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土地利用分区 • 1、概念: • 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 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 不同,将规划地区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 2、意义 • (1)、通过土地分区,能更好地体现土地利用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 (2)、能从空间布局上落实用地指标。协调产业间用地 矛盾,为各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用地条件。 • (3)是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 • (4)是用地规划与用地管理联系的重要环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3、土地分区类型 (1)都会区类 (2)市镇密集区类 (3)开敞区类 (4)生态敏感区类
• • • • • • • • •
4、土地分区的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2)土地利用现状 (3)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 (4)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域布局规划 (5)土需求量预测结果 (6)各类用地调整指标 (7)部门用地布局规划 (8)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
• 4、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之间,农 业用地内部之间,非农业用地内部之间要统筹兼顾
• • • • •
三、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 1.供需矛盾集中反映在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2.解决原则: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 实行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 一、用地分类 • 1、农业用地(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 • 分8个一级类型: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 镇村庄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 • 2、城市用地 (GBJ—137--90)10大类 •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 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及其它用地。
第五章 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 • • • 一、土地 1.土地的概念 经济学: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而自由赋予的陆、水、 空气和光热等各种物质与能力,不单指地球的表面, 并且要包括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的一切物质。 法学:凡占有某块土地者,其所有权可能管辖的范围 应当包括地表地下及地上所附着的一切自然物和自然 力。 农学: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工程学:把土地理解为基地、场所和原料。 生态学: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 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
• •

二、土地供给 1.概念:土地供给是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 人类有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和未利 用的后备储量总和。包括无弹性的自然供给和有弹性 的经济供给。 2.实质:是土地资源部门之间的分配问题。它包括两 个相关联的方面,即合理地分配有限的土地资源,尽 可能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包括生产效益、经济 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第四节 区域管制
• • • • 一、“管治”的涵义 “管治”与“控制”、“统治”的区别 二、空间管治的概念 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通过区域内不同功能、不 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 制引导要求,包括城镇建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 设、土地资源利用等内容。
• • •
• 原生土地和人工化土地 • (1)原生土地: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土地。 • (2)人工化土地:指人的劳动与自然土地结合后的已利 用土地,具有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及资源和资产的双重特 性

土地资源的特征
(1)稀缺性 ( 2)恒久性 (3)不动性和区际差异性
• 二、土地利用 • 1、土地利用的概念 •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 利用土地的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可以 是一项生产性活动,如种植作物,栽培树木,养殖牲畜; 也可以是一项非生产性活动,如建筑住宅、修建公园等
已利用土地面积 土地总面积
100%
• • • • • • •
2.土地的平面利用与立体利用 平面利用:农业 立体利用:城市 3、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1)土地利用率 (2)垦殖指数 (3)水面利用率
已利用土地面积 土地总面积
耕地面积 土地总面积
100%
100%
已利用水面面积 水面总面积
100%
• •
• • •

(2)预测依据 ①人口增长;②经济发展需求;③影响土地利 用的各种因素。 (3)预测方法 ①趋势外推法:按历史数值的平均增长率预测; ②回归分析法:寻找土地变化与相关因素之间 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 ③用地定额指数法:根据人口用地定额,或生 产规模用地定额,按照规划人口规模或生产规 模推算规划期末的用地需求量
• •
• •
3.土地供给的基本原则 (1)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为依据:宜农则农、宜牧 则牧、宜林则林; (2)根据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尤以城乡相对区位影 响最大。 (3)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尽可能节约非农业用地, 保护优质土地资源,以保护人类生存所需食物生产的空 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即要充分发挥土地的生 产潜力,又不会破坏土地及周边环境。(高尔夫球场~)
第二节 土的需求与供给
• • •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问题。是人 地关系的集中反映。 一、土地需求 1、概念: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利用土地进行各种 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基本需要。
• 2、土地需求量预测 • (1)预测项目分类 • ①农业生产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 地、水产养殖地等)农业建设用地(包括农村道 路、农田水利、谷场等用地) • 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建设用地、独立工 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工程用地、特殊用地、 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农村个人建房用地)
• (4)耕地复种指数:又称耕地利用率,指每年实 际播种使用的面积与已开发为耕地面积总量的百 分比。 • 我国平均150%,华南地区>200% • (5)草原载畜量 (羊单位/黄牛单位)头 • (6)建筑密度 • (7)容积率 • (8)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 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数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 平的重要指标。 • 集约经营 • 粗放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