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

经济学本科专业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熟练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经济管理与经济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然而,国内现期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普遍离预期目标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于理论知识培养“浅尝辄止”、学生“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另一方面实际工作技能培养“聊胜于无”、学生常常“拔剑四顾心茫然”。由此导致学生“左右不是上下不是”,就业困难重重,用人单位也反映招聘的员工“高低不成”。由此可见,努力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由于人才培养以专业课程的教授与学习为途径、载体,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方向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方向,因此,现在首要的问题是应科学、合理地设置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推动课程体系的优化,以此满足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市场的需要。

一、现有的经济学专业课程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目前,国内对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问题的研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国外经验借鉴

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学科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由此带动其专业教育具有先进的理念、做法。目前我国既有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两个层面上:一方面通过考察国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刘辉煌、李峰峰,2005;桑乃泉、王健,2005)另一方面通过国内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从中得出对我国的有益启示。(王晓青,2008)

2.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学者们普遍认为,经济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与时倶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学人才需求的变动来进行。于春荣(2006)提出:应根据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与时倶进能力、适应和超越时代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体系。熊红星(2001)提出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五条原则:明确专业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化、强化技能训练、切实贯彻专业选修制度、完善课程体系等。李舟(2006)认为,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应单纯地以“学科型”为主,应兼顾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的认可为依据来设置课程。李桃(2009)认

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是破解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题、调整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应树立战略性创业教育理念,将经济学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3.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研究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有利于人才特色的培养。例如,李伯兴(2008)认为,课程体系设置应考虑人才基本素质和知识体系结构,在设置课程体系过程中体现“交叉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体现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特色。

总体而言,目前有关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均认为应改变目前片面重视、强调理论学习的做法,根据市场的需要以加强实际技能的培养为中心。由此容易导致一个误区的出现:一方面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学习部分被不断弱化,另一方面对于实际技能的理解与相关专业如会计、金融、贸易等技能等同,从而在课程设置、技能培养上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存在趋同性。实际上,经济学专业特性决定其任何时候的理论学习都应予以重视,理论功底越深厚越好,同时,专业实际操作技能主要应理解为建立在理论功底基础之上,从事经济管理

(宏观与微观)、经济分析与研究工作方面的技能,理论学习与实际技能培养紧密相关、相辅相成,不可分离。这要求专业人才培养应实现二者的并重。

二、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总体要求和思路

如上所述,经济学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应是实现学生理论素养培养与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兼容、兼得,以此解决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不良现状。这是优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

1.总体要求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理论精、深,操作专、熟,应用突出”的原则,合理设置课程种类、合理确定课程结构,实现课程体系的结构优化、内容先进与应用性突出。结构优化、内容先进、应用性突出构成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要求。

(1)结构优化。这是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首要要求,以此实现“理论精深”与“操作专、熟”兼得。首先,这要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总体结构的优化。目前,国内高校对于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关注力度不一,随着定位的不同,从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至教学型高校,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分配呈现一个递增趋势。如表1所示,研究型大学(如北京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如上海财经大学)往往注重于对经济学本科专业学生的经济理论素养的培养,而教学型大学则更加关注实践教学。因此,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定位,合理分配经济学本科专业的理论、实践教学学分与学时,使其能很好地合乎学校的要求、学生的要求以及社会的要求。其次,这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使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设置均高低分明、层次有序,以此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内部结构的优化。(2)内容先进。优化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也要求课程内容应足够先进,实现学生的“理论精深”与“操作专、熟”。应尽量追赶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尽量吸收、应用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此提高课程设置的与时倶进性,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最新需要的经济学理论、实际工作技能。

(3)实用性突出。结构优化、内容先进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课程的设置应该实用,不应超出经济学本科教育层次,课程所最终培养的知识、技能也应是学生日常工作所急需的,是实用且先

进的知识、技能。这样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减轻学生负担。

2.优化思路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设想的总体思路是:遵从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以学生理论素养培养与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兼容、兼得为目的,按照“总体结构优化设置一实践课程设置一理论课程设置”的次序,优化设置课程体系。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次序。第一步,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需要确定理论、实践课程的合理结构,这是课程体系优化的首要要求,是实现学生“理论素养培养与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二者的兼容、兼得”的最基本保障;第二步,按照专业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种类,有的放矢、无缝对接,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出相应的各项操作技能;第三步,基于实践课程的设置种类,实现无缝对接,有针对性地设置理论教学课程,为技能培养提供理论基础铺垫。同时,在实践、理论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均应随时注意努力去满足“结构优化、内容先进与应用性突出”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