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学课程标准
《物流学》课程标准
《物流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物流学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中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和理论观点,目的是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阐述和拓展,使学生能够基本上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中的核心概念、理论观点和一些重要方法。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现代物流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120学时,计7.5个学分。
(其中理论120学时,实操0学时)三、课程设计思路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并了解国内外物流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新发展、新动向。
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企业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物流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课程教学目标系统了解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研究的基本方法、物流各功能的主要内容,物流合理化的实施,了解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和训练,使学生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比较全面地认识,并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流,进行物流实务操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六、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学期考试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七、课程建议(1)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一周安排6个课时,每2个课时连堂,有条件的话,可以安排到物流企业参观学习。
(2)教材建议:建议采用《现代物流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陈百健主编;ISBN:9787502596491;八、实训教学资源要求无需实训。
九、其它说明。
物流经济学教学大纲
《物流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物流经济学概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物流的经济学特征。
理解物流经济的概念和物流经济学的含义。
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内容。
应用物流经济学的概念和经济学特征分析企业物流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物流经济学的内容了解物流的经济学特征。
理解物流经济的概念和物流经济学的含义。
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内容。
应用物流经济学的概念和经济学特征分析企业物流现实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一、物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物流经济与物流经济学的含义(二)物流经济学的特点二、物流的经济学特征(一)物流的经济价值(二)物流的财富创造(三)物流的经济作用三、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物流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四、研究物流经济学的意义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1.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让我们从小处看到了什么商机?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物流的经济特征。
3.结合中国实际,讨论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推动因素。
课前准备及课外阅读要求:课前准备:教材第1章。
课外阅读:雪铁龙公司的售后物流服务。
参考资料:崔晓文.物流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净现值、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的概念。
理解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
掌握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变异系数法、决策树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法的计算步骤。
能够应用以上方法分析物流经济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变异系数法、决策树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法的计算步骤。
教学要求:了解净现值、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的概念。
理解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
掌握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变异系数法、决策树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法的计算步骤。
能够应用以上方法分析物流经济问题。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物流经济地理
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
物流地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地理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及经济效用;物流地理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及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区域布局;物流地理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现代物流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80学时,计5个学分。
(其中理论40学时,实操4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更多的懂业务、会管理、善操作的专业人才,我们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开设《物流经济地理》这门课程。
四、课程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掌握物流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掌握物流地理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物流地理的各种地域布局,以及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3.素质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物流地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物流管理经济学理论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经济学基础》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它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学说,系统地分析了各种经济现象形成的原因和变化的特点,提出了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经济政策与方法,课程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这门课程要实现三个主要目的:领会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培养对现实世界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观察能力,训练经济学直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尽快步入经济学之门,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相关经济模型,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经济应用问题中的能力,使其具有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和经济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1)了解微观经济学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宏观经济学在解决资源利用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
(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市场失衡和微观经济政策。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及宏观经济政策。
(3)通过学习运用经济学分析研究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领域内存在的重点问题和焦点问题。
(4)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中的经济决策能力.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以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辅之于习题、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灌输式教学;(2)启发式案例教学;(3)主动式讨论教学;(4)多媒体演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区别.要求:了解什么是微观经济学,什么是宏观经济学;理解生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选择与生产资源有效配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证分析方法。
物流金融管理《货物学基础》课程标准
《货物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货物学基础标准简称适用专业物流金融专业修读学期第1学期制订时间2018.08课程代码课程学时64课程学分4课程类型A类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物流管理等专业课程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物流师合作开发企业无执笔人合作者无审核人无制(修)定日期无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货物学基础》是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是前期理论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
本课程的平行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物流学基础》等,后续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等。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物流货物相关知识并解决物流问题为目标。
根据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围绕物流中的货物,从货物的物流业务运行角度,对货物的性质、分类、质量、标准、检验等方面知识进行全面介绍,通过理论学习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货物学相关知识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通过以物流的货物为中心,以货物的物流业务运行为主线,通过认识货物、货物的分类与编码、货物质量与标准、货物检验、货物包装、货物的储存与养护等项目的学习,并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学习动力不足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程74的思路为:以货物的性质、分类、质量、标准、检验和包装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介绍,帮助学生构建货物学的知识体系,掌握货物在物流业务各环节的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从货物的物流业务运行角度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物流中的货物为主,着眼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物流经济学》教学大纲
《物流经济学》教学大纲(Logistics Economics、)一、前言1、课程概述物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的物流系统内,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物流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等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同时物流经济学也研究微观物流活动的经济问题,为企业微观物流活动的科学化、合理化、最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物流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与交叉性的应用经济学,其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和对象有国民经济增长与物流的关系,物流市场需求与供给,物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物流模式的优化与选择,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物流信息化等物流化运作的经济学和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化和资源配置问题,物流业业态发展趋势,物流整合和体制等。
2、课程性质物流经济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将物流经济学融入到经济学的体系来进行物流经济学的剖析,全书从物流需求、物流供给等物流市场特征出发,分析了物流生产组织、要素、资本、物流国家垄断、物流成本等经济学特征。
3、学分与学时本课程共有2学分、32学时。
4、教学目的和要求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学会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物流市场的供需关系、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评价物流运作绩效,合理选择和配置物流资源。
培养学生做到自觉运用物流经济学的知识去解决物流活动中的经济学问题,做好经营决策,从而取得好的物流经济效果的能力。
5、使用对象本教材既适合于高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或方向的本科生教学用书。
6、先修课程要求要求先修的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统计学》等专业课程。
二、讲授大纲第一章物流经济学概论(一)本章概述物流活动经历了早期物流活动、物流活动的成长阶段、物流经济活动的扩展阶段和物流经济活动的成熟4个演化阶段。
《物流经济学》课程
《物流经济学》课程一、课程编号1020101804二、课程名称物流经济学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四、开课系(部)国际经贸学院物流系五、大纲说明1.学时、学分数、课程性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物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型经济学科,是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物流经济和物流理论的总结与升华。
通过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物流企业实践的基础性理论课程,学习和掌握物流经济学知识是学习物流管理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素养。
物流企业的发展正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从资本导向型向智本导向型过渡,把经济学知识应用到物流管理当中,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过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物流学概论;后续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学等。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物流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了解物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掌握物流是如何为各行业提供了效用和经济价值的增值作用。
同时这种作用最主要体现在哪几个环节中,这些环节也就是物流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效用论和最大化理论与效用增值和经济价值。
难点:物流的效用增值和经济价值。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教学内容】第一章物流经济学概论一、物流的产生与发展二、物流的效用增值和经济价值三、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意义第二章物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了解物流市场中需求和影响需求的因素,以及物流市场中供给和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利用效用论和供求定理等理论研究物流市场的供求平衡,从而实现物流效用增值和经济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效用论和最大化理论与效用增值和经济价值。
难点:物流的效用增值和经济价值。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教学内容】第二章物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一、物流市场的需求二、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三、物流市场的供给四、物流市场供求均衡分析五、物流需求预测第三章物流生产管理【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了解物流的生产过程,区别物流生产和生产物流,了解生产物流的三个主要系统。
《物流金融法规》课程标准
《物流金融法规》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我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制定《物流金融法规》课程标准。
1.根据我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要求,结合江西省物流行业的实际,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物流行业岗位职业分析,以提升学生物流行业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物流行业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等技术核心能力;从物流实际运作与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物流企业“采购、销售、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搬运装卸、保险、争议解决”等实际经营活动,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评价建议。
三、设计思路物流法律法规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已步入了快车道,并正从粗放型逐渐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物流业也在加速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有赖于良好的法律环境作为依托和保障,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急需大量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课程培养目标4.1技能目标(1)具有对物流金融法相关知识的系统理解能力。
(2)针对物流企业实际经营活动,掌握物资采购、货物运输、货物仓储、货物装卸搬运、物流包装配有关的法规。
(3)掌握物流过程中的保险法律规范。
(4)掌握国际货运代理法律规范。
(5)掌握货物海关监管法律规范。
(6)理解物流争议的解决途径。
4.2知识目标(1)掌握物流金融法的概念及特征;(2)掌握物资采购相关法律规定;货物运输法相关法律规定;(3)掌握港站经营人、港口货物作业合同的订立相关法律规定;(4)掌握加工承揽合同,物流包装法相关法律规定,普通货物包装相关法律规定和危险货物包装法律规范;(5)掌握货物仓储的种类,仓储合同的主要内容;(6)理解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新)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物流基础》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其它相关专业(连锁经营管理、营销与策划、信息管理等)的知识拓展课程。
该课程为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涵盖了物流专业的所有知识点,概括性强,学生容易认识、理解,真正服务于下一步的专业课学习。
本课程需要在《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前导课程的基础上开设。
通过前续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本门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其后续课程有《仓储业务操作》、《运输业务操作》、《配送作业的组织与实施》等。
2.课程任务《物流基础》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物流的整体的认知与简单任务操作。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专业技能的基础,能进行简单的物流任务操作,能胜任物流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能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要求,达到助理物流师的水平,并使学生逐步树立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本课程具体学习任务如下:掌握物流的概念,熟悉物流引入中国的几个阶段,熟悉物流的要素;掌握储存的概念,掌握仓储作业的构成要素,熟悉仓储作业流程,理解ABC分类法;掌握运输的概念,掌握多式联运的概念,理解多式联运应该具备的条件,熟悉几种典型的运输方式作业流程;掌握配送及配送中心的概念,理解配送中心作业活动的特点,掌握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熟悉配送中心的岗位设置;掌握装卸搬运的概念,掌握堆码的概念,熟悉装卸搬运的流程,理解装卸搬运的合理化操作;掌握包装的概念,熟悉常用的包装材料,熟悉运输包装及销售包装的设计要素;掌握流通加工的概念,熟悉常见的几种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理解流通加工的作用,理解流通加工合理化操作的途径;熟悉物流信息的概念,熟悉常见的物流信息,熟悉几种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熟悉企业供应物流的模式,熟悉生产物流的过程,熟悉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流程,熟悉回收物流的处理方式。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物流经济地理
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
物流地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地理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及经济效用;物流地理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及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区域布局;物流地理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现代物流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80学时,计5个学分。
(其中理论40学时,实操4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更多的懂业务、会管理、善操作的专业人才,我们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开设《物流经济地理》这门课程。
四、课程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掌握物流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掌握物流地理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物流地理的各种地域布局,以及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3.素质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物流地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东北林业大学《物流经济学》课程设计大纲
《物流经济学》课程设计大纲1.课程设计题目:物流车辆选型经济评价2.课程代码:1200933.课程性质:实践教学4.学时:1周(第2学期)5.学分:1.06.适用专业:物流工程7.先修或同修课程:物流经济学、高等数学8.开设单位:工程技术学院9.制定实践教学大纲的依据:东北林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10.课程设计目的:(1)巩固和加强物流经济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为以后工作中涉及到物流经济学内容奠定必要的基础。
(2)通过实际操作物流项目的评价与选择,掌握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
(3)通过对系统调查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形成各种图表,形成物流经济方案。
(4)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
11.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及要求:(1)调查数据准确、可靠。
(2)数据整理表格清晰流畅。
(3)统计分析图表文本脉络自然,计算步骤、层次分明。
(4)系统仿真方案合理,流程完整,结果正确。
(4)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符合学校相应要求。
12.课程设计基本内容:(1)项目概况该项目为物流企业运输车辆选型项目经济评价。
该物流企业准备新增一部集装箱货运汽车承担甲、乙两城市间的货物运输任务,现有两种车型可供选择:A型,额定载荷45吨,价格100万元,寿命期6年;B型,额定载荷50吨,价格160万元,寿命期8年。
车辆购置附加税和车辆投入使用前的其他费用为车辆价格的12%,使用期满后,A型的残值为10000元,B型的残值为15000元,折现率按6%计算。
(2)基础数据①收入。
甲、乙两城市之间运输距离19.5km,日运次2(甲、乙两市往返运行一次),每月按10个工作车日计算;运价:A型10元/(吨*km),由于B型车辆的自装卸功能可以提高运输时效,其运价为11元/(吨*km)。
经调查,两种车型平均每运次载货量为30吨。
②支出。
a.市内二环桥费:1760元/月;(每年年初交纳);b.运输管理费:70元/(月*额定载荷);(每年年初交纳);c.驾乘人员工资:当前驾驶员3900元/月,该线路配备2名驾驶员,第二年起驾乘人员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5%。
物流经济学教案
物流经济学教案一、引言物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物流管理与经济关系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于物流运作和决策中。
本教案将介绍物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际应用,以培养学生的物流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流经济学的定义、目标和研究领域;2. 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3. 理解物流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并能进行成本效益分析;4. 学会运用优化方法解决物流决策问题;5. 能够评估物流供应链的绩效和效率。
三、教学内容1. 物流经济学的概述1.1 物流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1.2 物流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领域2. 物流成本与效益2.1 物流成本的概念和分类2.2 物流效益的定义和衡量方法2.3 成本效益分析在物流决策中的应用3. 物流网络设计3.1 物流网络的概念和要素3.2 物流网络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3 运输路线选择和仓储位置优化4. 库存管理与控制4.1 库存管理的目标和原则4.2 库存模型与方法4.3 供需平衡与服务水平控制5. 供应链绩效评估5.1 供应链绩效的定义和指标体系5.2 绩效评估方法和工具5.3 供应链效率与持续改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物流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际案例,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物流案例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流经济学的知识。
4. 演示法:通过模拟平台或软件展示物流经济学的实际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的操作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问答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和讨论:布置案例分析作业和小组讨论任务,评估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物流经济学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 《物流经济学导论》- 《物流管理与优化》- 《供应链管理与实践》2. 参考书目:- 《物流学原理与应用》-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物流系统工程导论》七、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将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和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掌握所需的物流经济学知识和技能。
《物流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学》课程教学大纲Logistics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中文):物流学2. 课程名称(英文):Logistics3. 课程层次/性质:大类专业基础课/ 必修课(专业主干课程)4. 学时/学分:32/ 25. 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6. 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的本科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物流学》课程是为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学、管理学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物流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管理技术,初步具备分析实际物流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研究兴趣。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框架体系(及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课程重点内容用双线框标出。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以章节结合知识点的形式划分,各知识点的学时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学时进行如下分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时间、教学顺序进行必要调整。
上篇:基础授课篇(共计20学时)这一部分内容以物流学基础理论与方法教学为主,辅以专题研讨,为下一部分综合性实践与实验的开展打好基础。
(一)基础理论与方法(8学时)1.知识点从大物流的角度理解物流管理的含义,掌握物流相关的各基本概念,了解物流发展历程,了解国内外关于物流的各种理论,掌握物流的分类方法及基本含义,理解物流的作用,理解物流服务的实质,掌握物流管理的内容,理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物流学的研究方法;自学了解物流政策、物流市场的知识。
2.重点讲述内容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的分类;各种物流理论与观点;物流的作用与服务实质;物流管理的内容与基本原理方法;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物流学研究方法。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doc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工业、商业及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与分布现状;掌握物流经济布局的条件和原则并具备初级的物流布局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物流布局规划直观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经济布局意识。
本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基础性、知识性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奠定了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方面的知识基础,前导课程为《物流管理基础》,后续课程为《运输管理实务》等核心专业课程。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与设计上倡导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的锻炼。
1.3课程设计思路为实践构建主义的知识观,该课程在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之外,强调通过自学指导的方式学习课程中知识性较强的内容,基于物流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态势,同时也为了增强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发展对接的有效性,在实践课部分加入了多个近期的行业实例,旨在以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掌握我国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与现状以及我国不同经济区划的演变与发展。
2.2能力目标:具备初级的物流经济地理布局能力,能够对已有物流布局进行合理化分析和评价。
2.3情感态度目标:形成经济布局意识。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4、随堂实验(实训)内容4、教学方法与手段项目一物流经济地理概述1、通过讲授及互动解释物流经济地理的含义及研究对象2、通过案例分析解释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意义3、通过演示和案例分析解释物流布局的内涵及不同层次的物流布局4、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物流布局应遵循的原则项目二我国物流经济分区地理1、通过讲授及互动解释我国的行政区划,探讨行政区划层级的意义和经济区划应该遵循的原则2、通过自学指导的方式将四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地理知识分配给四个小组,要求搜集相关资料并制作PPT在班级公开演示,演示后由老师进行总结项目三我国农业物流地理1、通过讲授及互动解释农业的含义及农业生产的特点2、通过案例分析解释农业生产布局的含义和原则,了解当代农业物流的发展现状3、通过自学指导的方式阅读教材中知识性较强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关于农林牧渔物流经济地理布局的相关问题项目四我国工业物流地理1、通过讲授、互动及案例分析解释工业与工业物流的含义、分类以及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2、通过自学指导的方式阅读教材中知识性较强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关于重工业、轻工业物流经济地理布局的相关问题项目五我国商业物流地理1、通过讲授及互动解释商业的含义及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解释商业与物流的关系及现代商业环境下物流活动的演变2、通过自学指导、案例分析、演示法及互动法解释商业布局的规律和我国的主要商业中心、大宗商品流向规律3、通过互动及案例分析学习对外贸易内容项目六我国交通运输物流地理1、通过讲授、互动以及案例分析解释交通运输业和物流的关系2、通过自学指导的方式将不同运输方式的布局知识分配给四个小组,要求搜集相关资料并制作PPT在班级公开演示,演示后由老师进行总结5、评价方法5.1成绩考核评价的原则:平时成绩以学生的出勤及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性;课下作业完成情况;讨论案例的投入程度为主要评价指标。
物流经济学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学课程标准《物流经济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课程代码:H0400734课程名称:物流经济学标准学时:48课程类型:理论课物流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的物流系统内,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物流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臵、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组织形态演变规律、物流产业增长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理论体系,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同时又以微观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为基础,关注微观物流活动的经济问题,为企业微观物流活动的科学化、合理化、最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物流经济学是物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本质是经济学,是以物流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它是主要研究物流活动中如何遵循经济规律,依据经济目标而对物流行为进行优化的学科。
物流经济学具有一般经济学的特点,即最佳配臵有限的经济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对于物流经济学而言,研究的是实施物流活动所必需的物流资源包括人、财、物的合理配臵,从而取得最佳的物流经济效果。
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熟悉、了解和学会利用物流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分析方法以及相关工具,对物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服务水平与效率、主要物流活动环节进行经济分析,以及对物流绩效和创新效益评价。
二、课程基本理念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对物流过程进行经济分析的能力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物流经济学课程设计
物流经济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物流系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2. 学会分析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了解物流资源配置的原则;3. 掌握物流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了解物流产业政策及其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流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就物流经济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阐述;3.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物流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物流经济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经济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索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物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物流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物流活动,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
本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分析:针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求知欲强,善于思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明确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加强课程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物流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物流系统的定义、物流与经济的关系、物流价值论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物流经济学导论2. 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分析:讲解物流成本构成、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物流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教材章节:第二章 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3. 物流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分析物流市场的特点、结构、竞争格局,探讨物流企业的竞争策略;教材章节:第三章 物流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4. 物流资源配置与优化:介绍物流资源配置原则、方法,探讨物流资源优化途径;教材章节:第四章 物流资源配置与优化5. 物流产业政策与监管:分析物流产业政策体系、政策影响,了解物流行业监管现状及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五章 物流产业政策与监管6.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探讨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理念,分析物流与供应链的关系;教材章节:第六章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7. 案例分析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物流经济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全书案例及实践环节教学进度安排: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共计16课时。
物流经济学(第2版)
物流经济学(第2版)内容简介: 物流经济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
通过《物流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及掌握物流经济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同时利用这些原理及方法分析物流各子系统、整个物流系统,并对它们进行优化。
《物流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物流经济的基本分析方法、物流的空间效益分析、物流的时间效益分析、物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物流服务与效率、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运输经济分析、采购经济分析、库存经济分析、物流设备经济分析、物流绩效评价、物流创新效益分析、物流的制度与政策、全球物流经济等内容。
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能利用物流经济的方法解决物流管理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物流学概论、管理学原理、高等数学。
目录:前言(第2版)前言(第1版)教学建议第1章 物流经济学概论学习目的与要求1案例导入亚马逊:物流产业整合之路11.1 物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1.2 物流的经济学特征31.3 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81.4 研究物流经济学的意义9本章小结10复习思考11案例分析雪铁龙公司的售后物流服务12第2章 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习目的与要求14案例导入中远航运:风险管理履险如夷142.1 物流经济分析方法概述152.2 物流投资决策分析方法162.3 物流经营决策分析方法232.4 物流风险决策分析方法26本章小结34复习思考34案例分析ABC公司的投资抉择36第3章物流的空间效益分析学习目的与要求37案例导入长江航运物流373.1 空间效益及其内容构成383.2 空间效益的度量413.3 空间效益的实现方式及方法42本章小结58复习思考58案例分析沃尔玛利用物流配送系统节省成本60第4章物流的时间效益分析学习目的与要求63案例导入Zara的时间效益634.1 时间效益概述644.2 资金的时间价值714.3 时机效益734.4 时间协调效益754.5 仓储系统与物流的时间效益77本章小结79复习思考79案例分析戴尔公司的时间效益80第5章物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学习目的与要求82案例导入不敢吃的贵妃鸡,不敢送的高原梨825.1 物流需求845.2 物流供给975.3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103本章小结108复习思考109案例分析“铁老大”开通电商班列110第6章物流服务与物流效率学习目的与要求112案例导入富阳供电优化仓储牢守“第三利润源”1126.1 物流服务1136.2 物流效率1176.3 物流服务与物流效率的关系120本章小结129复习思考130案例分析福佑快运整车运输业务,打造低成本高效率运作新业态131第7章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学习目的与要求132案例导入川维厂“四招”降低物流费用600万元1327.1 现代物流成本概述1337.2 物流成本性态分析1357.3 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1447.4 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149本章小结161复习思考162案例分析安利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164第8章物流创新效益分析学习目的与要求166案例导入 安得物流的技术与创新之路1668.1 物流创新概述1678.2 物流创新的必要性1688.3 物流创新的方式171本章小结179复习思考179案例分析广汽丰田的销售物流综合管理系统180第9章物流绩效评价学习目的与要求182案例导入 沃尔玛的供应商考核体系1829.1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概述1839.2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步骤及指标体系1879.3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193本章小结197复习思考197案例分析中外运敦豪的绩效评价法—平衡计分卡法198第10章采购经济分析学习目的与要求200案例导入 柯达公司选择尽可能少的供应商20010.1 采购概述20110.2 采购模型分析20510.3 企业采购战略决策21610.4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218本章小结223复习思考223案例分析大润发的JIT采购224第11章运输经济分析学习目的与要求226案例导入 瓦巴什案件和美国铁路的发展22611.1 运输概述22711.2 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23011.3 运输成本与价格管理23311.4 运输企业绩效评价240本章小结247复习思考247案例分析雅芳—物流配送在创新中发展249第12章库存经济分析学习目的与要求251案例导入 GF企业的库存管理变革25112.1 库存概述25212.2 库存成本25412.3 库存管理方法25612.4 不确定条件下库存决策分析25812.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决策分析262本章小结270复习思考271案例分析达丰电脑的QuantaVMIHub273第13章物流设备经济分析学习目的与要求275案例导入 如何选择物流设备27513.1 物流设备概述27613.2 物流设备更新的决策分析27813.3 物流设备的大修及经济评价28413.4 物流设备投资经济分析288本章小结292复习思考292案例分析沃尔玛的快速补货294第14章物流产业的制度与政策学习目的与要求296案例导入 政策暖风频吹,让物流产业如虎添翼296 14.1 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制度因素29714.2 物流产业政策30414.3 世界各国的物流产业政策介绍31114.4 中国物流产业政策体系321本章小结324复习思考324案例分析优惠政策助推打造京津冀区域物流产业基地326第15章全球物流经济学习目的与要求328案例导入 细节见功夫—联合包裹的全球化物流战略328 15.1 全球物流概述32915.2 全球经济环境下的物流33215.3 全球互联经济338本章小结343复习思考344案例分析中国全球物流的发展布局345参考文献34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经济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课程代码:H0400734课程名称:物流经济学标准学时:48课程类型:理论课物流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的物流系统内,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物流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组织形态演变规律、物流产业增长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理论体系,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同时又以微观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为基础,关注微观物流活动的经济问题,为企业微观物流活动的科学化、合理化、最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物流经济学是物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本质是经济学,是以物流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它是主要研究物流活动中如何遵循经济规律,依据经济目标而对物流行为进行优化的学科。
物流经济学具有一般经济学的特点,即最佳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对于物流经济学而言,研究的是实施物流活动所必需的物流资源包括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最佳的物流经济效果。
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熟悉、了解和学会利用物流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分析方法以及相关工具,对物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服务水平与效率、主要物流活动环节进行经济分析,以及对物流绩效和创新效益评价。
二、课程基本理念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对物流过程进行经济分析的能力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经济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见到的各种经济关系,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模型,对物流过程进行验证。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物流经济学基本性质、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综合实训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
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1. 完善体系,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
它们分别阐述该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注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材编写建议。
2. 设计依据与原则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依据: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了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现实经济案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标准应以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
3. 设计方向此课程的学习内容,应注重学生对经济关系的分析能力,联系实际,主要培养学生认知、系统归纳、逻辑推理的能力。
认知主要表现在对本课程理论框架熟悉,准确理解基本原理。
物流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物流经济学概论、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物流服务与物流效率、采购经济分析、运输经济分析、库存经济分析、物流设备经济分析。
系统归纳主要表现在物流过程包括采购、运输、库存的经济分析,系统分析供给与需求环境,归纳相应的关系模型。
逻辑推理主要表现在经济模型的正确使用以及解释现实物流现象等方面。
4. 注重实效,使学习气氛更浓,职业训练更真实本课程通过构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经管类专业未来从业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在内容标准中对各单元的学习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雪上积极主动地获取构造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在相关主题的教学中利用这些案例来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构造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构造在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对物流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物流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对物流经济运行分析的基本思维框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学会用经济方法分析物流市场的供需关系、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评价物流运作绩效,合理选择和配置物流资源。
2、做到自觉运用物流经济学的知识去解决物流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做好经营决策,从而取得好的物流经济效果的能力。
二、技能目标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采用项目案例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对于实际经济关系的处理能够利用所学原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进行,体现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流过程经济关系发生的分析、讨论,养成主动观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注重渗透素质教育,领会各经济参与方在物流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热爱本专业,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使其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学习目标理解物流及流通的概念、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流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掌握物流的经济学特征。
学习物流经济学的意义。
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内容,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物流成本经济分析理论、资金报酬原理、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化原理、物流技术创新原理。
理解并掌握边际分析法、供求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贡献分析法、盈亏平衡点分析法。
了解物流需求的含义及物流需求的特征、物流供给的含义及物流供给的特征。
理解影响物流需求的因素、物流市场需求分析、影响物流供给的因素、物流供给能力。
掌握物流市场运行机制。
了解物流服务的概念、物流效率的概念,理解物流服务的内容、物流效率的内容。
掌握物流服务与物流效率的关系。
了解采购的概念、理解并掌握采购模型。
理解并掌握企业采购的战略决策、理解并掌握对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
了解运输的基本概念,理解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理解并掌握运输成本管理与价格管理。
掌握运输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了解库存基本知识。
理解并掌握库存成本的种类,理解并掌握库存管理方法,掌握不确定条件下库存决策分析以及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决策分析。
了解物流设备相关知识。
理解并掌握物流设备更新的决策分析,掌握物流设备的大修及其经济评价,理解并掌握物流设备投资经济分析。
二、授课课时:56三、学习内容第一章物流经济学概论主要介绍物流及流通的概念、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流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物流的经济性质、物流的财富创造、物流的发展阶段。
学习物流经济学的意义是可提高物流企业管理者以“理”来“管”的水平、有利于实现我国物流产业宏观管理的科学化、有利于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为物流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经营决策的有效方法。
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主要介绍现代经济学的内容、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物流成本经济分析理论、资金报酬原理、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化原理、物流技术创新原理。
边际分析法、供求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贡献分析法、盈亏平衡点分析法。
第三章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主要介绍物流需求的含义、物流需求的特征、影响物流需求的因素、物流市场需求分析、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物流供给的含义、物流供给的特征、影响物流供给的因素、物流供给能力。
物流市场运行机制。
第四章物流服务与物流效率主要介绍物流服务的概念、物流服务的内容。
物流效率的概念、物流效率的内容。
物流服务与物流效率的关系第五章采购经济分析主要介绍采购概述、采购模型分析、企业采购战略决策、供应商评估与选择。
第6章运输经济分析主要介绍运输概述、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运输成本与价格管理、运输企业绩效评价。
第7章库存经济分析主要介绍库存概述、库存成本、库存管理方法、不确定条件下库存决策分析、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决策分析。
第8章物流设备经济分析主要介绍物流设备概述、物流设备更新的决策分析、物流设备的大修及其经济评价、物流设备投资经济分析。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在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与实践性,进行各方面的教学改革。
教学实施过程充分体现能力训练、支撑知识学习、技能形成、态度养成能力整合;以每次上课两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教案编写。
课程教学模式采取案例引入、任务驱动、实际项目训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