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摘要: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高层次服务的主要形式,本文介绍了学科馆

员及学科馆员制度,阐述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并对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中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Discusse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discipline librarian system shallowly

Zhou Jianfen

Abstract:The discipline librarian system wa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high level service main form,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discipline librarian and the discipline librarian system,elaborated the establishment discipline librarian system necessity,and the question and the solution countermeasure which faced to the discipline librarian system construction in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 Discipline libraria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97-02

1.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概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文献信息量巨增且载体多样化使用户无所适从。

这就从客观上需要有专门从事信息管理的图书馆员帮助他们搜集、筛选、整合有

关学科的信息。同时,学科间相互融合与渗透,导致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图书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面临着学科专业读者对某学科专业文献信息专指

性需求的挑战,不能够适应读者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图书馆为了自身的发展,采取由一些了解或精通某一学科或者某些学科领域知识的特殊图书馆员以积极主

动的方式介入到学科交流和信息传播的过程,由此产生图书馆员新角色——学科

馆员,是现代化图书馆所提供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而为此项服务所采取的

一系列规范措施则称之为学科馆员制度[1]。

学科馆员最早追朔到20世纪中期以前,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由专门的高级服务人员提供针对性很强的对口服务。但直到1950年,美国的内不拉斯加大

学图书馆设立分支图书馆并配备学科馆员进行管理,才是学科馆员制度正式建立。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了“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

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相继推出了“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服务”(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随后,许多欧美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和研究型图书馆纷纷推行了这种

服务模式。在我国,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成立“学科馆员小组”,开创图书

馆学科馆员制度先河。随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图书馆

纷纷效仿,但大多数院校在具体实施上多停留于表面,其学科馆员深层次的内涵

并未得到很好的揭示,与国外图书馆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2]。

2.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起步晚,与国外相比,服务模式单一、提供服务的层次

不够深入。已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高校图书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2.1现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学科馆员制度的要求。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实行的是目标管理模式,即考核部门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完成的各项指标情况。从

目标管理角度上,这种管理模式发挥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下属各机构部

门设置界限突出,条块分割明显,缺乏横向联系与配合,使本应相互依托的学科

馆员与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应用平台间各自独立,无法协调工作,从而给学科馆员

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与学科馆员制度强调的学科馆员与多部门协调合作相背离,

阻碍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深入推行[3]。

2.2缺乏机制保障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制度作为现代化图书馆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它的建立与发展,同样需要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在国

外发达国家,图书馆具有图书馆法的保障,对图书馆的建立、管理、经费来源等

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确立了图书馆员的专业地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

工资待遇、职务任免、职称晋升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强烈责任感,鼓励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率、更便捷的参考咨

询服务。在我国,图书馆事业是一项不太受重视的事业。由于缺乏法律的保障,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稳定充足的经费来源,工作人员聘用、解聘、考核、奖惩

和晋升方面主要使用任命制,无法自主按需要引进人才,馆员之间待遇差别不大。许多高校图书馆虽然设立了学科馆员,但由于缺乏建立学科馆员所具备的激励机制,其服务方式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服务意识差,导致许多高校的学科馆员制

度形同虚设。

2.3学科馆员自身素质不高。在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学科馆员的素质是决定学科馆员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馆内

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而学科馆员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高,学科

馆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及网络化信息服务技能,了解和熟悉本学科国内外

专业数据库的使用,熟悉电子文献、网络文献等检索工具,井擅长网络信息搜索、发现和存储最新文献信息,且具有创新精神,注重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的创新。

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人才现状与这样的素质要求相差甚远,学科馆员的素质亟

待提高[4]。

3.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对策

学科馆员制度虽然在国外已实施多年,受到广泛推崇。但由于国内图书馆的

办馆理念、制度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与国外存在很大距离,加之学科馆员制度

在我国图书馆工作中既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也是管理上的一种创新行为,尚处

于探索尝试阶段。针对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学科馆员制度实行的关键。首先,对学科馆员实行资格认证,择优上岗,实行“学科馆员”资格证书的考试制度、培训制度、人才选拔与聘用制度。其次,建立合理的学科馆员绩效考评制度

和符合我国图书馆实情的分配制度。由于学科馆员所从事的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

资讯服务工作,专业性强,甚至有不可替代性,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了解学科

馆员多层次需求和个性化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激励模式,如目标激励、物

质激励、精神激励、教育激励等,对学科馆员实行以业绩和能力为中心的分配机制,薪酬待遇与普通馆员有着明显的差别,其收入明显高于非学科馆员,高于各

系部门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充分体现收入与贡献的一致性,调动起学科馆员的

工作热情[6]。再者,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保证学科馆员专业化服务的质量,促进学科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总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既可增强学科馆

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又能促使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

能力结构,将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

3.2探索适合图书馆自身的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学校和自身实际状况,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适合本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

度的管理模式。例如对于专业性、研究性图书馆可重新设置组织机构,建立起由

学科馆员为主管的“一条龙”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科馆员职业发展

的连续性、稳定性、专业性,有利于将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专业信息服务融入到

各院系的教学与科研中,有利于构建学科馆员、学科导航、学科专业信息服务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