棋,其特点是易走极端,喜欢将对方赶尽杀绝,非得杀出个你死我活不可。

[4])也为世界上其他想走自己特色路线的国家做一个榜样和参考。

和平崛起需要软实力外交
对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既需要增强硬实力,也需要增强软实力。

因为我们推动建设的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研究软实力的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说过:‚赢得和平比赢得战争更为困难,而软实力则是赢得和平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他认为,软实力并不是一方获益另一方必然招损的‚零和游戏‛,而且,幸运的是,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对它自己是好事,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是一件好事。

(一)软实力外交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作用和意义
软实力对于当代中国的启示是深刻的。

日益强大的中国要赢得世界的认可、接受乃至欢迎,需要诉诸于软实力的发展。

需要尽快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发展的疑虑,破除大国崛起必然导致战争的历史宿命论。

这就要求中国全面独特地发展国家软实力建设,合适正确地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的国际战略和和平外交意图,击破国外的‚中国威胁论‛;积极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寻求和平的国际环境,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展现自身‚和合‛的大国风范。

首先,‚软实力‛概念与这一届政府的发展战略和关于国家、世界的理念相契合。

世纪之初的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后来又提出了‚和谐社会‛、‚和谐外交‛、‚和谐世界‛的理念。

无论是和平崛起,还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构建,对软实力的重视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反过来,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也可以提高中国的软实力,使中国得以借助日渐强大的软实力来推动国家和世界的良性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对软实力的依赖和重视。

其次,诉诸软实力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的和谐、稳定和进一步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重视软实力的提升——要全面、协调发展,就需要改变过去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和价值观建设的局面。

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和政治权益;要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所有这一切,都是对中国软实力资源的发展,都将最终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二)软实力外交新思维与新举措
我们有丰富的软实力外交资源,我们有丰厚的历史传统,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要走出一条适合国情世情的路,关键还是需要明智巧妙地使用软实力外交,需要思考外交新理念并实践一些外交新举措,让软实力外交‚硬‛起来,
第一,主动和引导外交
不管是文化外交还是援助外交,中国的软实力外交在国际行为举措中已经开始起步,也开始显现它的作用。

比如开遍六大洲共193所孔子学院[5],汉语桥比赛的节目也从2002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有八届了,各国纷纷举办‚中国年‛等等诸如此类的文化活动。

这些举措取得显著的成功,而且在外交策略上也是采取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被动外交。

在外交工作中,我们往往采取‚回应型‛的模式,即‚遭受‘攻击’——澄清、解释‛。

这导致国际社会的公众会受到先入为主的误导。

在实施援助外交时被西方国家抹黑我们和平互助的外交目的时,我们的外交宣传和声明颇显被动,这或许就该从成功的主动性文化外交中吸取经验。

不能‚光做不说‛或者‚少说多做‛,等受到污蔑攻击时才站出来澄清,这就很显被动。

在主动外交方面,我们反而应该丢开传统谦恭卑逊的态度,在援助外交或其他外交活动之前就以开放透明、积极主动地态势表明我们的目的和态度,不能被西方追着拷问。

一让再让不是谦谦君子的表现,君子是明道在前,守拙在内。

这需要开放我们的外交思维,要主动争取外交舞台,这样才能拓展广阔的外交空间。

在这主动外交方面我们可以从有些措施着手,比如:
一是加强国际舆论引导。

我们要增强对国际涉华舆论的正面影响力。

社会舆论是国家的第四权力,在国际上也是如此,所以引导正确的实事求是的国际舆论是一个国家外交措施关键的课题。

有美国媒体人曾经说过事实上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作了许多贡献,但我们表达得较晚,也不够充分,所以国际社会所知较少。

为此,我们有必要花大力气,对国内外媒体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做出详细的报道预案,开放事件的现场以有利于海外媒体的采访报道,以此发挥更为主动的影响力。

2008年春节前后的雨雪冰冻灾情,5月份的汶川地震,对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部署抗灾救灾斗争,灾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奋战的情况及时和充分地
进行报道,因此那些心怀不善的西方媒体缺少可乘之机,像中国日报的英文网还收到了众多外国读者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赞许。

这是发挥了主动影响力的一个成功案例。

二是加强公众外交。

软实力外交和人文精神关系密切,而人文精神就是普通大众内化的精神内核。

所以在‚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非官方对话形式的公共外交必然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充分发挥公众对外交往的智慧和潜力,搭建多层次的公众和民间团体参与的舞台,为他们提供较多机会,使他们成为国家形象、中国文化的表达者,成为文化体验和文化交流的对话主体;如何正确引导公众的外交意识和正确了解国家的外交政策;引导公众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媒介(比如网络)发表自己对外交举措的评价和诉求;这就成为另一个重要和必要的课题。

第二,多边和多维度的合作外交:
有学者指出:‚发展多边外交,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必由之路。

‛[6]那些积极参与和支持多边合作的国家也将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朋友和信任。

近年来,中国不仅是多边主义的接受者,而且越来越成为多边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

中国运用多边主义于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外交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区域合作,合作方式为多维度的外交合作,范围包括经济、军事、安全、文化等方面。

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改善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从而达到改善周边安全环境的目的。

由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积极的区域合作和睦邻外交,中国比较成功地化解了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忧虑。

当今时代,参与和利用各种国际机制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由国际体系的反对者与旁观者正在变成积极参与者和改造者,中国要和平发展,就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体系与国际机制。

今后,中国应进一步学会更好地利用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修改、完善与创新。

积极主动地发展多边外交,与一系列重要国家以及一些重要区域性或全球性组织建立高层对话机制,展开多边对话。

中国领导人在参与东盟—中国领导人会晤、中欧领导人峰会、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APEC领导人会议等多边舞台的外交活动中,对于世界了解发展中的中国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可以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与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互信与相互理解,消除‚中国威胁论‛,促进中国与对话伙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如何在国家硬实力增强时对软实力不失偏颇,学好两条腿走路;如何明智和巧妙地应用软实力外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如何从中国的古典文明传统中走出来,让老箱底翻出新花样;要从这三个层次思考就应该从中国的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践中提炼出优秀的文化和价值资源,结合当今时势,转变一些外交理念和举措,从而凝聚出当代中国的‚软实力‛,从而‚锦‛上再添‚花‛,让全世界的人民从心中为之倾倒,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东方出版社2005 年版,第11 页。

[2][美]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100 页。

[3]张占、李海军,国际政治中的中国软实力三要素[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 (4) ,第45 – 49页
[4]基辛格,美国的任务[J] ,新闻周刊,2004 - 11 - 08
[5]资料来自于厦门大学网站,(目前,亚洲国家建有69所孔子学院,位列世界第一;欧洲国家所建孔子学院共68所;美洲已建立孔子学院32所,其中北美洲30所,南美洲2所;非洲已建立孔子学院20所;而大洋洲也已建立孔子学院4所。


[6]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第27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