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若干思考
加强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
核 心 内容 ,体 系 的建 立要 根据 学校发展 目标 与人 才 培养要 求 ,借鉴 国 内外 一流 大学 的经 验 ,着 力
培 养学 生创新 精神 和实践 能力 。 ( 三) 加 大 实验教 学 内容 改革 实验 教学 内容改 革应 以人才 培养计 划 、实验 课程 的教 学 目的为依 据 ,按 学科 、专业 大类优 化
观察 实验 的过程 和结 果 ,记 录数 据 、分 析 结 果 ,
得 到某种 科学 理论或 现象 的验证 ,并使 学生 在实 验 教学过 程 中得到科 学 实验方法 和技 能的基 本训
验 、思考设 计 实验 的机 会 ,提高 实验教 学效果 。 ( ) 加 强质 量监控 ,建 立 实验 教 学质量 考 五
纲 ,并 使教学 大纲 具有科 学性 ,符合 本校人 才培 养 目标 和课程 教学 的基 本要求 ,使 实验教 学 的学
பைடு நூலகம்
根 据实 验课程 的不 同教学 要求 ,注重考 核学 生实 际操作 能 力 ,综 合 运 用所 学 知 识 能 力 和 分 析 问
题 、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逐 步减少 实验课 笔试 的 比
目类 型认定 办 法 ,并 将本科 教学 实验项 目统一 划
分 为 “ 础型 ” 实验 和 “ 高型 ” 实 验两 大类 , 基 提
、
实验 教学概 述
实验 是根 据实验 目的 ,运用 一定 的手段 ,主 动 干预或 者控制 研究 对象 ,在典 型 的环境 中或者 特定 的条 件下 进行 的一种探 索活 动 。实 验 目的是 为 了阐 明某 种 现象或 者是检 验某 种科学 理论 或假 设 ,而实 验 的条 件是人 为创 造 的 、特定 的 、具 有 科学 性 的条件 ,是观察 其 变化和 结果 的过程 。 实验 教学 是 在 教 师 或 实 验 技 术 人 员 的 指 导 下 ,学生 在 已设定 的条 件 或 自己创 造 的条 件 下 ,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变化,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改革已成为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目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与实际经济运作存在一定的脱节。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往往无法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
其次,由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学生在课程中缺乏对多学科知识的深入了解。
这导致学生缺乏全面的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另外,现有的教学方法偏重于传授知识和灌输理论,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无法适应未来的职业要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挑战及原因分析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需要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
学生需要掌握实际经济活动中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要求。
其次,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国际合作的能力。
而现有的教学内容缺乏国际视野和相关知识的培养。
另外,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需要具备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然而,现有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三、改革方向及措施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拓宽教学内容,注重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学校应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的思维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和项目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关于高校经济学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若干思考
横 向联 系 , 内容 密切相关 、 把 思想 紧密结合 的课程建成 课程
群促进学生对知 识的系统学习 , 不少高校在这方 面忽视 了其
课程组建 的要求 ,在 课程群组建过程 中介人 了主观 因素 , 出
现课程选择 的任 意性 , 响了课 程群的整体质量 。由于课程 影
基金项 目: 东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 品牌 专业 建设项 目和 经济学精品课程 建设项 目研 究的部分 内容 山
案 , 然有些 高校进行 了试验 , 没有投 人足够 的资源来 虽 但并
满足课程群建设 的需要 , 课程群建设流于形式 。
2增加 了教师 和学 生的压力 , . 影响 了课 程群建 设与教学
改 革 的积 极 性
课程群建设工作对 教师 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方面 , 授课教师 的课前准备任务增加 了, 教师不但要对本课程 的知识 内容进行认真的准备 ,还要与学科 内其他课程授课老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l 0期 总第 2 9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ONOMI RE EARCH GUI C S DE
No 1 2 0 . 0, 0 8
S ra .9 e ilNo2
关于高 校经济学 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若干思考
张吉 国 , 薛兴利 , 书铭 岳
经 济学课程 群建设是 经济学课 程体 系建设 在高校 培养
目标层 面的具体 化 , 是体现 人才培养特色 、 建设特色专业 、 提 供优 秀课程资源 的基础 。 可以有效克服课程建设 中由于过 它
于强调 某一 门课 程内容的 系统性与完整性 , 忽视对 与其相关 课程 的横向与纵向关 系而造成 的课程 间内容重复 、 程 内容 课 陈旧及课程 教学与实践脱节等 弊端 , 从整体上对学 生要掌握 的经济学 知识 进行整合 , 学生掌握 的经济学知识结 构体系 使 更 加合理 , 内容结 合更加 紧密 , 有利 于培养 和提高学生 综合
关于普通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悦也有失败的教训 。时至今 日,仍然面临着矛盾的 困惑 ,面对 新 的环境 、新 的局 面和新 的未来 ,又有
新 的 问 题 出现 ,需 要 我 们 不 断 的探 索 、分 析 和 研 究 ,以求 建 立 一个 更 合 理 、更 科 学 的 高校 课 程 体
关于普通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 系的改革
于春荣
( 长春大学 经济学 院,吉林 长春 102 ) 3 0 2
摘
要 :普通高校 经济学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应该是 :具有较 高综合素质 、创新能力、与时俱进
能力 、适应 和超越 时代 发展要 求的应 用型人 才 。但 是 ,按 着这样 的 目标 , 目前课程 体 系的设 置还 存 在 着诸 多的问题 需要调 整和 改革 ,以便 更好 的服 务 与 市场经济 和社会 发展 的需要 。 关键 词 :普 通 高校 ;经 济学 专业 ;课 程体 系;教 学改革 中图 分类 号 :G 4 62 文献标 识码 :A
学毕业生的就业 “ 口 率却 日益下 降,据教育 对
部部长周济在一次会议 上宣布 , 0 3年毕业的大 20 学 生 ,有 8 %在 就 业 部 门从 事 的职 业 与所 学 的专 0 业没有直接 的关系。那么,按专业对 口的课程体系 设置培养 出来 的学生 ,并不 能全面适应社会 的需 要 ,变通 、创新 能力 弱 。另一 种观 点是 :从长 远利
维普资讯
第 1 6卷
第 3期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o . 1 No 3 1 6 . Ma 0 6 y2 0
20 0 6年 5月
J OUR NAL OFCH ANG CHUN U VE Ⅱ NI RS
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问题与改革路径研究——以安徽大学为例
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 了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 提 出坚 持 内涵 式发 展 以提升 高等教 育质 量 。作为 高等 院校
人 才 培养 的基本 载 体 和重 要手 段 , 专业 课 程设 置 对
于扎实学生 的专业基础 、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 激发 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大 意 义 。课 程 设 置是 指依 据 特定 的人 才 培养 目标 , 组
2 0 1 4 年第 6 期 安徽 电子信 息 职业 技 术学 院学 报 N o . 6 2 0 1 4 第l 3 卷( 总第 7 5 期)J O U R N A L O F A N H U I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0 F E L E c 1 1 { 0 N I c 5 & I N F 0 R M A f . 1 0 N f . E c H N 0 L 0 G Y G e n e r a l N o . 7 5 V o 1 . 1 3
[ 关键 词 ] 课 程设 置 ;经济 学 ; 安 徽 大学 [ 中图分 类 号 ]G 6 4 2 . 0 [ 文献 标识 码 ] A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 , 完善人才培 养 的路径 与模 式 以及提 升人 才培 养 的质量 与水平 是
我 国高 等教 育改革 与发 展 的基本 方 向。2 0 1 2 年 教育
的重 点 。本 文 以 “ 2 1 1 工程 ” 全 国重 点 建设 高 校 安徽 大 学 为研 究 对 象 , 通 过 对 安徽 大 学 经 济学 院经 济学 专 业 的本 科课 程设 置相 关 问题进 行 分 析 , 以期 寻 找
件。但课程内容深入性 、 层次性和系统性不足 , 难以
学校经济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学校经济学课教学反思范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学校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我对学校经济学课的教学方式有一些反思。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对学校经济学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能够对未来的教学改进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非常关键。
然而,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让学生真正理解经济学原理的机会。
因此,我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更加注重实际案例和经济现象的引入,以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教师教学方法方面,我认为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疲惫的情绪,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演讲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注重记忆理论知识,而缺乏对真实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论证,培养他们的经济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宽教学资源的渠道在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已经变得非常便捷。
因此,在学校经济学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广泛地运用各类教学资源,如互联网、电子图书等。
通过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五、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索学校经济学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精神。
经济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学科,懂得如何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提高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在学校经济学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内容不 能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等 问题。改革措施应结合时政 , 引入 大量教 学案例 , 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 增 以互动教 学法 多样化教学形式 , 以多 媒体教 学丰 富教 学手段 ; 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引用 , 使教学 内容更加 系统化 。 【 关键词】 发展 经济学 ; 程教 学; 课 存在 问题 ; 改革措施
一
、
析、 课程论文等 手段锻炼学 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 。 程 的初衷背道而驰 。 由于发展经济学是一 门综合性较强的学 科 , 课程体 系庞 大 , 涉及 内 3 教 学 内容 较 独 立 , 视 了与 其 他 专 业课 程 的联 系 、 忽 容广泛 、 复杂 , 国内目前现有的 教材 9 %以上 均遵循 “ 念解释——理 0 概 发展经济学是经济学类的必修 专业课 , 它与其它 课程之 间存在着 论阐述——模型描述——举例说明 ” 的模式 , 内容刻板 ; 一方面 , 另 在开 较为 紧密 的联系 , 西方经 济学 、 如 国际经济 学、 区域 经济学 、 币银行 货 设发展经济学课程 的高校 中基本上采用单一 的课堂讲授 的方式对该 门 学, 甚至是社会学 , 但在目前的发展经 济学教学中 , 在很大程度是 “ 就发 课程进行教学 , 学生对发展中 国家现状缺乏感性 认识 , 同时学 生对与发 展经济学来讲发展经济学”, 忽视 了对于它与其他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借 展经济学研究 内容相对应 的跨学 科分析方 法的掌 握也较 为薄 弱, 从而 助 、 互为铺垫的内在联系 , 使得一 些知识点 在多 门课 程中反 复出现 , 而 导致 了对发展中 国家经 济增 长和经 济发 展 分析对 象 的片面 性和 单一 学生并不能从中找出其相互 的交叉点 , 于这些知识 的理解也 仅仅是 对 性。基于以上缺陷和种种 限制 , 使得 我国高等 院校作 为经济 类学禾 必 片面的 、 斗 孤立的 , 不能做到融会贯 通 , 而最终导 致其掌握 了专业 知识但 修专业课程之一的发展经济课程教学效果受到 了一 定程度 的影响。因 不成体系现象的存在 。 此, 如何根据发展经济学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交叉性 、 学科性 、 泛性 跨 厂 三 、 展 经 济 学 课 程教 学 改 革 的几 点 思 考 发 和边缘性等特征 , 探索出符合 该课程 特点和学 生知识 结构体 系的 全面 正足由于上述发展 经济 学课程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 作为发展 经济 丰富而又灵活有效的教学模 式 , 就成 为发展经济 学教 学工作 者应该 探 学课程的授课 教师应着 力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扬长 避短, 提高发展经 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济学课程教学质量。
关于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
关于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本科学科专业结构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通知》(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就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切实落实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1.明确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质量全面负责。
党政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亲自抓教学质量。
各系(部)领导和学校各部门要以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把质量意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2.强化学校、教务处、系(部)领导定期听课制度。
学校、教务处及系(部)领导平均每月听课不少于4节,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应适量增加听课数量。
领导干部听课情况由各系(部)汇总后于每学期末报送教务处,统计结果在下一学期初第一次全校处级干部大会上予以公布。
3.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议。
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规划、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分析和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创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各系(部)应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前召开系(部)教学工作会议,为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做好充分的准备。
4.建立教学工作质量奖惩制度。
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各系(部)的教学质量作为考评系 (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实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岗位津贴的必要条件,实行教师职称晋升和提拔“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
对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应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
对《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对《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金融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涵盖了广泛的金融知识和理论,在培养金融人才以支持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快速变化,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今天金融从业人员的需求。
对《金融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可以考虑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
传统的《金融学》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很少涉及到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在金融行业中,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性的内容,例如模拟交易、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我们可以加强与金融市场的联系。
金融市场是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金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在传统的《金融学》教学中,对于金融市场的介绍往往比较简略,无法满足学生对金融市场的需求。
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与金融市场相关的知识,例如股票、债券和外汇等的交易和投资分析方法,以及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也可以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在传统的《金融学》教学中,对于金融科技的介绍和应用往往比较有限。
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对金融科技的介绍,包括互联网金融、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它们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和影响。
我们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金融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变化的行业,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金融项目、鼓励学生参与金融比赛和创新创业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金融行业的需求。
对《金融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必要的。
通过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加强与金融市场和金融科技的联系、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更好地培养金融从业人员,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变化。
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微观经济学为例
本约束之后 就来 做最 优化 求解 , 然后 找出随着 环境变化 而
变 化 的 最 优 化建 立 比 较静 态 分 析 , 后 把 每 个 人 的 最 优 加 最
总构成社会 的总供 给。 有了总需求 和总供 给 , 者相互作用 就会产 生均衡价 二
格和 均衡 数量 形成 市 场均 衡 , 何 来 评价 市场 均衡 的效 如
教 育研 究
重 庆 与世 界 21年第2卷第8 01 8 期
T ol & Ch n qig he W rd o g n Vo . . 01 128 No 8 2 1
经 济 学 教 育教 学 改 革 思 的 考
一
以微 观 经 济 学为例
时 磊
( 州 大学 , 苏 扬 州 扬 江
但 是这 种 贡 献 可 能 是 在 未 来 , 短 期 内相 对 比较 少 , 至 而 甚
在长期 的产 出关系也未必多。学术研究类 似于创新 , 不知 道未来究竟在什么方向上发展 , 我们 只好在很多领域投 入 精力 , 可能只有 少数符合社会发展方 向的投资真正创 造了 社会价值 , 而其 他的都是 社会 的损失 和沉淀 。另 一方 面 , 当前的事务性工作也可以创造 出许多 的价值 , 么现在韵 那 问题就是在学术研 究型 和实务 型人才 培养之 间做 出有利
社 会 发 展 或 者 自然 发 展 规 律 的 学 术 型 人 才 。而 且 由 于 社
如思想道德 修养 、 法律基础 、 马克思 主义 哲学 、 政治 经济学
和 英 语 、 学 等 。在 此 之 后 则 是 大 量 的 专 业 课 程 如 发 展 经 数
济学 、 制度经济学、 博弈论 等 , 若按 照原有 的教育 教学方法 就存在着严重的课时不足问题 , 增加课时量 又意味着大 若 学生负担大 大增 加。因此 , 何在 课 程体 系 内部 强干 弱 如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反思总结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反思总结“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挖掘高校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一致性。
《经济学基础》课程属于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
《经济学基础》作为第二批试点课,现将本门课程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改革情况(一)“三新”标准精炼思政要素,师生实现情感“三共”。
我们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设计过程中,结合《经济学基础》专业知识,认为教师需要精炼符合“三新”(即新素材、新理念、新视角)标准的思政题材和内容,教学效果实现师生情感上的“三共”(即共鸣、共情、共振)。
(二)教学内容创新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在《经济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将经济学理论内容讲深讲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融合经济案例、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现象和改革开放各行各业经济成就等思政素材。
使用案例讨论法、师生互动法、任务驱动法和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师生身份互换,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点到为止的启发引领,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的有趣,体会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培养学生经济学实际应用意识。
“无声”的将思政素材和理论内容融合渗透,在知识传授同时形成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和塑造。
(三)知识传授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能力借助线上资源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推证、讨论、探究,得出正确结论,将PBL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推证能力,提升课堂思政效果。
2、翻转课堂选取适当教学内容,提前通过研究通向学生布置课前研究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课上运用翻转课堂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总结学生自学成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线上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讲授法与启发法、互动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角色转换,让学生能成为研究主体,能紧跟授课进程,参与其中,案例讲解后注意分析方法的总结,授之以“鱼”的同时更注重授之以“渔”。
经济学教学常见问题与解决思路
经济学教学常见问题与解决思路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学科,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其自身的特性,经济学在诸多学科中算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形、公式、模型、数学推导等复杂的内容,往往令初学者感到高深、艰难。
这个学科特性对教材的趣味性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经济学教育提出了许多难题。
就目前经济学教育的形势而言,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来自教材、教师等方面,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深入探究。
一、经济学简述经济学是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即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规律的理论,对指导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开始为经济学奠定基础,到如今形成体系完整、分类详细的经济学理论,其间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过程,凝聚了无数经济学专家学者的努力成果,也为经济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经济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而产生的一门社会科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更是被高校列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如何教授好这一门课程,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是高校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专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经济学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要求教授这一门学科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教材上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更要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本质规律及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归纳,将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质进行讲述和展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预设目标很难达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育方针方面。
由于历史方面的诸多原因,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更多地受到了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有许多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容充斥其中,例如“公有制不如私有制”“私有制无剥削”“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等观点俯拾皆是。
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概述 (2)1. 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领域的现状分析 (3)2. 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4)三、经济学课程现状分析 (5)1. 经济学课程内容及结构 (6)2. 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7)3. 经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8)四、人工智能背景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9)1. 经济学课程内容改革 (10)(1)融入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11)(2)强化实践应用导向 (12)2. 经济学课程结构改革 (13)(1)跨学科融合 (14)(2)模块化设置 (15)3. 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7)(1)引入智能化教学手段 (18)(2)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9)4.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 (20)(1)增设实践课程环节 (21)(2)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22)五、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策略与建议 (23)一、内容概括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如何对经济学课程进行有效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学课程的影响,包括数据驱动、智能决策、自动化等方面。
本文提出了针对这些影响的课程改革策略,包括更新教材、引入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等。
本文对实施这些改革策略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了评估,并展望了未来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概述数据处理与分析:人工智能能够处理海量的经济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快速准确地分析出经济趋势和规律。
这大大提高了经济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预测与模拟: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精准预测和模拟。
在宏观经济预测、市场趋势分析、金融风险预警等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作者:张景新黄涛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第03期[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于培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于一体的专业化人才,《经济学原理》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文章通过对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从课程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本文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张景新,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广西桂林,541004;黄涛,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广西桂林,541004[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3-0106-0003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注重学生坚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经济学基础》在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也称为《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等,课程体系并无区别。
《经济学基础》课程作为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知识体系、研究方法是后续课程学习中必要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而言,《经济学基础》的教学在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必须突出经济学的应用性,力求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础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分析工具,努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分析后续课程学习中与现实社会中常见的经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遵循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在规律与价值取向, 才能凸显其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
一、明确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于一体的专业化人才。
对于应用型本科教学而言,《经济学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课程学习应围绕经济学基本原理、经济学分析方法和经济理论实施等内容展开。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文章编号 100426410(2006)S120074203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李 舟(广西工学院财政经济系,广西柳州 545006)摘 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为了适应21世纪大经济、大市场和大科学的环境,体现经济学专业厚基础、高素质、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向,应当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经济学课程体系,注重整体优化体系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好各门课程的合理定位,解决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词: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中图分类号:G64210 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6232作者简介李舟(2),女,贵州赫章人,广西工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遵照教学系统运行规律,促进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开展高标准、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的要求经济学专业被视为经济学科的基础专业,体现了其内容丰富、门类繁多、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发展态势。
因此,在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特征。
首先,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突出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又要对相关的管理科学有所认识,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既保证经济学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又开设了“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管理类课程,为学生学习一定的管理知识提供了平台。
应该说,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学好、用好经济知识的同时,也要懂得相应的管理知识,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学科拓展的需要。
其次,经济学专业在开设了经典的传统核心课程之外,还要根据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发展的趋势,为学生开设了一些新兴边缘学科课程。
比如:根据金融学科的发展,选择开设了在“货币银行学”课程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货币金融学”,不断充实金融学学科的最新成果。
应用文-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更新与优化的思考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更新与优化的思考'微观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更新与优化的思考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以及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是高等院校经管类学生必学的课目。
经济科学是一门没有完全的学科,还处于不断发展当中。
近些年,新的理论和知识以及科学方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
经济科学的迅猛发展,需要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来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研究。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学生开始经济科学学习的入门学科。
近年来,为了教好微观经济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在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努力实践。
形势的发展促使我们必须要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本文由联盟收集整体系进行科学化建设,对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平台进行必要的更新和重建!一、国内的教学现状与趋势分析我们要对目前国内微观经济学教学的现状与趋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微观经济学教学系统化。
国内很多著名的院校都采用以下模式:具有一套教学用的授课课本教材、教学案例手册和相应的习题及其解答,同时配有彩色图片和动画的PPT等。
2.国内微观经济学教材更新周期快、质量提高。
例如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是经典教材,从1996年初次出版到现今,已经历经五个版本,从2007年的第四版到2011年的第五版,更新速度为4年更新一次。
3.微观经济学教材学科前言内容增多,信息量增加多。
例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已经将博弈论单独抽出,采用一整章的篇幅用于介绍。
同时,为了加强和宏观经济学的衔接,增加了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4.国内微观经济学教学精品课的建设,为我们搞好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其中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实验教学建设以及机制建设等。
大学经济学教学反思与改进
大学经济学教学反思与改进引言:大学经济学教学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以此为背景,探讨大学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一、当前大学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问题1.1 将经济学过度理论化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教学中往往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实践与案例的引入。
这导致了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解难度,也无法充分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1.2 缺乏与时俱进的案例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的经济问题不断出现,然而大学经济学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本案例上,没有及时引入最新的实际案例和经济现象。
这使得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现实脱节,导致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降低。
1.3 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经济学的学习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在当前的大学经济学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只能通过课堂上的理论学习,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也导致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惑和挫折。
二、改进大学经济学教学的措施2.1 引入实践案例教学针对第一点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实践案例教学来改进大学经济学教学。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挑战和机遇。
2.2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除了案例教学,学校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例如实习、社会调研等。
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提供实践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3 更新教学内容,关注最新经济现象为了解决第二点问题,大学经济学教学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关注最新经济现象。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关注新闻、报纸、杂志等,选取相关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于经济数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
[ 中图分 类号] G 4. 62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8 82( o ) — 1 — 2 0 — 292 80 08 0 0 0 2 4
数学教育与专业培 养的关 系 , 切实坚持经济数学 课程在财 经 类专 业课程体 系中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地位 , 认真 抓好课程 体
会, 就经济数学 的课程建设 与改革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
提高课程认识 , 加强基础地位
随着科技进 步和经济发展 , 数学在经济等社 会各 领域 的
握 比较扎 实的数学 基础 知识和基本运 算技能 的基础 上 , 重 着
培养学生 运用 数学 知识 解决经济 实际问题 的意识 、 方法 和能
Ma r.2 0 08
关 于 经 济 数 学 课 程建 设 与 改革 考 的思
张新红
( 华侨大学商 学院, 福建泉州, 22 ) 3 01 6
[ ] 讨论 了经济数学课程在 高等学校 财经类学 生培养体 系 中的重要作 用和地位 , 针对现行课 程教学 中存 在 摘要 并
的问题 , 就课程 内容及教材建设 、 教师队伍及教学方 法等方面 提出了课 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一些设想和做法。 [ 关键 词] 经济数学 ; 课程建设 ; 教学改革
建设重视 不够 。集 中表 现在课程体系 孤立 , 业课 程学 习 与专
严重 脱离 , 导致学生对数学课 兴趣不足 , 习积极性 不高 , 学 数
经济数学作 为高 等学校经济专业学 生的必修课 程 , 明显 具有基础性 和应用性 , 是经济专 业学生培养课程 体系 中非 常
重要 的核心课程 。其教学 目标应服务 于人才培养 的总 目标 ,
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工作 。 二 、认清 课程性质 , 明确教学 目标
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问题与改革路径研究--以安徽大学为例
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问题与改革路径研究--以安徽大学为例郝楠;徐剑【摘要】专业课程设置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手段。
通过对安徽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实地调研,在分析本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改革路径。
【期刊名称】《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课程设置;经济学;安徽大学【作者】郝楠;徐剑【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大学学生处,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善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模式以及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提出坚持内涵式发展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手段,专业课程设置对于扎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课程设置是指依据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
具体来看,本文认为课程设置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方向,以专业特色为指导,对专业课程的内容、结构、进度、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整体性安排。
关于高等教育中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已经呈现出注重知识体系与关注人才发展的相互融合、课程结构中实践类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丰富以及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与多元化发展趋势。
从目前我国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仍存在以下问题包括基础性课程开设不足、实验实训缺失、课程内容难以及时更新、课程难度不够以及课程设置未能体现区域化与国际化;主干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难以匹配、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不足以及缺少数理基础课和方法论课程;课程结构不合理、选修课比重偏低等。
提升教育经济学教育的若干问题
提升教育经济学教育的若干问题教育经济学是一门涉及教育与经济的交叉学科,它关注的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教育政策的效果评估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学和教育学的发展,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提升教育经济学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实践性不足。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需要结合教育实践,但当前教育经济学教育在实践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缺乏对于实际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实践操作,导致他们之后在从事教育经济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提升其应用能力是提升教育经济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师资队伍短缺。
教育经济学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经济学和教育学背景的教师,而目前师资队伍短缺成为制约教育经济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现有的教育经济学教师大多只有经济学或者教育学的单一专业背景,缺乏跨学科的视野和能力;教育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也受到师资短缺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得到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需要加大对教育经济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引进跨学科的师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
教育经济学研究与实际问题脱节。
当前,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与实际问题脱节,难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在教育经济学教育中,学生更多地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教育问题和案例。
需要加强教育经济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促进教育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问题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与现实问题联系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教育经济学教育需要从学科交叉性、实践性、师资队伍和研究与实际问题结合等方面着手。
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前提下,教育经济学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教育经济学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需求,为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政策制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若干思考
作者:张雪绸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2期
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要不断改革与优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培养经济学专业特色人才的关键。
本文分析了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意义,探讨了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37-03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要不断改革与优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遵照教学系统运行规律,促进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1]。
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培养高层次的经济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意义
经济学专业被视为经济学科的基础专业,其内容丰富、门类繁多。
原有的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某些方面已不适应培养面向市场的高层次经济学人才的需要,因此,对本科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有利于教学观念的创新。
为了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经济学专业应用与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观。
积极运用主体教学原则,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开展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注重发散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经济问题。
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质疑,可以逐渐地检视、修正自己陈旧的教学观,主动、自觉探索新的教学观,从而有利于教学观念的创新[2]。
2.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学观念的不断创新,教师善于使用友善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
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经济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通过加强经济学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课经济学专业培养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渗透的初步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以专业课程的教授与学习为途径、载体,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方向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方向,因此,必须对原有的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科学、合理地设置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动课程体系的优化,以此满足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市场的需要。
二、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设置单一。
本科经济学专业除公共课外,所开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近代经济史、经济学说史、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市场经济学等课程,都是围绕经济学专业这一狭窄的专业而设置,大多数课程与经济学紧密关联与其他学科联系甚少,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不能适应多变的信息化时代要求;这样的课程体系也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2.重视理论课教育而忽视实践课教育。
本科经济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所以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偏向于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类课程开得较多,课时量较大,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经济学功底,具有较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由于在教学中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实践教学在本科经济学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这使得目前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是个薄弱环节。
实践教学是学生认知社会、熟悉职场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3]。
因此,本科经济专业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应突出实践,强化应用,使学生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升应用型人才就业的市场竞争力。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最常采用的方式是课堂讲授式,即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主要目标是完成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大量存在照本宣科、信息量少,不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不注重师生交流“满堂灌”的现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造成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佳。
同时普遍存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粉笔+黑板”,教学手段、技术、设备和环境普遍比较落后,教室功能不齐全,电脑化、网络化在教学中应用程度较低,导致课堂效率比较低下[4]。
4.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且深度不够。
本科经济学专业教学中采用书本中的理论大多是过去西方流行的经济学理论,西方近几年来在经济学的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产生了一些新的经济学理论,由于我们的教师了解的比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到经济学专业国际学术前沿的新知识。
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内容和深度的要求和国外的经济学教育差距很大。
美国大学本科
经济学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一般开设到高级层次,匈牙利本科经济学专业和西方经济学课程一般开设初级和中级两个层次,而我国很多高校一般只开设到初级层次,开设到中级层次的高校就很少,导致学生经济理论功底不扎实。
三、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对策
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
1.课程设置多元化。
本科经济学专业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是通过富有创新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来实现。
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是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三大模块构成,这三大模块课程在突出经济理论厚后的基础上,同时也强调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兼容性、交叉性,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既增强了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也符合当今社会对应用型经济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的要求。
2.重视理论课教育,加强实践课的教学。
本科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重视理论经济学的教育,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经济学功底,具有较强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太少或只是流于形式。
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拓宽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5]。
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难以贯通,难以适应多变的社会工作。
针对目前的现状,通过社会调查、专业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多种渠道,加大实践课程的教学,完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化,最终实现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本科经济学专业开设的课程理论性比较强,“一支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理论的积极性,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理论的兴趣。
同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而且能够弥补教材里某些课程内容过于简单的缺陷,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不断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
本科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经济学功底,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不断进行更新与深化,大力引进国外经济学科的先进课程与科研成果,积极吸收国外经济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要增加经济学专业特别是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课时,深化西方经济学课程开设的层次,尽可能使西方经济学课程开设到高级层次,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学生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经济学功底,满足未来一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专业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舟.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s1):74-76.
[2]刘尧.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转变的教学观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0,(01):45-47.
[3]龚三乐.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95-97.
[4]于春荣.关于普通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长春大学学报,2006,(03):94-96.
[5]刘生,李桃.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体系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120-122.
基金项目:西安财经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经济
学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2xcj2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